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思维模式下的美术史课堂教学设计

2019-08-27 04:13方怿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优化策略教学模式

方怿

摘要:本文基于复杂思维模式下美术史的跨学科以及交叉性等特点,在反思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对美术史课堂教学设计进行再设计,希望使课堂教学活动焕发鲜活的生命力,从而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复杂思维  动态系统  教学模式  优化策略

现代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系统,具有不确定性、非线性、整体性等特征,它不是简单思维支配下的产物。复杂思维为我们反思传统的教学方式提供了非常好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对美术史课堂教学进行再设计,笔者希望能有效改善美术史的课堂教学,并为同行提供借鉴。

一、复杂思维模式的教学设计模式构建

“复杂思维”是法国著名思想家埃德加·莫兰提出的概念,旨在批判西方传统社会割裂和简化各门学科的思维模式。复杂思维作为一种理论研究的思维方式,要求我们“永远不要使概念封闭起来,要粉碎封闭的疆界,在被分割的东西之间重建联系,努力掌握多方面性,考虑到特殊性、地点、时间,又永不忘记起整合作用的总体。”

复杂思维强调多义性、不确定性和非线性,现代教学系统是一个由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教学方式等诸多相互独立的因素构成的复杂的系统。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基于这个整体之下的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处在无限的变化之中。美术史学科的复杂性,不仅表现在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上,同时也表现为研究范畴、价值取向以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方面,这就要求我们用复杂性思维模式去推进教学设计的创新。

1.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

基于复杂思维的教学设计模式构建同样需要考虑传统教学设计模式中四个基本的要素: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从当下盛行的网络微课,翻转式课堂等教学方式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现代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将传统的“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也以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的“如何学”。基于复杂思维的教学设计就是确保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与作用,将设计的重点放在学习目标多层次、学习策略的开放性、学习者主动性方面的探索和改革。

2.教学设计模式框架的构建

基于复杂思维理论的教学设计模式可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评价阶段。第一个阶段首先要分析教学对象,因为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来源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要根据目前的生源情况,参照对象分析的结果,构建任务体系,从而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如:传统的教学强调的是美术史的专业特性,而美术史首先是人类历史、文明史的组成部分,“如果将其与社会史、政治史、

经济史和技术史割裂开来,结果会造成只重形式的片面观点,而漠视历史文脉。”作为交叉学科,美术史在文化史的大背景下,与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生态学等均有着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所以学习目标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学会用系统的思维来看待和思考这些历史现象和艺术作品,客观全面地理解艺术家所处的时代和作品的真正意义。

在实施阶段,将学生主体进行分类,如美术史课程可将学生擅长的方向分为:手绘组、写作组、表演组等,然后确定不同主体类的学习起点和主题,学习资源、认知工具等,这些教学设计围绕学习者在互动中展开,使他们在交互活动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最后是评价阶段,指导教师与学生自己对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反馈指导下一步的教学活动。复杂思维模式下整个教学活动都围绕学习者的需求展开,目标是为每个学习者设计有挑战的、吸引力强的学习任务,以更富有弹性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能回应学习者的兴趣和需求,让他们參与到更加符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活动中去,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3.教学设计的实施原则

复杂思维模式下的教学设计重点不是放在预先设定的系统和学习者对环境可能做出的多种反应预测上,而是要遵循开放性、主体性、合理性和激励性原则,确定开放多层次的学习目标,策略上要减少计划和控制,重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传统美术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地方高校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时间大都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不仅起步晚,而且课程体系不完善,加上“重技轻道”的观念使基础理论课程普遍处于边缘地位。美术史课堂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1.封闭和预设性。传统的课堂教学,体现出高度的技术取向和序列化、标准化的特征,强调教学过程的规范化,具有高度的可操作性。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间的起承转合都设计得严丝合缝,甚至每个段落用时多少都要进行精心的计算,并严格按照序列化进行。所以传统的美术史课堂教学,更多倾向于封闭和预设,上课成为执行教案的机械过程,课堂教学程式化,从根本上束缚了师生创造性的发挥。2.简化和还原性。传统课堂教学设计当中,简化还原和标准化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将复杂的教学目标,分解为比较简单的行为。由于认知目标易于分解和评价,所以,教学目标又转化为认知目标,素养与能力的提高则常被忽视。同时,为了促进知识的加速迁移,教材的内容也被极度简化,使教学内容脱离了原有的文脉,变成没有意义的形式符号的组合。这种课堂教学设计可操作性强,而且比较应试,所以易于为广大教师所接受。3.有序和确定性。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关注有序和确定性,将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等干扰因素控制在最小的范围,确保教师能够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钟启泉教授在批判功利化应试教育是“把课程窄化为学科,把学科窄化为教材,把教材窄化为知识点,最终把教学窄化为现成知识点的灌输”。这种教学设计关注的是教师如何教,完全不涉及学生如何学以及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因为这种互动常常是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的来源。

