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育与幼儿实践及思维能力的开发

2019-08-24 05:58薛彩萍
文教资料 2019年15期
关键词:动手能力思维能力

薛彩萍

摘    要: 生活化教育是新时期幼儿教育的核心组成要素,对开发幼儿智力、发展幼儿思维等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幼儿的各项教育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教师要围绕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活化元素巧妙融入幼儿启蒙教育的各环节,科学引领、指导幼儿进行层次化实践,在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幼儿感知、观察、实践和发现、提出、分析与解决问题等能力。

关键词: 幼儿生活化教育    思维能力    动手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强调幼儿各项教育要和幼儿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教师要科学把握当下幼儿生活启蒙教育的具体情况,在优化创新教育过程中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引领幼儿主动参与,同时在层次化实践中找寻生活化科学问题答案,在了解、把握生活现象与知识的过程中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优设生活化情境,叩响动手动脑兴趣之门

幼儿科学知识获取、思维能力锻炼等都建立在兴趣培养的基础上,在幼儿生活启蒙教育中,教师要有机联系班级幼儿生活实际、个性特征等,巧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同时优设生活化科学情境,让幼儿在感知生活化科学现象与知识中顺利叩响科学兴趣之门,主动参与科学实践,确保科学活动有序开展。

以“有趣的声音”为例,教师要多层次地把握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声音,结合“有趣的声音”科学活动主题,借助多媒体集图片、动画、声像等于一体的特征,在融入动画、故事等元素后,动态呈现日常生活中幼儿熟悉的各类声音,在图文并茂、动静结合下创设良好的生活化科学教学情境,吸引幼儿眼球的同时使其主动参与科学生活化课堂。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关于“声音”的生活化场景,巧设一些简单化的科学问题,在引领幼儿观看的同时指导其思考,在互动过程中对科学新课题产生浓厚的兴趣,顺利展开“有趣的声音”科学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巧借多媒体优势作用,创设生活化科学启蒙教育情境,让幼儿说说日常生活中自己熟悉的声音有哪些,在互动中使其对“声音”有新的认识,向幼儿提供生活实际中熟悉的材料。比如饮料瓶、文具盒、硬币、铅笔,在多媒体趣味引领下启发、引领幼儿科学组合、搭配这些生活中熟悉的材料,在敲打等过程中感知多媒體呈现的“有趣的声音”。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将游戏化元素融入其中,在合理设置生活化“有趣的声音”趣味问题中引领幼儿巧用提供的生活化材料,在游戏互动玩耍中有效探索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各类有趣的声音,在游戏化与生活化共同作用的情景中讲解相关知识点,促使班级各层次幼儿在“玩中学”“玩中探”过程中正确区分、把握生活实际中不同的声音,在探索对应生活化科学现象中顺利叩响科学兴趣之门的同时增强幼儿的课堂参与意识。

二、选择投放生活中的常见材料,强化知识培养意识

知识的获取与科学意识培养对幼儿进行课堂内外实践都有重要作用,在生活化幼儿启蒙教育中,教师要注重生活中常见材料的可操作性,围绕活动主题,以班级幼儿为导向,在科学区角合理选择、投放材料,在和幼儿层次化互动中引领其实践操作,实时获取生活知识与情感的同时培养科学素养。

以“物体的沉浮”为例,教师要联系班级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及“物体的沉浮”课题主题,在坚持因材施教原则的基础上科学选择投放到活动区角中的材料,要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高操作性的材料,比如小木块、肥皂盒、橡皮泥、小皮球,包括常见的蔬菜、水果等,在有机整合中展开“物体的沉浮”科学启蒙教育活动,在师幼和幼幼互动中促使班级各层次幼儿在生活化实践中和投放其中的材料进行有效互动,在知识与情感获取中实时建构生活化活动经验。与此同时,在“物体的沉浮”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先让班级幼儿猜猜这些材料哪些会浮在水面或者沉入水底,再引领幼儿亲自进行实践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在示范操作中科学化引领班级幼儿实践,仔细观察的同时有效引领、指导,确保活动实践顺利进行,可以适时投放新的材料,引领幼儿不同层次探究生活中常见物体沉浮现象。教师要针对“物体的沉浮”生活化教育中呈现的问题,有机整合课题知识点的同时引导班级幼儿进一步实践,在揭示生活中常见物体沉浮秘密中实时获取相关的知识,在发散思维的过程中培养探索、求知和动手能力。

