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9-08-21 02:58王克志
商情 2019年35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教育者话语

王克志

【摘要】当前,“0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各大高校的主力军,网络已经成为他们生活学习不可分离的一部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为“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很大的挑战。在这个新形势下,分析“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存在的困境,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的价值日益突显,其对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深化网络文化育人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

随着互联网等颠覆性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走入信息化时代。“00后”大学生作为高校的主力军,以其对新鲜事物的快速适应能力和运用能力,成为使用网络技术最广、受众最大的群体之一。网络化也成为高校大学生的主要特征之一。网络的应用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思维方式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利用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对社会主义中国进行全方位的意识渗透,拜金主义、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西方思潮在高校中开始萌芽,从而动摇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坚持的信心,因此,加强“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研究迫在眉睫。

一、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的功能

网络话语是话语在网络环境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在网络这个特殊的媒介中逐步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人们的网络话语主要通过微薄、微信、博客、论坛等网络社交平台展现出来的,互联网的开放性、自由性、虚拟性促使人们的话语在网络这一崭新的平台中得到充分的“释放”。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主要是指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理论、观点、方法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教育目的的一种话语体系,从根本上讲其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意识形态性。“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敌对势力要搞乱一个社会、颠覆一个政权,往往先从意识形态领域打开缺口。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战场,既是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前沿阵地,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域。网络作为新时代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的主导权对扩大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的主导性

话语的主导性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随着大数据、5G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媒体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在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下,一条虚假信息能在几分钟内传到世界各地,并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在这种新形势下,教育主体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的主导性功能,掌握网络话语的主导权,将蕴含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文化产品传授给学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准确、权威的信息不及时传播,虚假、歪曲的信息就会搞乱人心;积极正确的思想舆论不发展壮大,消极、错误的言论观点就会肆虐泛滥。”这就要求教育者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引导校园网络舆论,化解校园网络舆情,同时设置网络话语讨论主题,将大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弘扬主旋律的方向上来,以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网络舆论氛围,达到网络文化育人的目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的控制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网络话语的控制性就是指“教育者在尊重受教育者网络话语表达权利的前提下,根据互联网技术的传播特点,以教育者的话语表达为载体,在网络中对符合社会主流的思想观点、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进行传播推广,引导受教育者形成符合社会主导价值方向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等,从而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获得话语权力的引导力和控制力”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具有强势的话语权威并处于主导地位,受教育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处于受支配地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话语是不完全对等的。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他们不再只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去获取各种信息。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代言人,他们的话语出现了分流或被重新分配,话语霸权逐渐消解。但由于扮演的角色不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比仍然具有话语主动权,这种主动权在某种意义下是一种控制力,如果没有这种控制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就会产生误解或交往困难症。

(三)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的调控性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各种文化交流的“圣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网络话语的调控性主要指教育者对网络上经常出现的一些网络迷信、恐怖暴力等不良信息以及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等社会思潮进行调控,使受教育者明辨是非,最终达到育人目的。习近平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网络文化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需要精心打造与调控,以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但在现实生活中,校园网络中也不乏充斥着低俗文化、“泛娱乐”文化等思想,因此,网络话语调控在“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的境遇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已经步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有人说,过去是“我们主动找信息”,现在是“信息主动找我们。”这种新局面给思想政治教育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

(一)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面临的机遇

1.网络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語的创新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中出现许多新的流行语言,如:“C位出道”、“确认过眼神”、“慌得一比”,除此之外,还有“666、555、886、9494”等纯数字语言。将网络流行语与我们习惯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对比不难发现,像“四个自信、两个一百年、撸起袖子加油干”等在大学生的网络流行语中不多出现,这不仅仅体现了教育话语权的尴尬,同时也进一步说明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同一性、叙事的宏大性、语境的严肃性与时髦、新鲜、个性的网络话语存在较大差距,这种情况既导致“00后”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疑惑,也会降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更严重者会让00后大学生对教育者或教育内容产生排斥心理。这种局面迫切需要教育工作者重视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理论的研究,只有重视网络话语创新,改变教条的话语模式,客服枯燥的话语内容,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使大学生在校园网络中弘扬时代主旋律,传递青春正能量,最终达到的育人的效果。

2.网络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创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一个宽松的平台,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般在课堂上,话语交流空间比较狭窄,交流模式比较单一。而依托移动互联网的微信、微薄、QQ、APP等自媒体的产生,为人们的网络生活提供了更加广阔交流的平台,人们可以通过分享、发帖、互粉等方式进行交流。而这些自媒体平台是大学生所钟爱的交流方式,这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在网络环境下,各种各样的互联网平台都可以被教育者所使用,如:“蓝墨云班课、学习小组、学习强国”等,这些APP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面临的挑战

网络的全球性、海量性、快速性虽然实现了信息跨时空的传播与交流,但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传播产生了阻碍。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并且是各种意识形态争夺的主要对象,这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的传播带来很大挑战。

1.教育者的话语权威降低

网络技术未产生之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教师课堂授课和课外实践活动等方式来进行的。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他们有可靠的信息来源。由于信息传播的局限性,学生很难通过自己渠道获得教育信息,这样,学生只有通过教师才能获得自身信息的满足,教师支配和控制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一直延续至今并取得了一定效果,大学生普遍了解了主流意识形态理论,同时根据其理论的要求来指导实践活动,如:大学生能够普遍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方法论的指导,自觉地运用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去解释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每个人既是信息的生产者,也是信息消费者,任何人都可通过网络发表或获得相应的信息,教师与学生在同一网络环境下,享有平等的信息获得权,这将导致教育工作者的话语权威降低。

