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分析能力的培养

2019-08-24 05:58王雪莹
文教资料 2019年15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教学策略

王雪莹

摘    要: 史料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基础,培养学生史料分析能力显得愈发重要。首先,使学生获得“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历史课堂培养方向,史料实证是重要组成部分。其次,现今历史考试题型中史料分析题占有很大比重;最后,突出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必须突破以往只是识记课本知识点的限制,进一步通过历史学习强化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史料分析能力是中学历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既符合考试要求,又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促进历史教育与社会发展更好地接轨。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史料分析能力    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改推行和社会发展需要,史料分析能力培养成为历史教学重任之一。在此方面研究比较突出的有赵亚夫主编的《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赵恒烈的《历史思维能力研究》,其中指出史料分析能力培养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朱煜的《论史料教学》中写到史料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虽然史料培养一直被提及,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及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出,史料分析能力如何培养总是具有时代特点。本文在之前提出的史料分析能力培养方法的基础上,探讨当今历史课堂应当如何加入与时俱进的方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一、史料分析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首先从历史学科最新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来看,史料分析能力是历史教学中必须重视的环节之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①。当今社会,让学生通过学习古今中外的历史,具有历史责任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潮流及社会所需之人是历史课程的目的。这就要求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和识记阶段,而是在识记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分析运用史料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上是较好的选择。最现实的问题是现在考试题目中史料分析题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培养学生史料分析能力是历史课堂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1.史料可以创设历史情境,缩短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历史不同于别的学科,包含的内容是过去的。由于社会背景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些知识点难以理解。教学环节中加入史料,会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是真实存在过的。让学生仿佛穿越时空的隧道,感受当时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其思考,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内容,以此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2.历史教学强调论从史出,但是历史教材由于篇幅有限,很难做到每一个知识点得出之前出示一则材料,首先教学中史料分析教学必须适度适合。让学生通过阅读提取史料信息得出结论,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有理有据,是有充分史料支撑的,帮助学生形成客观理性的思想及不说无根据之话的意识,树立一种实事求是的唯物史观。

3.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史料分析教学,通过出示史料,让学生积极阅读,充分思考,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比如讲五四运动的时候,1939年5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撰写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的文章。文章说:“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通过这则史料,让学生首先提取材料信息,这个关键信息就是五四运动,进一步思考五四运动的意义影响。改变以往教师一人传输知识点,学生成为知识的搜寻者的方式,选择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自己思考,通过史料分析综合,层层递进,得出答案,实现教学目标。

4.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以往历史教学主要是教师讲授历史事件、人物等,学生只负责接受、记忆,历史课堂上学生缺乏自主思考,使在大众意识中觉得历史只需要背背就行,现在史料分析题增多,让我们感觉到历史也可以很灵活,同样的史料若从不同方面理解将得出不同的答案。过去对历史知识点直接客观设问,显得死板单一,禁锢学生多维思考。史料分析题更加体现综合能力的运用,可以打破学生以往思维模式,学生面对一道史料分析题,必须发挥提取信息、联结所学知识、组织语言、拓展课本知识等一系列能力。不难发现,史料分析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史料分析能力的具体培养

对于我们比较多见的文字史料,第一步应当先审题,清楚问题设置意图,然后转眼史料更有针对性地阅读提取信息,因为历史学科面对的材料题一般不会简短,并且常常是文言文,由于材料繁多且晦涩难懂,先看材料就会很茫然,耗时耗力的同时让学生产生紧张挫败感,必然影响答题。先看问题的话,问题会有限定条件,这样会缩小思考范围,通过问题可以让学生联想到已有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再阅读材料,定位自己刚才想到的知识点是否准确,再通过材料完善和拓宽答案的广度和深度,这一步是提升答题准确性、有效性的关键一步。能够快速提取关键信息的地方,就是史料的引文处或者末尾处,一般这两处是定位知识点的重要标志,在历史课堂中应当着重告诉学生,学生在平时及考试过程中应该是有明显感悟的。以上述说的都是如何第一步提取關键信息,解题不可能只答大概,必须对重点回答的部分精读,针对题目,对史料中的地点、人物、事件、社会大背景等一系列细节处要看清楚,在分析过程中不可主观臆断,一定要坚持论从史出,通过材料和联结当时社会背景得出的知识点回答,没有足够依据的答案不可牵强。材料分析题不同于历史客观题,它有设置问题的侧重点,可能透过史料回答的问题只是材料中侧重体现的问题,不一定是符合客观事实的,所以一定要认真审题,理性分析,谨慎判断,最后简明扼要组织答案,不可啰唆、冗长、重复。以一道题为例:

材料一:文艺复兴运动前,欧洲绘画雕塑中的圣母神态安详、神圣,少有人间之情。而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的作品《西斯廷圣母》中,圣母是一个容貌端庄、美丽的母亲,她的表情和美是生动的……

材料二:“同迷信进行斗争的人是人类的恩人”“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伏尔泰语录》

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什么思潮?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是什么?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有何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

看到史料题,首先看设问,然后针对性地找答案。第一问所指为材料一,材料中关键字眼为文艺复兴,关键信息为圣母像前后的转变,不难联想到学习过的内容文艺复兴,题目所问为思潮,可以转变表述,应该是人文主义思潮。实质和作用主要是结合所学回答。这个史料在我们答题时的作用就是让我们定位知识点,然后联系所学总结回答。第二个问题定位到第二则史料,首先在材料中提取关键字词“自由,平等”,接着结合所学人文主义就是标榜的自由平等,所以应该回答“自由,平等”,言简意赅。

