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求实”精神的再探析

2019-08-24 05:58田坤
文教资料 2019年15期
关键词:习近平实践文本

田坤

摘    要: 基于实践的视域,如果盲目地干,缺乏求真意识,就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因循习近平生活与工作的轨迹,立足于对其相关著作的文本解读,可以清楚、直观地感受到习近平同志的做人与为政,发掘出支撑起其不断砥砺前行的精神内核,并体会到正是由于对这种“求实”精神的一以贯之才塑造了其求真务实的作风品性。习近平的这种“求实”的精神对于当代人独具启发意义。

关键词: 习近平    实践    “求实”精神    文本

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相比,今天,我们在“中国梦”的引领下,都有出彩的机会,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更有创造自己理想生活的权利。习近平同志的做人与为政,生动地诠释不屈不挠、奋发图强的性格特征与“求实”的精神品质。

一、“求实”精神的内涵及体现

(一)“求实”精神的内涵

“求实”精神包括两个方面:求真与务实。与此相对应,求真体现认识、务实象征实践。一方面,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另一方面,不断深入的认识可以更好地指导实践。

何为求真?真与假相对,“真”所追求的是事物的本质和客观发展规律,体现了对真理的渴望与渴求。习近平所具有的“真”,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即内在上——做“真人”,外在上——做“真事”。这二者具有辩证的关系:首先,内在对外在具有重大影响,外在是内在的具体反映;其次,做“真人”是做“真事”的前提,做“真事”可以促进做“真人”。

何为务实?“务实”就是实事求是,讲究实际。它是在中国农耕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产物。与之相对,极力排斥不切实际的虚妄与幻想。七年的知青生活为习近平提供了受益终生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中包括一种“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从“三严三实”不难看出是对这种“求实”精神的沿袭,着重体现在“三实”上: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二)“求实”精神的体现

习近平将“求实”精神内化于心。主要体现在个人品性修养中:在学习上,他勤奋刻苦。尽管他在当知青的那个年代条件十分艰苦,可还是没有忘记用知识武装头脑。也是在这一时期,他养成了看书、思考、写作的习惯。从知青时代到主政地方,习近平学习的劲头丝毫没有减弱。在《之江新语》一书中,一方面他提倡领导干部要多读书修政德,另一方面他主张“书呆子”现象要不得。因为有责任、有使命,他所要学的知识就更多,以至于这种强烈的求知欲影响到其后来的主政方式,并逐渐形成在社会发展中尤为注重人才的观念。在生活上,他艰苦朴素。初到陕北农村的习近平,经历了“跳蚤关”“饮食关”“缺油关”和“劳动关”。为了应对跳蚤,他们想尽了各种办法;在蔬菜匮乏的陕北农村,仅仅是一碗酸菜或吃糠团子,也能当作美味,更不用说各种肉类食物,因为它们的意义远超山珍海味。此外,在劳动上,他吃苦耐劳。那时,各种农活和生产建设对知青来说是必修课。从小在城里长大的许多知青没有参加过劳动,更不用说高强度的劳动,但习近平干活从来不“撒尖儿”①。正是靠着这份踏踏实实,他赢得了大伙儿的信服。

习近平将“求实”精神外化于行。在《之江新语》中,他多次强调反对铺张浪费,反对“搞花架子”和形式主义。他要求首先将人民群众最迫切希望解决的事情处理好,既立足现实又大胆创新。前者,根据实际需要为发展出谋划策;后者,从现实的束缚中挣脱出来,以一种长远的战略眼光做实事。直言之,不仅要解决好当前的问题,而且要顾及今后的发展。当然,还要肯于做小事,善于做大事。曾经他带领群众打过坝田、犁过地、收过庄稼……从《知之深爱之切》中的“振兴正定,青年当先”到《摆脱贫困》中的“弱鸟先飞”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中的“八八战略”再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正是因为习近平在小事中得到磨炼,凡事无论大小,都始终以“求实”的精神去对待,才为他日后“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政治哲理注入实质。当然,习近平也敢于说真话。在中央党校官网举办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特别专题中,一位受访者曾言:“他有一个特点,就是:我说的话,如果有错你们就指出来,我肯定改;如果我说的没错,你们就照着办,不能打折扣。”在此后的工作中,他要求“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时时处处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做到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相统一,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1]。