三、引领幼儿合作探究,锻炼思维能力及合作意识

幼儿思维能力锻炼离不开有效的合作探究,教师要在融入生活化元素的过程中深化幼儿生活化启蒙教育,在知识讲解中巧设生活问题,引领各层次幼儿合作探究,在互动、交流中开发自潜能,在实践操作中思考、探究问题,在问题解决中实时锻炼思维能力,实现生活化启蒙教育的价值。

以“电”为例,电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熟悉的,其中蕴含着众多常见而神秘的科学现象。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及生活化元素同时融入“电”生活启蒙教育活动中,在构建的生活化情景中引领幼儿进行不同层次实践,在合作探究中深刻了解日常生活熟悉的关于电的科学现象和用途,从中获取知识,强化锻炼思维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综合把握班级幼儿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认知层次等,合理划分实践小组,在互动、交流中有效动手、动脑、动眼,共同进行探究。教师要将幼儿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电线、电池、小灯泡等引入课堂,进行“让小灯泡亮起来”的趣味实验,在明确简单实验要求、要点中有效启发、指导各小组幼儿实践,而不是直接告诉幼儿实验步骤、方法等,促使各小组幼儿在互动过程中挖掘自身潜能,在想一想、动一动等过程中进行有效合作探究。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坚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等原则,启发各小组幼儿一步一步进行实践操作,可以在把握生活中相关科学现象中设置一些针对性、简单化的探究问题,不断激发幼儿探索欲、求知欲的同时引领其合作探究,在共同思考、分析、解决问题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检验日常生活中“电”多方面用途中正确把握熟悉的科学现象,促使幼儿在积累生活知识、丰富生活经验中促进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实现“电”趣味活动开展目标中提高幼儿生活化启蒙教育整体质量。

四、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

在幼儿生活化启蒙教育中,教师要在延伸拓展课内实践的基础上合理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引领幼儿走出教室、校园,走进大自然、日常生活,在亲身体验中进行合理实践探索,在知识与情感获取中高效培养科学品质素养的同时实现个性化发展。

以“植物”为例,教师可以联系课内“植物”活动开展情况,在尊重班级幼儿个体差异中关注每位幼儿全面发展,合理化延伸拓展课内实践,开展课外“植物”实践活动,在课堂内外合理衔接中實现有效生活化启蒙教育。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实时组织班级幼儿走进大自然,在和大自然亲密接触中观察大自然中的各类植物,结合班级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科学设置对应的探究问题,指导幼儿观察不同植物树干、叶子及大小、颜色、形状等的同时思考、探究提出的问题,在问题解决中积累相关的自然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领班级幼儿采集一些树叶,制作不同植物的简易标本,也可以组织幼儿种植一些生活中熟悉的小树苗,在多层面科学亲身实践中不断发现、提出问题,在分析、解决生活化问题中从课堂回归到生活实践中,深层次锻炼科学能力的同时培养科学品质素养。

五、结语

教师要在解读幼儿园教育新纲要中深入把握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化教育理念,结合科学教育、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深入挖掘、整合生活化科学教育资源,在探索新思路过程中将生活化元素巧妙穿插到幼儿生活化启蒙教育中,在增强趣味性、针对性的同时确保实践活动有序开展,让生活化元素日渐成为幼儿实践启蒙教育的源泉、归属,便于各层次幼儿在兴趣激发、知识获取中各项素养都能有所提高,提高幼儿生活化启蒙教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

[1]何彦.幼儿科学教育生活化的教学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32):72-73.

[2]李婕.浅谈如何对幼儿进行自然科学启蒙教育[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11):148-149.

[3]黄静.“汲”生活之清泉“蕴”科学之灵性——幼儿科学教育生活化的实践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7(7):10.

[4]杨学伟.浅析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的实施策略探析[J].中外交流,2017(5):140-141.

[5]王瑞娟.科学教育奏响生活化乐章——浅谈如何开展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J].才智,2018(20):172.

[6]赵大洲.基于趣味化学实验的幼儿化学启蒙教育探索[J].新西部(中旬刊),2016(1):112-122.

猜你喜欢
动手能力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浅谈利用布艺手偶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