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9-08-24 05:58徐海军
文教资料 2019年15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语文教学

徐海军

摘    要: 教师应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先从规范自己的日常言行开始,使学生成长为理想远大、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语文教学    德育

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引导小学生树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爱国奉献,诚实友爱”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发扬“自由、平等、正义、法制”的理念,自觉追求“繁荣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理想,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青年学生的精神世界。自古以来,中国就非常重视教育。孔夫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人才培养理论,认为人才培养需要受到语文的陶冶。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语文课堂教学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敬业、爱国、友善、诚信”,诚心诚意让小学生的道德培育扎住要领,有效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职业道德,最终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心态。

一般来说,心态良好的人通常具有吃苦耐劳、主动思维、敢于创新、守规矩、信誉好的特点。他们都是诚实可信的。“立德人”教育理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积极培育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价值,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先从规范自己的日常言行开始,使广大学生成为理想远大、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显而易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

1.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挖掘德育因素。

语文教学不仅传达给学生享受语文的乐趣,升华学生的理念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小学教材选用的学习内容都是由编者精心挑选的,每一单元都有很多内容,涵盖了历史、文学、实践等诸多学科,具有较强的组合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还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在我国,德育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学科,但德育与多学科的融合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把德育融入小学教育,完全符合小学教育目标。因此,教师应充分探索课堂德育的因素。坚持和勤奋是一种优秀的品德。一些小学生感到学习困难的原因,不在于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不够高,而在于他们不够坚持,也不了解坚持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2.生动形象,寓教于乐。

创设不同的生活情景,把各种不同的问题隐藏在生活情景中,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深深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在我们身边。它不是高高在上的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而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每时每刻都接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受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把锋利的武器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语文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及应用活动当中。在我国传统道德教育中,如培养学生的社会道德、法律素养和文明习惯,学生通常会理解和接受具有规范性的真理。如果道德教育的抽象理论只依赖于灌输,那么教育过程就会枯燥乏味。与德育相比,语文教育更加生动有趣,形象具体明确。黑格尔认为:“美丽只能在形象中看到。”语文教育作为视觉和强烈的视觉教育与偏向于僵化的德育理论知识有着不同,它总是不能离开感性的存在。语文教学具有“寓教于乐”的特点,因为审美是人的一种高层次需求。一旦满足,人们就会有一种快乐和幸福的感觉,让人们欣赏美丽,愿意接受教育。小学生在轻松自由的审美氛围和语文活动中体验精神愉悦,学会在自然社会生活中发现各种形式的美,乐于接受道德教育,培养情感。

3.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被真善美的东西吸引,在意识形态上进行深刻的自我分析教育。与单纯的思想道德知识灌输相比,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效果不是直接的,但是是长期的。这些角色被学生所认可,永远陪伴着他们的生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适当融入德育,关注学生的情感理性,让学生体验愉悦,在愉快的气氛中自觉吸收道德内容,将有助于克服道德教育的诫念,成为道德与语文审美活动的桥梁。

4.在语文教学中育德于美,以美润德。

调查发现,不少小学在教学中采取以考试为导向的方式,德育中的“美”彰显不够,导致德育效果不尽如人意。谭传波教授提出了“德育美学”和“赏心悦目的德育”。如果把道德教育内容变成“美丽的画”或“美丽的歌”,学生就会自主认同,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5.组织语文活动,建构良好品德。

在语文课中渗透德育不是要把语文类转化为思想道德,也不是靠宣传喊口号,而是多关注语文类实践活动的地位。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和基础训练,学生有一定的语文表现能力,渴望独特、新颖、充满个性的表演。通过开展各种语文活动,满足小学生的积极表现心理,给他们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语文老师精心策划这些活动,渗透德育。不仅可以扩展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獲得情感体验,享受陶冶情操的乐趣,充满信心,美德得到充分体现。

6.提高师德修养,树立良好榜样。

语文教师要树立良好形象。仪态优雅,还要热爱教育,提高语文技能,这样很容易得到小学生的认可。

7.借助信息技术,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已经不是新生事物,事实上信息技术早已辅助教学进入课堂,计算机的动态演示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将很多我们难以在课堂上大范围开展的活动及一些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图片或者影视作品通过模拟演示,展示在大屏幕上。信息技术的应用满足了学生对未知事物及电子科技的好奇心,通过信息技术展示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为教师解决德育问题提供帮助,德育教学效果显著增强。信息技术的应用离不开网络教学资源库,我们要建立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资源库。互联网发展至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离不开网络,教育发展也一样。在网络教育资源数量不断上升的今天,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化才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只有优质的资源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陶冶学生的德育情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之,现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带动引领学生合作开展教学活动,探索知识内涵,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相信在快速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运用于教学领域的情况下,更加契合现代教育实践,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12.

[2]《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所,编.著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

[3]聂海兰.构建云课堂,实施有效学——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7).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2018年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语文教学的路径和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8〕GHB2075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语文教学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