《新疆财经大学学报》对本校研究生的影响力探析

2019-08-19 02:58李俊杰
视听 2019年8期
关键词:影响力学报研究生

□ 李俊杰

高校“报”有两种,一种是拥有国内统一刊号的本校学术刊物即学报,另一种是学校报道自身的官方报纸。不论是作为学术期刊的学报,还是一种官方报纸的校报,都带有大众媒介的属性,承担着生产与传播精神产品的责任。本文主要选取的研究对象是作为学术期刊的高校学报,并根据其具备的文化、宣传、教育及导向功能,深入分析学报对高校研究生带来的影响力。

作为一份立足新疆、面向全国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新疆财经大学学报》(以下简称为“《新财学报》”)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重视多学科多方位的综合研究,对高校学术科研和人才培养产生了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扩大影响力,有几个问题自然进入我们的研究范围,比如《新财学报》对本校研究生的培养有什么影响?这些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进一步促进并深化对本校研究生的影响力?笔者将围绕以上几个问题展开分析。

一、问题研究缘起

对高校学报的研究早已有之,“我们国家有多少所高校,就有多少种高校学报”。从质量和口碑来看,在学报中确实充斥着一些良莠不齐的内容,这些内容不利于学报提高学术和国内影响力,使其发展处于“单向度”阶段,难以在量变的基础上实现质变。因此,建设学报以提升影响力的文章自2007年开始崭露头角,在最近5年更是达到了井喷式的增长。截至发稿前,针对高校学报进行研究的学术论文,在知网上可以检索出15573 条信息,以学报和研究生为分析对象的论文有453 篇,研究改善学报影响力相关因素的文献信息有154 条,而涉及具体的学报对研究生产生影响的文本却只有10 个。由此可见,关于学报对研究生影响力的研究,仍有很多可以填补的空白。

笔者于2017年开始在新疆财经大学(以下简称新财)读研,对《新财学报》有着地理上的接近性和实践上的可行性,并取得了2017年和2018年的学报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全校14 个专业的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已收回可用问卷200 份,从而对学报的传播效果进行简要分析。

二、《新财学报》对研究生产生的影响

任何学报都是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的媒介平台,在公开传播过程中影响着研究生的认知、情感和行动层面,尽管它的影响程度会受到多重因素的限制,但因此而放弃这一宣传与教育平台,却必定是因噎废食。因此,准确把握《新财学报》对研究生的影响,清晰定位学生的需求,是帮助其自身永葆生命力的不二法宝。

从参与问卷的研究生群体来看,男生群体认为《新财学报》给自己带来帮助的比例(63.64%)稍高于女生群体(54.29%);其中,40%的女生未曾重视过《新财学报》的影响,而持这一观点的男生只有27.27%。另外,有9.09%的男生认为本校学报对他们的学习没有帮助,有5.71%的女生赞同该观点。因此,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新财学报》在本校研究生间实现了较好的传播。笔者认为《新财学报》对本校研究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影响研究生认知结构的建构

人对世界的认知是一个递进前行的过程,处于变动中的人会触及各种信息,并在此影响下主动或被动地改变自己的认知结构。《新财学报》所传递的文本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影响研究生认知结构的建构。“当外部信息作用于我们的知觉系统时,会引起人们知识量的增加和认知结构的变化。”知网数据显示,2017年和2018年的《新财学报》各出版了4 期,一共刊登了76 篇文章,涉及的内容有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和其他5 部分,而充实这些“枝干”的正是新财各学院教师的学术成果。

由于《新财学报》所涉猎的内容大都是和新疆有关的选题,在研究生群体阅读后,论文自身的文化与教育属性会丰富研究生的知识量,帮助大家更深刻全面地认识新疆地文化及其现状,开阔大家研究问题的视野。比如《新疆文化产业竞争力分析》可以让我们从经济学的视域观察和认知新疆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调查显示,有55.22%的研究生同学认为《新财学报》满足了他们对未知信息的需要,有41.79%的同学从本校学报中获取了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新财研究生群体的认知结构必然会受到论文内容的影响,并在不知不觉中重新建构自己的认知框架,以适应新环境、新思想、新文化的挑战。

(二)影响研究生情感态度的表达

《新财学报》对本校研究生的影响还体现在情感和态度的表达上。当研究生们查阅了本校学报后,他们自身的情感和态度往往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被改变。在阅读了《新疆创新创业金融支持政策研究》后,我们之前对新疆所持的负面的刻板态度也会随之而产生松动,并在情感上愈发相信文章的判断。在问卷中,有61.76%的同学承认自己是通过身边同学的口耳相传才开始了解《新财学报》,并渐渐阅读和认同期刊中的观点的。

“大众传媒在传达的信息中,通常包含着一定的价值判断,从而形成与维护社会规范和价值体系的作用。”作为媒介工具的《新财学报》,其自身所传播的内容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旗帜鲜明地发挥自己的导向功能,从而使广大研究生加强对社会主义祖国和民族团结的认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正是影响受众态度的明显表现。

(三)影响研究生行为模式的养成

《新财学报》刊登的论文不仅会在思想和认知上对受众产生影响,更会通过提示明显的案例直接影响研究生的行为模式。根据问卷的数据可以发现,75%的研究生赞同《新财学报》为学生们树立了优秀论文的榜样。学报上的论文是很多学生研究和学习的模板,对大家学术理论的规范和提升有着无形的刺激作用。这种“一面提示”可以强化研究生们的学术敏感,使他们在学术研究时,暗示自己不断向已有的优秀榜样靠拢。这一模式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必须通过学报对研究生们的认知和态度产生影响后,才会达成最终实践行为的落实。