平时考试中除了文字史料外,还有图像史料,通过图片设置问题,让学生作答,这类题似乎比运用文字史料作答的难度更大,图像史料一般指适用于历史教学与研究的视觉图像,即表格、地图、图片等,图像史料在答题部分与文字史料题是几乎没有差别的,主要差别在于提取关键信息的部分。图片史料中最难于解答的一般是漫画题,因为历史漫画的特点是用夸张的图文展现历史上的人与事,是命题的好素材,既灵活又有历史根据。以一道漫画题为例,下幅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      )

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      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

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      D.主動破除国人陋俗

这种漫画中的少量文字往往是答案的重要来源,漫画中此人剪掉一根辫子写着“崇尚西洋”,保留一部分辫子写着“保存国粹”,说明时人传统观念依然存在,所以选择C项;A项只显示漫画一部分信息,以偏概全;B项错在“刻意保存”,这是传统观念的深刻影响;D项说法不符合漫画意旨。以这道题为例,可以更清晰地看出,此类漫画材料题必须兼顾图片及文字,且里面的文字必须重点解读,否则容易片面。

数据表格史料题也是考试中频繁出现的一类题。一般有单双向表格图、柱状图、曲线图、折线图等形式。这种题第一步先注意表头,一般会出现表格出自哪里及主要内容,这样为我们解题提供一个思路和方向,为接下来的思考减少一些盲目性,节省时间;第二步,比较表格中呈现的信息,找出出题人想要设问的重点;第三步,联系所学知识,挖掘材料呈现的深层次含义。以一道简单的数据题为例:

下表反映了辛亥革命后20年间机器进口的状况。材料说明这一时期中国(    )

每5年平均机器和工具年进口值(单位:1000海关两)

A.农业传统技术占主导地位

B.农民购买力有较大提升

C.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发展

D.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看到这种题,数字非常多、非常混乱,往往会使学生产生焦虑感,平时训练这种题时,首先应当让学生克服心理恐惧,沉着冷静地思考作答。根据图表,我们看到信息获取的重点在数据的变化上。通过1912年到1931年进口机器的分析发现,“农机具”虽然略有上升,但总体比例很低,可见传统农业技术占主导地位;“农机具”的少量进口不能体现农民整体购买力的情况;在表格中,“农机具”所占比重从0.74到2.03,然后又跌到0.91,可见并不稳定;表格记载的农机具的购买情况与农村商品经济状况没有直接关联。所以这道题最切合的选项应该是A。

三、史料分析能力培养需要注意的问题

1.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何成刚等人提出教师选择史料时,要根据课标的要求、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选取史料,并且要考虑不同年龄和能力的学生对史料的接受能力②。史料分析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专业素养,平时广泛阅读,多积累;其次,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多加引导、训练学生史料分析思维和意识。比如上课讲解教科书中的知识点时,通过搜集呈现一部分相关史料,设置提问让学生思考,也可搜集一些历年高考题中的史料分析题,高考题是经过诸多专家编写的,更具有专业性和科学性,有利于学生史料分析能力的塑造和形成。教师引导工作做充分之后,重头戏还是学生,学生是能否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关键力量。在具体课堂中,教师呈现出史料分析题之后,应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思考,学生思考能力有限时,教师给予引导和提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思考之后,学生之间可以合作探究,交流思考成果,不要因惧怕不敢表达,应当开拓发散思维,最后教师通过总结得出正确答案,让学生查漏补缺。慢慢运用此种教学方法,学生必然会形成这种思维,可能不一定都很成熟,但较之前一定会有所改观。

2.平时注重课本中史料的运用。白月桥认为历史教科书中史料的选择应当符合学生的特点,理解起来较为困难的史料要译为白话文③。现在教科书中有许多针对课堂的史料,这些史料学生阅读起来障碍较小。教师上课时充分利用这些资料精心设问,注意问题要能凸显教学重难点并且具有启发性。

3.课外史料的使用上要注意史料的真实性。梁启超认为:“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可言。”④必须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是科学的,平时不断给学生强调论从史出,若史料是错的,接下的一系列讨论分析都是很荒谬和没有意义的,所以史料的选择一定要慎重。

4.目前历史史料教学中还是普遍存在史料内容陈旧、单一的问题,新一代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充分运用网络资源,拓展更新史料教学内容。

四、结语

现在历史考试中史料题大面积出现,快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要求不断提高,都要求历史教学做出更符合社会潮流的针对性方案。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分析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史料能够丰富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能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能够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史料教学符合新课改方向,符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符合社会发展之需。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史料分析能力是现在历史教学中应当重视的问题。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

②何成刚,彭禹,夏辉辉.智慧课堂: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9.

③白月桥.历史教学问题探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64-265.

④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42.

参考文献:

[1]杨路.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分析能力培养[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

[2]李海军.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生史料分析能力的培养[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3]黄莉.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4]尚伦岳.新课改中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和意义[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5]朱煜.论史料教学[J].中学历史参考,1999(2).

[6]张桂平.史料教学——不可或缺的历史教学方式[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7]荣孟源.史料和历史科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8]朱煜.历史教材学概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