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不应过度逐利

2019-08-20 02:40本刊编辑部
中国商界 2019年6期
关键词:过度课外培训

本刊编辑部

众所周知,在针对儿童的幼儿园教育、义务教育等常规教育之外还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教育空间和市场,包括民办教育、课外培训、教育科技企業等等类型和主体,他们主要提供家长付费购买的教育服务,可以定义为盈利性机构。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出台和国内中产阶级规模的增长,其中的市场空间还会进一步扩大。

当前,儿童教育领域亦是海水与火焰交织。火爆的课外补习、一味的争抢生源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教育公平等造成了伤害,过度逐利也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2018年底,教育部和各有关部门联手为教育培训市场降温,重磅出台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提出“要遏制过度逐利行为”,通过多种措施来叫停。

每一个周末,我们总能看到众多孩子家长,背着沉重的书包或者乐器等等,奔走在一个甚至几个补习班中,梦想着让孩子成为钢琴家、画家、数学家……在孩子们的童年,大人们给了他们太多沉重的压力,整个社会与教育都有一个“逐利”的影子,功利化在其中推波助澜。

教育行业本应是个“慢行业”,就好比种植瓜果蔬菜,违背自然规律使用化学药剂催熟的,味道比不过自然熟的是一个道理。拔苗助长、过早开花的结果可能是花会开得很丑。

在时代发展背景下,各种各样的儿童教育机构应运而生也反映出了市场的需求,而摈弃过度逐利思维,结合儿童成长的特点,优化课程含金量、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品牌价值是他们更应该努力实践的课题。

允许孩子做孩子,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拥有一个更快乐、更难忘的童年,考验的也是成人的智慧和开放意识的觉醒。我国对“减负”的治理正在上升为对良好教育生态的构建,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帮助他们完成除了分数之外的德智美体的全面成长,这是孩子们今后成为栋梁之材的基础。

半个世纪前,以“甘当骆驼”的精神践行平民教育,陶行知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为中国教育探寻出了一条新路。他曾这样说过:“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每个孩子都有独一无二的天赋,只要加以引导和重视,他们定会是了不起的人。”

猜你喜欢
过度课外培训
画与理
Do you share too much online? 你是 “分享控”吗?
小满课外班
会议·培训
我的“课外老师”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过度保护会剥夺幸福感
当下流行“过度病”
会议·培训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