三、现状及原因分析

教育部办公厅1998年发布的《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园地。”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人文素养的不断提高,各高校学报如雨后春笋般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多学科、多元化、多视野的体系,尽管其中也涌现出了一大批效益显著且有较大影响力的期刊,但仍然摆脱不了其发展的内向性。因为学报主要是为体现学校自身的学术水平,其稿件来源大都是针对校内的师生,而校外的稿件却很难进入到审稿阶段;这种敝帚自珍的做法,难免会造成学报发展的内向和封闭,因此无法更高效地保证刊物的整体学术质量。

《新财学报》是2001年创刊的一份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在发展过程中一直注重选题的现实性、学术性和创造性,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全面综合的研究。然而,经过了18年的发展后,《新财学报》有没有一直保持着它的辉煌与影响力,成为了我们研究的重要变量。在这一变量的基础上,此次的调查显示,有38.24%的同学认为《新财学报》的发展很好,54.41%的同学对本校学报的发展持中立态度,有7.35%的同学并不看好《新财学报》。这一现状应给我们带来理性的思考,在当前的新媒体时代下,为何《新财学报》的影响力并没有得到更具普遍性的认可?笔者拟从高校学报所具有的四大功能入手,结合实际探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学报自身功能意识的淡薄

学报理应是各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了解学科前沿理论的重要渠道。《新财学报》有着18年的创办历史,承担并践行着引导、教育、文化等功能,致力于不断提高学术水平,规范学术认知,进而生产出一种有利于师生学术研究的竞争激励机制。然而,其短板在教育功能上暴露无遗,尤其是对研究生的培养略显单薄。很多研究生投稿时首选本校学报,但《新财学报》所选用的研究生稿件却十分稀少,看法的大多是学术更加严谨、规范的教师们的稿件。《新财学报》原本是连接师生学术交流的桥梁,而对学生稿源的忽视就造成了师生交流的断层,进而使研究生难以高效接受《新财学报》的教育角色。这又势必会对《新财学报》的其他功能引发“蝴蝶效应”——教育功能的缺失加致学术引导功能的失利,加大了营造良好学术氛围的阻力,最终带来的是雪崩式的滑坡。

(二)学报对学术环境监视的弱化

学报作为一种官方媒介,应该贴近师生、贴近前沿、贴近实际,并将其视为实现自身功能的根本途径。学术环境监视应以学校内部与外部为突破点,进行信息收集与传达。《新财学报》在这一点上也有些弱化。笔者选取了2013—2019年《新财学报》刊发的237 篇学术论文,发现涉及学生的只有“本科生创新园地”一个栏目,并在2016年以后被取消,在总文献中占比5.74%;同时,《新财学报》的整体栏目逐年较少,“特约专稿”和“教育学”子栏目消失。由此可见,《新财学报》对学校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的收集能力有着一定的弱化,而削减掉这些内容必定会对《新财学报》的学术性和影响力产生不良效果,这也从侧面弱化了学术环境的监视能力。

表1 《新财学报》2013—2019年各栏目论文数量统计表

四、改善学报传播效果的措施

(一)强化功能定位,加强联系

高校学报既具有社会报纸的功能,又具有高校校报的特性,必须始终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立足校园、服务师生,强化自身功能定位,针对教育功能弱化的问题,通过优秀的、贴近研究生的学术论文促进师生在精神上的联系与认同。研究生在论文写作中很容易出现内容空洞、缺乏规范意识的问题,这就离不开正确的榜样来引导他们,使他们可以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论文的写作,不断提升论文的水准。在图1 中,有73.53%的研究生赞同“一份优秀的学报要重视师生的优秀成果”,而不仅仅是服务于老师的学术成果。另外,不断刊发师生合作的学术论文,更有利于刺激研究生群体对论文写作的热情,从而在融入新鲜血液的同时,实现学术上的繁荣。

(二)追求前沿信息,以质取胜

图1 影响《新财学报》发展的要素

我们身处一个飞速变动的世界,各种学术信息稍纵即逝,只有努力追赶前沿信息,才能时刻把握学科领域的最新变化,这种对学术环境监视的意识越强,越能帮助《新财学报》在研究生群体中获得更大的知名度,因此追求“学报学术质量的一流化,选择属于学科前沿的选题,力求用学报论文水平来反映学科的最新发展”十分必要。图1 显示出前沿的学术信息得到了新财研究生的高度认同,比例高达86.76%。针对这种趋势,《新财学报》要想博得更多人的认同,必须立即采取措施,比如鼓励刊发各学科的前沿论文,并在校内、校外范围内大力征稿,严把质量关,从而获得精益求精、以质取胜的现实效果。

(三)策划特色栏目,塑造品牌

在对前沿信息的重要性有了清醒的认识后,更需要我们将这种信息本土化,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用特色来吸引受众。“特色是一个刊物的重要支撑点,而特色栏目就是形成优秀学术期刊品牌的骨肉。”《新财学报》之所以会有53.62%的中等评价,很大程度上离不开自身特色栏目的创建,因为特色是可以让研究生群体记忆深刻的重要符号,正如我们一提起乔布斯,脑海中立刻蹦出iPhone 一样。根据表1,《新财学报》缺乏一个可以由始至终一直在传承的特色栏目,这种栏目必须是能对研究生群体产生深刻意义的一个招牌。《新财学报》应该更紧密地联系“一带一路”建设,努力挖掘新疆特色,打造强财经、建设好财经的品牌,从而赢得更大的影响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新财学报》对本校研究生群体的成长和培养有着难以忽视的影响,但其自身的传播效果并不乐观。要想收获更大的影响力,《新财学报》应该不断强化功能定位,促进师生合作与联系,在前沿信息追求的过程中努力实现出奇制胜,而特色栏目的创建与经营恰恰是至关重要的方法。

猜你喜欢
影响力学报研究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致敬学报40年
天才影响力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