二、“求实”精神的形成过程

(一)艰苦奋斗的知青年华

多年以后当他再次来到梁家河时,他“三次停车,深情地看着梁家河的山山峁峁”[2],由此可知他对梁家河的这份眷恋之情可见一斑。正是因为在这里留下了青年时期的回忆,后来他深情地说:“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根据他的这一自述,梁家河时期正是他“求实”精神的发端。

自小在城里长大的习近平毕竟还是习惯不了陕北农村的生活,就连最基本的住和吃都成了问题。为了避免窑洞里虱子的叮咬,他们总结了许多办法:经常把衣物放在热水里烫一烫、在窑洞里洒水勤于打扫卫生、避免家畜进入窑洞乱窜、进入窑洞之前把衣服裤子抖一抖等,为此,习近平和其他知青还出现过“圪蹴”②在凳子上聊天拉话的有趣场景。在吃的方面也是一个不小的问题:家里没有余粮、勉强填饱肚子、但肚子里总是却乏油水。一般能够吃到的食物仅仅是当地人在入冬之前腌制的酸菜,但这酸菜并非家家户户都有,即使有,也是供不应求的。于是,当地人赠予的一碗酸菜无疑是最慷慨的帮助。在吃和住的问题都得到解决的同时,习近平同许多知青一样都要参与集体劳动。刚开始他对农活并不上手,除了没有多大力气之外,在城里长大的他之前也没有做农活的经历。通过不断的锻炼,凭借着肯吃苦耐劳的毅力,慢慢地,他的进步有目共睹,同他一道干活的村民曾评价道:“你看,近平是北京的娃娃,大城市里来的,但是干活跟咱农村人一样,一点都不惜力。又有文化,又爱学习,又能吃苦,了不起呀。”最难能可贵的是,在梁家河的那些日子里,习近平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通常他白天干活,当晚上大家都进入梦乡的时候,他炕头微弱的灯光始终亮着直到深夜。

(二)奋发图强的正定岁月

“振兴正定,青年当先”是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奋发图强的战斗口号。在这个地灵人杰的地方,习近平充分显示了政治才能与勇气担当。也是在正定时期,对他“求实”的思想有所发展,主要体现在政治思想、经济发展、精神建设和群众工作这四个方面。其中经济发展是其工作重点,在《知之深爱之切》一书中涉及该主题的文章占全部文章的近一半左右,在书中“县委一班人要遵守六项规定”和“刹住新的不正之风没有气势不行”中可以找到关于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和反“四风”的影子。“人才,关系着事业的成败”[3],在强调注重人才引进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时,又让人不禁想到今天各个地方出台的人才引进政策。在“整党要突出重点”中提出“行政效率为改革发展服务”[4],为我们理解从“管理政府”到“服务政府”的转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全书除附录外总计36篇文章,这些文章语言简短凝练、分析鞭辟入里,注重寻求解决办法和应对措施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方案。不难发现,无论是在政治改革还是在经济发展上,习近平始终保持着一种坚持改革、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脚踏实地的宁德时期

《摆脱贫困》一书主要收录了习近平在福建宁德担任地委书记期间(1988年9月—1990年5月)共29篇讲话。全书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创造性地提出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四下基层”等概念,深刻回答了推进闽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通过《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告诉我们:“要有立足实际又胸怀长远的目标,要有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精神,还要有锲而不舍的韧劲。”[5]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地位:“无论是从发挥党的领导作用,还是从调动群众积极性这两个方面来说,都要求我们的各级干部始终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血肉联系。”[6]为此,习近平号召领导干部同志要“力戒形式主义,不搞花架子,真正把心贴在人民心上”[7]。在《干部的基本功》这篇文章中,习近平讲到怎样辩证地理解“办实事”,他指出:“一是不能与给钱给物等同起来,二是要讲重点,要抓住群众生产、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三是要提高办事水平,讲究办实事的科学性,提倡办实事要有点科学思考和科学论证,四是要有大局观念,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按政策办事。”[8]正如習近平在书中的跋中所写:“全书的题目之所以叫作‘摆脱贫困其意义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9]当前,精准扶贫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开展下去,从宁德到全国,在实现全面小康的繁荣富裕之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这一时期使其“求实”精神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砥砺奋进的浙江期间

