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隶为本 大方为尚

2019-08-27 04:13程晓海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汉隶国展墨色

程晓海

我自幼喜欢书法,尤其钟爱隶书,学书近三十载。2005年初,我开始有意地关注全国展览,大量收集国展方面的资料。因为国展高手如云,要想打破坚冰,必须有独到之处。我根据自己的喜好,秉承书法神韵,将隶书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笔势论》云“夫欲学书之法,先乾研墨,凝神静虑,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则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古人书论,对创作内容有所谋划,根据所书文字来具体考虑章法、笔法、结字、墨法等因素。意在笔前,提前做好功课还是有必要的,下面结合我多年的创作谈几点体会。

一是内容。今人书写内容多数选择古代诗词文赋,我也不例外。我尤其喜欢王维,所以抄写王维诗歌较多,摩诘诗主要为山水诗,一般都是描绘田园风光和隐士生活,体物精细,壮写传神,让人身临其境,创作起来物我两忘、心手双畅。我深知作品内容的高雅和脱俗对提升作品品味和审美性起关键作用。

二是墨法。作品要给人以感观的冲击力,墨色是至关重要的,在创作大字隶书作品时我较多用宿墨法表现,因宿墨的特殊效果更能体现墨之五色,虽然掌控起来较难,但长时间的尝试让我对宿墨的运用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小字墨色起伏不大,但要与作品整体和谐统一,呈现隽永典雅,无论字数多少,让观者以为一气呵成。墨色的运用在掌握规律和分寸后就必然会赢得收获的喜悦。

三是章法、取意。作品的章法既是多变的,又是有规律性的,在汉碑中表现尤为突出明了,纵横距离的差别,灵活运用,营造一种雅逸的气氛。对字距、行距作较疏朗的处理,使黑处见神采、白处显空灵。我创作的隶书作品取意多以《张迁碑》笔意为之,兼以《石门颂》《曹全碑》以及其他简帛书笔意为之,在尽可能保持汉隶古朴自然、简帛书的率意之本质精神的前提之下,结合时代审美特点,加以融通变化,呈现出多种面貌。

四是形式。形式制作在古代极少,而在当今颇为流行,是把美术和设计的理念融入书法。书法界对作品形式争论不休,个人认为艺术是一种探索,不过度的拼接和包装去探索未尝不可。形式好的作品可以增强作品本身的观赏性和趣味性。黑白灰三种颜色是我常用颜色,墨汁、白颜料、黑白灰宣纸相互借用、互补、衬托,让三种基本色雅而不俗,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

五是款钤。落款和钤印,是一幅作品的收尾工作,细节彰显作者的素养。一般款识的字体与正文不同,做到主次分明、大字小款,小字朱款,正书行款等,钤印为上朱下白,用印不宜多,与章法要和谐统一。

总之,创作者不要以急功近利的心态去盲目跟风逐潮,而是以不变应万变,不变的是对书法理论、技法的传承与研习,是个人对书法的理解与创新。尽可能使自己静下心来,根据自身的特点,根据所书内容,选择创作起点,既要注重用笔点画精到,结体灵活多变,墨色自然,章法浑融,落款有致,又要讲究题款、钤印与正文匹配和谐,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藝术效果。在作品的形式设计上以素雅、大方为尚,不雕琢,不做作,古朴清新,赏心悦目。

猜你喜欢
汉隶国展墨色
书签
观音送子图
《花开富贵》画题诗
第26届“国展”入选作品占来稿总量比率约为4‰
外乘国际风 内修运营力
汉碑档案
论书法中金文和汉隶的重要性
渴望
什么是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