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立“愚公志” 再下“绣花功”延安市富县统筹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回头望”工作侧记

2019-08-24 08:46王健周述勤蒲多
西部大开发 2019年7期
关键词:工作队稻田驻村

文 / 王健 周述勤 蒲多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的关键之年。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实现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

位于延安市南部的富县,今年以来,结合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和中央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突出责任落实,全面巩固提升脱贫质量,认真对标“两不愁三保障”等村户脱贫退出标准,聚焦问题短板,以再立“愚公志”、再下“绣花功”的干劲,积极落实整改,全面掀起新一轮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回头望”工作热潮,确保退出的村、户达到“村村过硬”、“户户过硬”。

精心谋划 摸透实底出实招

据了解,富县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890户15299人,其中已脱贫4245户14152人,54个贫困村已全部达标退出,贫困发生率已降至0.96%。,剩余在册贫困户645户1148人,2019年计划脱贫31户86人。为了全面梳理回顾脱贫攻坚工作,该县以中省市县发现并反馈的各类问题为线索和导向,按照“党委主导、部门联动、全面铺开、逐项核查、不留死角”的原则,由县委成立的富县脱贫攻坚工作“回头望”领导小组,从各乡镇和相关行业部门单位抽调主管扶贫工作领导、业务骨干组建了12个工作组,对全县12个乡镇、137个行政村、4919户在册建档立卡户及贫困边缘群众,全面开展一轮“拉网式”摸排查摆、梳理回顾。将问题整改与年度巩固提升目标任务相结合,逐村逐户全面核查、摸清底数、建立台账、拟定方案、牵头落实,形成脱贫攻坚合力。印发了《关于优化调整脱贫攻坚包扶单位、驻村工作队的通知》,明确了155个部门单位(其中协包单位18个)包抓137个村(农村社区),下派驻村工作队137个,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长137人,驻村工作队员411人。坚持每月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会,研究讨论脱贫攻坚工作,坚持三级书记遍访责任制,加强与贫困户的直接联系,沟通感情,解决问题;要求驻村工作队脱离原单位工作,长期驻村,不走读、不遥控指挥,每周驻村5天4夜;包扶干部每月进村入户至少2次落实帮扶措施,脱贫攻坚期内,驻村工作队不撤离,帮扶力度不削减。

聚焦根本 强化产业谋富路

苹果产业是富县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产业一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和核心。富县一直把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作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谋发展的根本举措来抓。在开展“回头望”工作中,全县继续按照“企业带动、规模经营、绿色发展、品牌增效”的思路,突出苹果、水稻、烤烟等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不动摇,注重在畜牧养殖、特色种植、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上求实效,结合产业“后整理”,积极构建产业发展大格局,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构建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特色鲜明”的产业脱贫增收体系,实现了产业提质增效,贫困户脱贫增收。

仲夏时节,来到富县直罗镇胡家坡村时,立刻会被眼前千亩稻田里的蛙声、鸭声所吸引,一幅农人们忙碌的美丽乡村画卷呈现在眼前。

“虽然种水稻比种玉米辛苦,但是再苦也值得:我是地地道道的庄稼汉。在种植水稻之前,我家12亩地种的都是玉米,收入微薄。去年我试种的8亩水稻收入两万多元,一亩地的收入是玉米的3倍。现在一年就算再忙,比起过去也划算得多。”胡家坡村村民赵正富在自己家的稻田中,正光脚跟在插秧机后面补植秧苗。看着手中绿油油的秧苗,赵正富满脸是笑容。

“我当时旱地改稻田的时候,还犹豫过,毕竟没有种过,收获后卖不出去该咋办?是县上、镇里、村里干部的加油鼓劲,让我下定了决心。总共12亩地留下4亩种玉米,其余都改成了稻田。”赵正富说,因为这里的大米营养价值高、价格好,古代还是专门用来进贡的,“直罗贡米”的原产地,稀罕着哩,而且全村稻田都通过了有机认证,生产的稻米根本不愁卖,所以现在全村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普遍高涨。去年一斤大米的收购价是3.5元,收益不错。另外,他还说,村里不仅能产出大米,搞的田园综合体动静也不小,还能召来游客和客户,有两家还办了农家乐,我们这川道也终于有了新盼头,更好的日子还在后面哩。

胡家坡发展模式和明显效果已成为富县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的生动缩影。截止目前,全县水稻面积已经超过11000亩,年产量5000吨,涉及农户5500余户,其中贫困户380户,水稻已经成为富县川道地区的特色产业,为全县脱贫攻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当前产业就业已成为这场攻坚战的主战场。今后该县将进一步加大产业就业扶持力度,探索创新新产业方法和措施,坚持因地制宜、龙头带动、品牌营销和助农增收,以市场为导向,打好产销衔接、点面兼顾、长短结合、大小并举的“组合拳”,确保贫困户“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坚持把扶志扶智和乡风文明建设做为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举措,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劳动光荣、勤俭持家、邻里和睦、孝亲敬老等传统美德,教育和引导贫困群众用自己双手光荣脱贫、勤劳致富;大力宣传推广脱贫攻坚先进典型、讲述脱贫攻坚好故事、弘扬脱贫攻坚正能量、努力营造“脱贫光荣”的社会氛围。

富县要“富”。这是15万富县儿女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小康的共同目标。这里的党员干部扑身农村和贫困,心中装锦绣,牢记初心和使命,真干实干谋发展;这里的群众身上有劲骨,面对贫困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他们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脱贫致富、创造美好新生活的历史篇章。

猜你喜欢
工作队稻田驻村
吉林省各地驰援长春工作队
——兰台人名录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巨幅稻田畫亮相瀋陽
扶贫工作队
稻田里的写真
驻村第一书记
稻田里的小猪佩奇
中办国办发文要求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
稻田里的稻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