2.教育者的话语控制力下降

控制力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基础。在传统教育时代,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政府和高校的要求对教育内容进行把控,去掉负面不良信息后将体现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内容传授给受教育者,这样教师可以较强得控制教育环境和教育内容,有害或不良信息被拒之门外,大学生受外界环境影响或侵蚀的机会很少,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顺利开展。但这种情况因为网络到来而受到威胁,在网络环境下,教育者把控、过滤网络信息的职能被弱化,网络诈骗、网络迷信,网络暴力等不良信息开始出现,历史虚无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等社会思潮逐步蔓延。一些别有用心的个人或团体利用网络平台发表攻击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言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凭借网络信息化的优势,企图在中国宣传普世价值观念,试图把网络作为“促销”他们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的工具,从而达到意识渗透和文化扩张的目的。这些都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巨大影响,部分人的固有观念逐渐受到撼动,许多程式化的规则开始受到动摇,一些不明真相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论断产生质疑。这些情况导致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工作者的话语控制力削弱。

3.教育者的话语吸引力变弱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由上而下的灌输模式,这种模式形式单一、呆板,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不能主动学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执行者主要包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两大部分,其中前者处于主要位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对网络话语较陌生,对大学生心目中的时髦网络语言不以为然,个别老师仍然沿用过去的话语模式,更不会积极主动地用网络语言和学生沟通交流,这必然与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00后”大学生产生隔阂,导致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不敢兴趣,从而影响教育实践的进行。幽默风趣的网络话语与陈旧生硬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相比,学生更容易接受前者,这就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信息失去感染力,故而教育者的话语吸引力逐渐变弱。

三、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的对策

当前,“0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人们有必要采取措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的说服力和影响力,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一)丰富网络话语体系,增强话语影响力

单调古板的传统话语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新的网络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提升自身话语素养,丰富网络话语内容,突破陈旧的话语体系。

1.掌握网络话语的特点

“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在传统教育中,教育者只会利用有限的资源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内容枯燥。随着网络的发展,教育者如果仍用传统的话语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学生难免会产生“无聊”心理。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紧跟时代步伐,迅速融入网络浪潮,充分熟悉大学生的网络语言,掌握网络话语的特点、规律,并将其融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之中,进而打破传统话语“高大上”、“不接地气”的形象,从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建构符合“00后”大学生网络语言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促进大学生话语体系的提高。

2.创新网络话语内容

由于网络文化具有更新速度快的特点,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学习了解网络话语时,也需要及时更新话语内容,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把网络上新颖的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而创新话语内容,用生动活泼的话语来吸引受教育者,从而扩大话语的吸引力。同时教育者应当从大学生自身出发,创造出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行为习惯的话语体系,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预期的效果。

(二)转变教育模式,提升话语说服力

新形势下,传统教育模式逐渐不适应“00后”大学生的需求与发展,教育工作者应注重一些新的思维方式与教育理念,由话语权威教学模式过渡到平等交流教学模式,形成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和平共处的大好局面。

1.教育工作者应改变传统“一言堂”的教育模式,充分认清受教育者的话语权利,让受教育者参与到话语互动中来。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能否积极平等互动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教育主体要准确把握“00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特点,关注他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真正与他们“打成一片”,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潜移默化地深入到他们的思想之中,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改变教学模式,实现教育客体向教育主体转变。这种转变是主动转变,或者说是潜意识的一种彰显,如转换课堂的出现,学生有勇气有机会参与表达或互动,在某些方面还可以启发老师,从而让学生由教育客体转换为教育主体。当学生反过来成为老师时,作为受教育者就具有一定主体性,自我教育就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说服力能取得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三)融入校园网络文化,组建话语主力军

网络语言生活方式是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校园文化形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校园中传播,并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之中,形成独特的校园网络文化现象。教育者使用网络平台或网络话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1.借助各种纪念日,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高校可以通过微薄、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开展如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共产党宣言》出版纪念日等一系列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关的专题纪念活动,让大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2.抢占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培养双能型的人物

教育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培养既精通思想政治教育又熟练网络语言的领军人物,即“网络大V”。这支队伍需要认识网络传播的规律和趋势,以便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最终赢得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话语的主导权、控制权。

总之,网络领域是各种意识形态争夺的主阵地,在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下和虚拟网络环境的影响下,提高“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網络话语显得极为重要。解决好这一问题是维护安全稳定和占领意识形态阵地的重要前提。在这个新形势下,分析“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存在的困境,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的价值日益突显,其对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深化网络文化育人功能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69.

[2]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求是,2019:4-8.

[3]魏荣,戚玉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45-48.

[4]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19(1).

[5]叶澜.新编教育学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136.

[6]叶雷.浸润、缺席与建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网络语言境遇[J].湖北: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56-58.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教育者话语
画与理
品读
季托,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培养反思性实践能力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活动及其有效性分析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
雷人话语
浅析充分发挥受教育者主体性的重要性与途径
雷人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