在浙江担任省委书记的习近平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时刻不放松对于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这一问题的关注,“求实”精神基本形成。就《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这本书而言,从书名着手,“走在前列”与“干在实处”这二者之间存在一种辩证的关系,在强调实干作为基础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发挥走在前列的引领和指引作用。其次,全书对于“在哪些方面要走在前列?”给出了答案,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10],二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1],三要“加强先进性建设”[12]。通观全书,习近平主要从八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想法。概括而言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平安浙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增强浙江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法治浙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党的民主能力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发挥各地特色和优势,增强浙江综合竞争力”“提高领导艺术,创新工作方法”等内容。最后,本书中又一重大亮点则是习近平创新性地提出了“八八战略”。该战略是习近平在“围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紧密联系浙江的优势和特点”[13]的条件下提出的。

同时期,由收录习近平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自2003年2月至2007年3月)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的232篇短论而成的《之江新语》则更为鲜明地回答了如何推进浙江经济发展和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一些问题。为了更加全面地理解该书,可以从六大主题进行把握: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重视三农的发展问题、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迎难而上的精神、长远的战略眼光和实干的工作态度。与之前著作中的内容相比,在政治上习近平尤其强调法治;在经济发展上更关注三农问题,由于三农问题的特殊性质决定了执政党必须把它作为一项事业认真地抓,《跳出三农抓三农》[14]无疑是一大显著创新;在生态建设上,《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一文可以看作是“两山论”的理论来源;在社会工作方面,习近平更加注重做好基层群众工作;在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上,他认为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工作意识,明确什么该为,什么不该为,牢记规章制度,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个人政治修养。值得注意的是,从《增强走前列的意识》和《保持先进性就是走在前列》这两篇短文内容看到了与《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该书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体现出其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三、“求实”精神的当代意蕴

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③。新的时期,面对新机遇和新挑战,中华民族如何完成这场伟大复兴的逐梦之旅?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给了我们关于这一问题的答案,这两卷书中所呈现的内容是对“求实”精神的深化。“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15]。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积贫积弱中走了出来,为着人民的解放、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独立,经过改革开放,勤劳智慧勇敢的中国人俨然将中国从贫穷与落后的泥淖中拉了出来,今日的中国少了犹豫,多了自信。“落后就要挨打”是我们最深刻的经验总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我们勇往直前的底色。

不容忽视的是,在当今风云激变的世界之中,我们也面对不少问题,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两卷书中介绍了改革、经济发展、法治、文化、生态、国防和军队、祖国统一、和平发展、外交、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反腐、党的领导等诸多方面。面对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关键。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不干,就一点共产主义也没有。”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中国始终以一种包容开放的态度拥抱世界,“携手构建合作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16]是最精彩的发声。在世界舞台上,睿智的中国人从不狭隘,独具特色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中华民族对全世界、全人类最大的贡献。从第一卷到第二卷,这两卷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深刻诠释了以“两山论”为代表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十个明确”为核心的习近平强军思想、以“七个坚持”“八项任务”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和以“十个坚持”为总体框架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并以此作为中国继续发展,走向胜利的希望指引。

脚踏实地,不尚空谈。习近平始终践行着“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17]的这种“求实”的精神。观其人,知其志,感悟其思想。生活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我们,作为“90后”的一代,也是与互联网共同成长的一代,没有经历过国破家亡的战争岁月,也未曾感受过缺衣少食的温饱之苦、体验过高强度体力劳动的生活之艰,然而我们却必须肩负起国家和民族振兴的众望。使命在身,前路漫漫,吾辈应该深刻践行习近平的“求实”精神。

注释:

①延川方言,偷懒、偷奸耍滑.

②陕北方言,蹲.

③《管子·乘马》.

参考文献:

[1][14]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與实践[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2]编写组.梁家河[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8.

[3][4]习近平.知之深爱之切[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

[5][6][7][8][9][10][11][12][13]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6.

[15][1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习近平实践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