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与中学历史核心素养培养

2019-08-24 05:58周璐高强
文教资料 2019年15期
关键词:抛锚式教学历史核心素养支架式教学

周璐 高强

摘    要: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科核心素养被定义为相关学科的课程目标。核心素养作为焦点性问题,进入人们的视野。本文从建構主义理论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利用建构主义相关教学理论进行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

关键词: 建构主义    历史核心素养    支架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1]。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与教育,课堂教学环节在教育实践中居于关键地位,建构主义相关教育理论及教学模式更加注重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因此对促进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与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

一、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理论被提出后,被人们赋予很多种解释与界定,为避免歧义,有必要从建构主义理论源头入手,从皮亚杰和维果茨基这两位最初的建构主义理论的先行者那里理解。

皮亚杰提出用发生认识论诠释人类知识的科学,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用以说明儿童从出生到青少年期间的知识建构。皮亚杰认为,儿童不是天生就具有关于周围世界的知识,这些信息是通过他们的经验逐渐建构的[2]。孩子们每天通过不断地探索周围环境逐渐获得有用的信息,并学会通过思维解决问题。

不同于皮亚杰的是,维果茨基更注重社会交往对知识建构的影响及文化和语言等知识工具在建构中的意义。维果茨基还提出了“最近发展区”这一重要理论,认为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才容易收到显著效果并可以较准确地预期结果[2]。

二、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及运用

在建构主义理论传入国内后,经过教育学、心理学及其他各领域的研究,逐渐深入各个具体学科,结合教学理论相关问题,目前已形成许多相对成熟的教学模式。本文主要对支架式和抛锚式这两种大众较为熟悉的基本教学模式进行分析与研究。

“支架式教学”和“抛锚式教学”这两种教学模式是较能体现建构主义理念的,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运用哪一种教学模式需视实际教学内容和情况而定,不能一味地追求创新而生搬硬套。当教师能够有效运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并高效组织课堂教学时,学生建构新知识的欲望才有可能被激发出来,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一)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是在新课学习中为学生解释基础概念和课程大纲,之后帮助学生从某一相对模糊或难以理解的概念出发,逐渐深入概念本质内容,最终达到可以完成更加具有难度的学习任务的效果,建构起对相关知识理解的概念框架。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毫无知识准备学习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使学生超越已有的认识,从其他方面认识事物,找到事物的不同角度,形成全面且客观的理解。

下面以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2009年第4版中的专题二第一课《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为例讨论支架式教学的具体实践。在课前,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收集关于这段时期一系列侵略战争的相关历史史料,并进行自我探究与分析,随后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时播放《鸦片战争》电影片段,展现历史画面,让学生简述他们收集到的关于其他列强战争的相关史料,使学生感悟战争的残酷与无情,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近代侵略战争爆发的背景、原因、进程及影响。展示相关历史材料,让学生自主学习《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及《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后果,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最后由教师加以总结。

在整个过程中,以列强入侵情况为基础知识,展示相关情景使学生置身其中,运用史料扩展学生对历史事件结果和影响的思考,进一步建构与培养学生中国近代史发展的知识结构,并能够认识到中国是如何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需要指出的是,在以上最基础的史实教育与反思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不仅要看到列强入侵带来的危害,还要理解面对步步加深的外来侵略,中国采取的应对措施、应对措施或由清政府主导,或由有识之士力图实现,既包括革命又包括改良,企图以此达到自强御侮之目的,以便于适应新的国际环境,在当时弱肉强食的时代背景下争得生存与发展空间。当然,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外力冲击是近代中国逐步发展变化的动因之一,但这只是客观效果,绝非侵略者的主观意图。

(二)抛锚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是目前教学过程中使用频率较高的“问题式教学法”,必须以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为基础,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向学生抛出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究、生成学习,最后实现教学目标。抛锚式教学本质上有点类似于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在不断启发与引导中,使学习者通过思考得出有关问题的结论,进一步升华事物的概念,从而培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以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2009年第4版中的专题三第一课时“太平天国运动”为例,讨论抛锚式教学的具体实践。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为基点,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你们身处在那个时期,你们作为农民阶级,最迫切的希望是什么?”让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并给出相关材料,让学生结合教材自主学习,得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内外因,之后再带领学生思考总结出在整个中国历史进程中处于战乱时期的农民最迫切的希望都是战争局面的结束和解决土地问题。在上述铺垫的基础上,学生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学习与理解会更加有效。

以往教学对于历史教学内容的传授,容易出现“满堂灌”的形式,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很多很充实,总被学生认为是枯燥乏味的。使用抛锚式的教学方法,更容易培养学生思想表达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并且在教师有的放矢的提问中,学生更容易产生探究的兴趣,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交流沟通的平台,展现学生个体能动性和主体地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提出了问题,促进了学生对有关知识的学习与理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知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三、建构主义教学对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指导作用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持续进行中,建構主义理论使学生处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教学模式的多样性与开放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这些可能性对新课改中关于课程目标改革,即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不同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及教学内容,对不同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具有相应的影响。以下以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及时空观念三种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例,分析建构主义教学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整合有效史料,提高史料实证能力。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要运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技术,将其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辅助历史教学。在高中教材和初中教材中插入许多相关历史史料,教师要在支架式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学习好教材中的基本知识,以及对教材中呈现的史料进行细致研读,要求学生利用网络多媒体资源搜集其他有价值的相关史料,并对搜集到的史料进行资源整合,融会贯通,以培养学生迁移的能力,深化对问题的认识,经过对新知识的同化与顺应,建构新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史料实证能力,以及理解历史和解释历史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以史鉴今。

在抛锚式教学中,教师大多使用情景教学方式,有目的地为学生专门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情感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绪情感代入其中,进行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教材。例如,播放相关影视片段或照片资源,设定关于抗日战争的情景,引导学生将自己置身其中,感受身处战争年代人民的水深火热,感受当时人民是如何一步步觉醒,到最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受当时军民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并引导学生做到以史鉴今,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为中国梦的实现奉献一分力量。

(三)树立时空观念,建构完整知识体系。

在初中七年级历史部编版第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的课堂教学中,由于该时期的时间线索与空间线索都比较复杂,王朝更替频繁,教师可以采用抛锚提问的方式,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整理西晋至东晋政权建立的时间与都城,以及南朝政权更替的时间,这样以学生为主导,自主建构时空观念,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学生自主建构的基础上,由教师展示相关版图与时间轴,帮助学生总结时间发展与空间要素,刺激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时空观念进一步发展与建构,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以时空为基础,对相关历史事件进行学习和分析,更加准确地获取有效的相关历史知识和建构更加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由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阻碍,很多一线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没有彻底转变,导致课改执行力度不大,因此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为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教师还需要在建构主义学生占主体地位的理论指导下,对课堂教学模式展开创新改进,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相关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辛涛,姜宇,林崇德,师保国,刘霞.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中国教育学刊,2016(06):4.

[2]任伍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4,32.

[3]李志厚.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259.

[4]李玉娇.建构主义理论和历史教学相结合的研究与实践[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1.

[5]王莹.建构主义视域下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8.

[6]周文峰.浅析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的培养[J].教书育人,2018(28).

指导老师:高    强

猜你喜欢
抛锚式教学历史核心素养支架式教学
借力微课,培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构建历史认同感,筑基核心素养
不忙不乱,让时间听我的
历史深度学习的六个着力点
谈高中教学过程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大学英语听力中支架式教学模式探索
建构主义教学法在离散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