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分析视域下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计

2019-08-24 05:58杨琦
文教资料 2019年15期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需求分析课程设计

杨琦

摘    要: 专门用途英语作为教学与研究领域突起的“异军”,逐渐成为我国英语教学的主流。需求分析是ESP课程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先导步骤,是课程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将需求分析应用于课程设计的全过程,才能进行有效的课程设计。

关键词: 专门用途英语    课程设计    需求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对外合作交流日益频繁。国际化的信息社会对外语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既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又有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更受用人单位青睐。在这种背景下,英语教学不再是单纯的语言教学,而是逐渐与某个学科或某个专业结合起来,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功用性。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和研究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1.专门用途英语的起源和发展

专门用途英语(ESP: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诞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虽然历时只有短短50年,却发展迅速,逐渐成为英语教学的主流。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人们学习外语只是单纯的语言文学学习,为了提高个人修养及社会地位。二战后,随着世界各国在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国际交流日趋频繁。由于英美领先世界的经济和科技实力,英语作为通用语言的地位凸显,从而在全世界刮起学习英语的旋风。此时英语学习目的已变得更为实用,即以英语为媒介为自己从事的专业服务。这种为专门目的服务的英语就是专门用途英语。

因此,我们说ESP的出现并非偶然,是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一些著名语言学家开始出版关于ESP的专著。其中以Halliday, Macintosh, Strevens和 Hutchinson & Waters最具代表。虽然不同学派对ESP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就其本质属性方面达成了共识。学者们都认为ESP是英语语言教学领域中的一个分支;有特定的语言使用范围,即在特定的行业及工作领域内使用;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途径及倡导多元化的教学理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根据不同标准,学术界对ESP的分类不尽相同,主要有“两分法”和“三分法”两种。Jordan(1997) 以英语语言教学为出发点,将ESP分为职业用途英语和学术用途英语两大类;而Hutchinson & Waters 主张学科的关联性,根据学科类别将ESP分成科技英语、商贸英语及社科英语三大类。除了这两种主要的分类方法之外,还有其他观点。无论哪一种分类办法都肯定了学术用途英语和职业用途英语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研究指明了方向。

2.需求分析研究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是建立在需求分析基础上的。需求分析指的是运用调查问卷、测试、访谈、观察、内省等方式对需求进行研究的技术和方法,最早应用于专门用途英语。现在,需求分析已在教育、贸易、服务等行业广泛应用。其中,教育业内使用外语需求分析的方法历史悠久,已形成比较完善的分析体系。需求分析是外语课程设置中必不可少的启动步骤,在教学目标设定、内容选择、课堂组织活动和课程评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及对课程的期望对有效的课程设置十分必要。因此,我们说需求分析是决定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置成败的关键因素。简单地说,目标需求分析旨在指明学习总的方向,学习需求分析则标明通往该方向所走的路线。作为课程的设计者和授课者,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了解这些需求是什么,并对其仔细分析以通过课程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是需求分析的意义所在。

3.基于需求分析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计

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计的合理性及能否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在教学实践中的成败。课程设计是一项完整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从设定教学目标到选择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模式、准备教学资源,每一部分都要求设计者对整个课程设计过程有通盘的考虑与规划。ESP课程设计包括以下几个元素:课程目的和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活动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下面就以上几方面加以具体阐述。

3.1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

英语语言学家罗宾逊曾这样说过,语言本身的教学并不是专门用途英语的终结,利用语言实现确定的目标才是专门用途英语的真正目的。教师应对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目的有正确而清晰的认识,为其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掌握相关语言知识和规则的同时,重视语法、社会语言及策略等方面能力的提高。

3.2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

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内容包含英语语言、专业学科及文化三方面。

3.2.1英语语言知识

英语教育界对语言技能的分类和组织方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设计出了不同的语言大纲模式,如情景大纲、任务型大纲、功能大纲、意念大纲和主题大纲等。大纲设计者在了解ESP教学目标和目标学习者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教学情境的大纲模式,組织语言教学内容。

3.2.2专业学科知识

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是专业内容和语言技能培养的结合,各个领域的内容差别很大。因此应根据所学专业和学生程度选择难度适中、语言适宜的系列教材。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情况补充部分材料。

3.2.3文化知识

除了专业英语知识的教授和专业英语技能的训练之外,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概况及相关行业的社交习惯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能否使用专业英语进行有效、顺利的交际影响巨大,甚至会导致交际失败。因此,文化知识方面的教学应贯穿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始终。

3.3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课程资源包括两个方面,既包括各种教学场所、设备等硬件资源,又包括师生等软件资源。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专门用途英语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手段。投影仪、录像机等电化教具及计算机、互联网被大规模应用于ESP课堂教学,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推动了外语教学的发展。

ESP教师除了应当具有深厚的语言功底,丰富的语言教学理论及实践经验之外,还要有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对学生学习需求的把握。在课程开始前,教师要通过查阅资料和自主学习全面系统地把握教材内容,同时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程度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3.4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3.4.1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指使用音像资料导入情景中發生的语言活动,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些语言活动进行感性的认知,最后由老师对其进行进一步讲解。使用情景教学法能在情景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使他们在真实的语境中体会到运用语言的技巧,提高外语感知和学习效率。

3.4.2语域分析教学法

语域对专门用途英语的影响非常显著。同一个单词在不同专业领域表示的含义往往有所不同。这种不同一般会通过词汇、情态、语法、语气等形式反映出来,也就是专门用途英语的语域特征。因此,教师在讲授语法项目时应注意把它们同特定的语域联系起来,进而分析它们在特定学科领域中表达的特定含义。

3.5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是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ESP的评估包括两个部分:课程评估和学习者评估。

实施课程评估时应使用多元化的评估模式。课程评估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问卷、考查、访谈、讨论、观察、记录、测试等。ESP课程评估可在课程进行中或在结束时进行,主要目的是考察课程是否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是否实现课程要求的目标。秉承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在制定ESP课程评估标准时要重点考虑这一因素,保证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目标需求保持一致。

因为学习者是专门英语课程真正的主体,所以对学习者的评估非常重要。对学习者的评估在ESP课程开始、过程中和结束时进行。教师在课程开始时要对学生进行评估以保证教学大纲的合理设计;在课程进行时对学生评估可以保证课程顺利进行;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的评估可以检验目的是否已经达到。根据反馈,教师可以把评估结果与预定目标进行对比,从而做出调整。

总之,专门用途英语作为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学科,近些年的发展突飞猛进,逐渐成为我国英语教学发展的趋势和主流。需求分析作为ESP课程设计的基础,应该引起课程设计者足够的重视。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各种途径,全方位、多角度地搜集相关信息,了解目标情境和学习环境,从而为ESP课程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少斐.大学生英语学习需求分析调查——以广西大学为例[J].海外英语,2014(1).

[2]雷蕾.英语专业ESP课程的定位与思考[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3]刘丽,刘美华.大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调查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影响[J].外语研究,2008(6).

[4]卢桂荣.专门用途英语与大学英语教学[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5).

[5]杨廷军.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专门用途英语需求分析课程设计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护理英语课程需求分析与研究
大学师生需求发展分析
基于UML技术的高校贫困生管理系统建模分析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
开放大学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