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是带头干出来的

2019-08-23 08:25逄润鹏通讯员许孝兴
浙江共产党员 2019年8期
关键词:瓯海区龙湾温州市

本刊记者/逄润鹏 通讯员/许孝兴

简历周一富,男,汉族,1967年2月生,浙江文成人。199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8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曾任温州市瓯海区梧埏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温州市瓯海区梧田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温州市瓯海区梧田街道党工委书记,温州市瓯海区副区长、区委常委,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副区长、区委常委(挂职),温州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温州市政府副秘书长。现任温州市龙湾区委副书记、区长,温州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温州高新区(浙南科技城)管委会主任。

2017年,周一富初到温州市龙湾区担任区委副书记、区长时就指出“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就要抢抓机遇、加快转型,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地生根。”一语道出了龙湾未来发展的关键。下基层、进企业、访民生,三年来,他一直在路上。

都说城中村改造是“天下第一难”,若是再遇上特殊建筑的拆迁安置问题,更是难上加难。去年7月18日,周一富在全市城中村改造“清零”工作现场会上介绍了他的妙招:政策创新、设计创新、安置创新,将全区拆迁涉及占地321亩的316处特殊建筑合并安置到占地173亩的11个地块,彻底改变城区特殊建筑乱象。与会干部一致表示,这种创新做法在温州城建史上尚属首次。

而这,还仅仅是一个缩影。

改造城中村整村(区块)40个,拆除旧房2.7万户以上;搬迁改造旧工业区14个、企业1318家;拆除违建1000万多平方米,创成了省“基本无违建区”;整治关停重污染行业企业550家,空气质量优良率跃升为93.3%,全区198条河道全部剿灭劣五类水质;高质量建成一批“大建大美”项目……

这些年,在龙湾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周一富总能把握机遇、迅速找准问题,并迎难而上,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实施“拆整建美”。他还大胆谋划,亲力亲为,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实施创新驱动。

在周一富的带动下,中国眼谷、爱好笔业产业园等一批批重大产业项目在龙湾拔地而起,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实施全民参保等一项项民生实事释放发展红利,增添公园绿地、建成美丽村居等一个个建美之举不断提升城市“颜值”……可以说,谈起这几年龙湾城市面貌的“蝶变”,当地百姓无不引以为豪!

龙湾变美了,活力更足了,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更多了,对龙湾未来的发展也更有信心了。而这正是大家对周一富和他带领下的团队的最好褒奖。

记者:龙湾区在温州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是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

周一富:一直以来,我们都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推动龙湾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华山一条路”。具体而言:一是强化助企惠企。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先后出台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招商引智等系列政策,开展“双十百”助企服务、“万名干部进万企”“营商环境提升”等专项行动,抽调1015名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企业,实行“店小二”式服务,解决企业难题700多个。二是突出谋大招强。坚持项目为王不动摇,持之以恒抓重大项目谋划盯引和招商引资。其中,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6个、在外拟上市企业3家、总部回归企业10家。三是狠抓科创平台。紧紧围绕温州环大罗山科创大走廊规划建设,将浙南科技城作为实施科技创新主平台,已形成多点连片开发态势;文昌创客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名单,成为温州市创客创业的集聚地;“中国眼谷”项目引进眼视光学科全国排名前列的温医大共同建设,目标是打造成世界一流的眼健康产学研一体化科技园。四是引育科创主体。2017年以来,新增引育高新技术企业55家、省科技型企业417家、省级“隐形冠军”培育企业6家、“专精特新”培育企业475家;引进北大激光与光电子联合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10个;引进国家、省高端人才33名。五是优化科创生态。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集聚各类创投基金40个;落地总规模10亿元的温州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投资基金,推进知识产权大港湾建设,不断完善创新生态链。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龙湾区如何通过改革让老百姓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周一富:近年来,龙湾区坚持改革惠民,努力办好百姓的“关键小事”,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一是聚力抓“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全省率先推行“无差别全科受理”和“证照分离”省级改革试点,在全市率先布点15分钟服务圈的“瓯e办”便民服务终端,推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证通办、一次办成”,审批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100%全覆盖和100%“网上办”。二是聚力抓优质教育发展。针对百姓关心的教育短板,我们提出了“品质教育·学在龙湾”的目标,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设立区长教育质量奖2000万元,实施集团化办学,引进上海世外、上海欧顿等知名品牌,强化名校合作,与浙师大共建附属中小学等,跨越发展成为温州东部教育高地。三是聚力抓安置房品质提升。近三年,我们城中村改造整村(区块)40个,涉及群众2.7万户以上,通过招引知名房开代建,出台安置房建设试行标准,并提高招标门槛,使得安置房品质得到提升,让群众住得安全、住得放心。

感悟:创新作为,忠诚担当。

猜你喜欢
瓯海区龙湾温州市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温州市神鹿种业有限公司
诗情画意龙湾美
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龙湾玛珥湖水华爆发成因初探
上学校
瓯海区社区级邻里中心空间布局研究
“天”字歌
幸福老袁家
温州市瓯海区茶山第一小学
温州市瓯三垟灯具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