当然除此之外还存在教学目标单一、教材内容陈旧、教学观念滞后、课程评价不科学等诸多问题。故此,为了适应新时期的新要求,从整个教学系统到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都需要进行优化和再设计。

三、复杂思维模式下的课堂优化策略

意识到教育是一个开放复杂的生态系统,就应该充分利用复杂性思维来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具体的做法是:

1.多层次教学目标设计

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是保证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首要条件。事实证明,中学阶段的单一目标教学的结果是,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没有形成自己的认识,更谈不上知识体系的建立,也就是说应付完考试以后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就所剩无几了。而所谓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并非针对每个同学的个人定制,是采用让学生自动聚类的方法,在充分了解各类学生不同的特点和兴趣特征的基础上,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多种选择和发展的可能性。如前文提到的,在美术史课程学习中,首先根据学生自己擅长的方向分为:表演组、手绘组和写作组等,为他们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资源和认知工具,最后用不同方式的作业进行展示。比如擅长演说或表演的同学,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老师准备好的一位画家或雕塑家的名字,在整个美术史课程期间要扮演这位大师。擅长手绘的同学将会抽到不同艺术时期的一种风格的名称,他们要用绘画图集的形式展现这种风格。写作组的同学会被分配到一些具体的艺术作品,他们要采用纵向和横向比较,以及自己的综合体验去深刻阐释艺术作品。

2.设计学习情境,发挥主体的主动性

复杂思维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设计重点就是将传统的“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的方法就是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知识背景,唤醒学习者的内在学习动机,从而达到主动建构知识的目的。“为了发展在探究领域的能力,学生必须要有理解性学习的机会。对学科知识的深入理解可以把事实性信息转换成有用的知识。”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讲授,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因此听了就忘,最后连一位画家都不能完全弄清楚,讲到风格更是一头雾水。如果在课程的开始阶段就被分配了任务,他们的主动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如表演组的同学,他们首先要去查清楚“自己”究竟是谁?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和家庭?自己最得意的作品是哪些? 对当时和后世有什么样的影响?带着这样的追问,同学们会主动的去收集和整理各类资料,通过网络查找文献、图片,甚至艺术家的各种八卦等等。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获取,是一种为了知识的输出而主动输入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发现自我存在的价值与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

当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然处在主导地位,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在复杂思维模式下,引导学生综合立体的看待艺术作品。从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生平出发,做到“知人论事”,清楚作品诞生的时代以及艺术家在他人生的什么阶段,带着怎样的感情来创作的这件作品,甚至和其他类似题材或风格的作品进行对照分析,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认识美术作品。

3.主体的资源整合与竞争

基于复杂思维的教学设计中,教学的内容不应该是预设和固定的,而是随着教学的深入不断重新设计和重构的过程。这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应该不断加强学习,尤其是对整个文化史和思想史的研究应该不断深入,才能在课堂上为学生构建一个更为立体的时代背景。学生也会在教师的讲授与同学之间的合作互动之中获得各种能力和素养的提高。

主体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是系统演变和进化的主要动力。课堂教学中学习主体之间互为环境,他们组合成一个个不同的小组(team),完成不同的团队任务(teamwork)。学生之间通过合作、竟争、模仿以解决各自不同问题。合作体现在每个学习者的学习成果为整个小组所共享,大家在交流中取得进步。比如:在上文提到的角色扮演中,随着对自己扮演的角色不断加深认识,他们甚至发现自己的“艺术人生”当中会常常出现同学所扮演的其他艺术家,于是他们更容易凑在一起讨论和交流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和对彼此的看法,很多同学甚至完全入戏了,在生活中也会经常叫到对方扮演角色的名字。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协商,在互动中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学设计不仅要营造合作的学习环境,也要适当开展有意义的竞争。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持不同的观点,提出自己批判性的意见,但也要接受对方的质疑和合理批评,这种有意义的竞争更能促进彼此之间的共同成長,从而更好的掌握学习内容,实现学习目标,并且具有向更高层次迈进所具备能力。

总之,复杂思维模式下的美术史课堂教学设计是一个由确定走向不确定的过程。教育本来就是一个复杂的、充满未知的活动,必然会有很多的偶然和不确定因素,教师需要组合这种不确定性因素,重建课堂的逻辑结构,在不确定性中寻找更高的确定性。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充满刺激和挑战,不会把学生的活动限制在固定的轨道上,也不是任由他们信马由缰,而是将课堂设计成一次次充满不确定因素的探险与寻找确定性珍宝的旅行,这将是多好的尝试!

参考文献

[1][法]埃德加·莫兰.复杂思想:自觉的科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江滨.王受之研究生教学方法评析[J].北京:装饰  2006.1.

[3]钟启泉.走向人性化的课程评价.全球教育展望 [M]. 2010(1).

[4][美]约翰·D·布兰思福特等,编著.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扩展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此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课题批准号:XJK013CGD015)

猜你喜欢
优化策略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