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要抓实一个“读”字

2019-08-19 06:04仰大军
课外语文·上 2019年7期
关键词:朗读中职语文课堂教学

仰大军

【摘要】中职语文教学的对象是中考成绩不理想的所谓低成就学生,他们学习基础差,缺乏自信,对语文课不感兴趣。要培养合格的实用型中等专业人才,就离不开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将朗读这一基本教学环节抓实,是中职语文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朗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标志是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作为我们民族传统的母语教学,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任务的四个方面,缺一不可,这也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从而构成自己独特结构的地方。在当今社会观念的制约之下,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大部分是中考成绩不理想的所谓低成就学生,这些学生在跨进职校大门后,相互交叉感染,思想消极,心思多用在他处,对学习普遍不感兴趣,这就使得包括语文在内的学科教学陷入困境。除此之外,语文教学本身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在教改的背景之下,课堂虽呈现出热闹非凡的景象,但学生收获甚微,语文课堂飘洒有余而扎实不足。

面对这种局面,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中职语文教学首先应该突出一个“读”字,通过锻炼并提高学生朗读的能力,来增强语文素养,这个方法是切实可行的。语文老师需要去掉花架子,将其作为一项教学常规来抓,当一件大事来抓,并且要抓实。当然,这首先需要教师克服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是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在平时的听课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教师把教学重心放在了对作品的分析上,甚至有的教师把写作背景、文学常识讲得头头是道,总是程式化地复习旧知,引入新课,生字词教学,设置问题分析课文,归纳总结。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分小组合作讨论问题,引申拓展,气氛热烈,而在朗读这一环节,虽有听录音和教师范读,但学生朗读不够,甚至有些教师在文章教好后没有让学生读一次。这对于那些丧失学习自信且对语文课兴趣不大的中职生而言,教学效果存疑!

二是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才行。教师的水要讲究质量,不是拖泥带水。中职学校没有升学的压力,教师在思想上容易懈怠,弥补自己短板的进取心不强,有些语文教师的朗读能力有待提高,甚至在备课时,没有吃透教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够,这导致对课文的朗读没有读出重点,结果便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去朗读。我们看到有些语文课堂,学生经常走神瞌睡,心有旁骛,其实关键是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很好地走进文章的意境。

众所周知,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但是,中职教师在面对语文素养差、轻视文化课的中职生时,往往也对朗读有所忽视,导致本就被轻视的中职语文课愈发显得边缘化,这就违背了中职学校培养合格的实用型中等专业人才的要求。我们必须克服这些不利因素,必须要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和背诵的好处。

一是朗读能吸取丰富知识。叶圣陶先生说:“朗读自有它的目的,主要在真正理解所读的东西,从而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从而提高觉悟,丰富见识。”朗读感悟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中职语文教材的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有助于学生认识生活、社会和历史,丰富自己的知识,学生通过朗读,吸取精华,锻炼了思维,我们必须要把这种方法用实用透。

二是朗读能提升记忆的质量。朗读使人精神振奋,通过对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能够有效地提升记忆的质量。在语文课堂上加强朗读和背诵,不仅能够调节课堂气氛,而且能够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学习热情。富有情感的朗读,能使得学生进入到文章的意境中,进入到角色里,进一步增强有意识记,记忆的质量也就随之提高了,语文课的“语文味”也更浓。

三是朗读能陶冶情操,造就品格。“必须教给学生读书,教他在读书的同时认识自己,教他从书籍里受到教育,并且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如是说,指的是读书能够升华一个人的心灵。对于文章的作者来说,他们往往把情感倾注在作品的语句上。例如《荷塘月色》作者写小路的“静”、月色朦胧的“静”,来反衬“心里颇不宁静”。再接着以荷塘四周蝉声和蛙鸣的“闹”突出荷塘月色的“静”,又联想到江南采莲的热闹、嬉戏的情景, 进一步反衬此时此地“荷塘月色”的“静”,最后以“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来含蓄揭示“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学生朗读作品,既能加强对语言文字的训练,也能把作者情感迁移到自己身上,激起与作者在情感上的共鸣,陶冶情操。

中职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期,情感丰富,他们已经具有成人的特点,渴望拥有成人的地位和权利,但还或多或少残留着童年的稚气,有时是非不分。他们的想象已经发展到了创造性想象阶段,他们的视觉听觉器官的反应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能用感情丰富的语言来叙述描绘事物,这可以从他们对影视剧里的演员表演的模仿表现出来。基于此,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读写听说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能够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那么,我们怎样加强朗读训练呢?

一是组织学生认真听读。学生所听的朗读,可以是教师的范读,也可以是教师利用网络等渠道为学生提供的名家优秀的朗诵,在组织学生认真听朗读时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很多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听朗读只听一次,这就造成了要求不能细化和逐步提高。其实在不同阶段,可以明确不同的要求。比如在初听时,重点听正音,听具体句、段,以形成对课文的大概印象;再听时,要求欣赏、理解、记忆;三听时,要进入意境,学会移情……在不同的教学环节或不同的课文就提不同的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听读的效率。

二是加强朗读指导。中职学生的朗读,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很可能就成了乱读,读完后一点收获都没有。而教师的指导往往是在课堂上进行的,这就为朗读指导提供了便利。教师可以先从吐字發音来指导。朗读时吐字发音要尽量做到准确、正确、清晰、规范,中职生的语文基础差,要适当低估他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帮助他们通过查字典来纠正不正确的读音,克服误读,避免乱读。然后在对文章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如《警察和赞美诗》这篇课文,要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意图、人物性格以及文章如何揭露社会现实等,在此基础上对学生予以朗读技巧指导,比如重音、停顿、语速、语气等,朗读技巧的指导很重要,学生不知怎么才能读好,不掌握技巧,读不好,感情就不能充分表达出来。

三是朗读和背诵相结合。熟读成诵,学生如果能做到对课文的熟读甚而背诵,将有助于他们的朗读能力的提高,背诵的文章多了,朗读的能力提高了,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也会水涨船高。平时要求学生多读书,多背书,将其作为一种学习任务布置,作为书面作业之外的作业去布置,常抓不懈。

总而言之,中职语文教学要从一个“读”字出发,发挥朗读的特殊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去朗读,督促学生去朗读,避免学生厌读,使学生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从而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他们走上成才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何巧涓.职业中学语文诵读教学探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朗读中职语文课堂教学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