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

2019-08-23 08:25余建红
浙江共产党员 2019年8期
关键词:衢江区书记教育

本刊记者/余建红

周向军做事快、走路快、吃饭快、说话快、干啥都快,虽然来衢江区工作才8个月,但衢江区的干部群众已充分感受到这位新来的区委书记的行事风格。

“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周向军说。

8个月前,周向军从常山县县长任上调任衢江区委书记。一到衢江,他就提出要“提速提效提质提能”,经常把“办法总比困难多”挂在嘴边,不断把事不避难的担当体现在重点难点工作中。到任一个月,就跑遍全区所有乡镇、部门、学校和医院。

干事不怕事、遇难不怕难、迎难敢担当。上任不久,面对利益错综复杂、迟迟难解决的浮石街道违建问题被媒体曝光,他没有指责、没有逃避、没有埋怨,而是第一时间牵头召开浮石街道专项整治专题会,动员全区力量,从专项整治违建破题,进而破解基层组织软弱涣散问题,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周向军干事激情很足。每次开会讲话,声音洪亮;每次现场调研,马不停蹄。区委副书记、区长朱素芳笑称:“开会坐在他身边,耳朵都会‘有点震’”。朱素芳评价,他真正把“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成、干就干好”的要求,印在了心上、抓在了手中、落在了实处。

衢江区地图呈“橄榄形”,从最南的举村乡到最北的灰坪乡,一路乡道、村道绕,开车需3个多小时。建“南北大通道”,一直是衢江人的梦想。周向军到任后,今年春节基本没休息,鼓足干劲积极争取,有望列入省道规划。

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徐爱平说:“周书记决策上思路清晰,行动上雷厉风行,认定了的事情千方百计也要办成办好。”对干部,周向军严管厚爱,经常严厉批评人之后,也不忘幽默一下。他敢于为担当者担当,私底下爱自嘲,让一线干部感到温暖和亲切。

在周向军这只头雁的感染和带动下,衢江干群信心满满、激情满满、干劲满满,全区上下形成了“提振精气神、全力争上游”的可喜局面。

简历周向军,男,汉族,1969年8月生,浙江龙游人。199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8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曾任龙游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党组成员;衢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室党组成员,市招商办主任,市协作办(市招商局)主任(局长)、党组书记;常山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县长等职。现任衢州市衢江区委书记。

感悟: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有干出来的精彩。

记者:您到任衢江区一个月,就被浮石街道的违建问题“将”了一军,由此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树正气打歪风”专项行动,环境、风气为之一变,您当时是怎么考虑的?

周向军:是的,我刚到衢江差不多一个月,就遇上了浮石街道违建问题被市《电视问政》栏目曝光。当晚就有人向我建议,要问责、调离党工委书记周建明,换一个新的书记。但我们分析之后认为,浮石问题表面上是项目征迁、违章建筑的问题,根子上是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换了王建明、徐建明,同样解决不了问题。当时我想,解决浮石违建问题简单,可以一拆了之,同时对市里也可以交差。但如果不以此为契机,一揽子解决浮石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今后可能就很难找到这样的机会。所以,第二天我们就召开浮石街道专题会,要求大家不逃避、不指责、不抱怨,特别是区领导要与一线干部站在一起、干在一起,绝不让一线干部感到孤独。会后,10位区领导挂帅,每人联系1个村,每天在现场协调、督查指导,公检法司联动,纪组宣统联合,综合执法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力量下沉一线,与街村干部合力攻坚。人还是那些人,事还是那些事,过去根本拆不掉的,现在排山倒海、摧枯拉朽,14天1109户违建户全部签约,48天17.6万方违建全部拆除。违建拆了、村庄美了,社会风气为之一变,干群关系焕然一新。

浮石问题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开展浮石专项整治,既是一次解剖麻雀,也是一次实战检验。在此基础上,我们趁势而上、顺势而为,把“树正气、打歪风”引向深入,有力推进了城中村改造扫尾、抽水蓄能电站、新田铺综合体等重点工作、重大项目。

记者:您到任一个月,就走遍了衢江所有的学校和医院,提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医共体”改革,为什么您如此关注教育和医疗?

周向军:对于老百姓来说,最关心的、感受最深的就是教育和卫生问题。这两个问题,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所以,无论是在常山,还是在衢江,我都把这两项工作紧紧抓在手中。如何才能提升群众的满意度?我想,最关键的是要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

教育改革方面,我们提出要大力实施教育一号工程、一号文件、一套政策、一个大讲坛“四个一”工程,目的就是要向全社会释放教育优先发展的强烈信号。同时,我们也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做到“三个全力”,只要教育问题,都全力以赴;只要教育困难,都全力协调;只要教育需要,都全力保障。实行“三个优先”,坚持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所需。落实“三个倾斜”,坚持领导力量向教育倾斜、领导精力向教育倾斜、有限财力向教育倾斜。实际上,我们党委政府多用一份力,就能得到各界多一份理解与支持。比如,衢江的企业家们,就自发捐资设立奖教助学基金,捐款达3000余万元;通过推行“区管校聘”、教师储备员额制度、提高偏远乡镇教师的特岗津贴等一系列措施,现在衢江教师队伍的干劲焕然一新;今年我们引进杭州育才中学,今秋首批招生180人,就吸引近1200人报名。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来衢江就学,越来越多的老师愿意来衢江教书,整个社会提及衢江教育,更多的是建议,更多的是憧憬,更多的是信心。

医共体改革方面,我们按照“应统尽统、该分必分”的原则,系统推进“医共体”改革,做到“四统四不变”:经费统排、职称统筹、岗位统配、待遇统分,性质不变、职能不变、身份不变、账户不变,打通市第二人民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人财物,缓解人民医院人员紧缺问题,真正让医共体内“医务人员动起来,医疗水平高起来,基层就诊多起来,群众满意提起来”。6月30日起,我们还推出了“医后付”,实现先看病后支付,让百姓就医更方便。衢江智慧健康服务平台通过国家级测评,荣获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甲等荣誉。

猜你喜欢
衢江区书记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闫永红:从“镀金书记”到“走心书记”
读书记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集书记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衢州市衢江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衢州市衢江区第一小学
大学生村官工作实效性的实证分析:以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