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元化教育理念在高校油画教学中的意义

2019-08-27 04:13洪桔鸿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创新与实践

洪桔鸿

摘要:国家最新发布《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计划,这是对教育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一个重大纲领,提出了很有教育价值的“八大基本理念”,强调了现代教育多元、开放、兼收并蓄的发展理念,树立德育和美育的价值观,注重教师教学艺术性和学生参与的互动性。油画作为国内高等院校的一门专业课程,在发展演变中慢慢走向了综合表现,伴随着新教育理念的深化,提出多元化教育理念在高校油画教学中的作用,促进高校油画教学创新发展,有助于形成高校现代化教育的办学体系。

关键词:多元化教育  教学与艺术  创新与实践

现代化教育背景下,社会对油画人才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多元化教育在油画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变得十分重要。高校油画教学应更加注重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更加注重因材施教、融会贯通的思维,达到优质的教学效果,满足中国油画艺术发展的要求。

一、多元化教育在油画教学的作用

从当下高校油画教学现状来看,多元化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认知能力,对促进绘画专业教学改革具有推动作用。第一,多元化教育有助于学生深化对油画艺术的认知,拓宽艺术思维。传统教学在方法、技巧、材料与应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学生对油画知识的理解比较粗浅,很难深入油画艺术背后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为此,采取多元化教育方式有助于打破传统的“教与授”的模式,回到“育人”和“育才”的本质。第二,培养更多有艺术涵养的油画人才。从近5年的高校油画毕业展来看,油画创作的类型、手法、主题都比较偏向照片化的描摹与复制,缺乏对内在精神文化价值的解读,包括一些主题性国展,照片化现象、图示化、概念化明显,创作思维比较单一。这反映出高校油画教学对油画本体语言和当代价值取向缺少全面认知,很难切入到绘画核心的人文底蕴。因此,通过多元化教育结合油画艺术发展与市场化发展特点,改变传统油画教学模式,以人才培养为目标,提高艺术修养的同时提升艺术社会功能。第三,育人为本,因材施教。油画教学中针对个体的差异有目的、有方法、有智慧地展开教学实践;学生的艺术修养重在“育”,培育一种人文关怀和价值理念,拒绝浮躁的市场化效益,从自身的审美诉求回归人的情感表达,前提是具有良好的油画实践。因此,多元化教育理念打破传统教与学理念,创建和谐师生关系,加强“师徒制”的传授,提升如何育人、怎么育人的途径,建立良好的艺术氛围,实现教学与育人的共同进步。

二、多元化教育对油画教学的影响

高校油画教学中多元化教育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能力要求很高,教师不光要有好的知识储备和艺术涵养,还要学会有艺术的去教与传授,让学生真正喜欢去做,有智慧地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搬运过程。

(一)多元化教学推动教育理念转变

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学重点在于回归到学生即“人”精神价值培养,转变学生对文化知识的认知度与兴趣点,这需要老师很好的引导,特别是目前许多美术考前班培养模式,概念化和机械式的教学与实践,约束了学生的思维创作和认知感受,这对美育来说是很致命的。国外一些油画教学理念对我国高校教育教学的理念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强化多元化、多角度教学思维、加强文化上的综合运用、拓宽油画综合表现因素的可能性,有利于改善高校油画艺术创作的面貌,提升学生在艺术语言表达上的空间和创造力,实现大学重在研究学问的机制。

(二)创新油画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高校油画教学缺乏对学生基础教育的把控,过于重视专业理论的提高,缺少对文化品质内涵的解读与转化,油画艺术很难找到符合自身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标准。而多元化教育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深化基础学科建设,加强油画基础训练的课时数,强调写生与感受力的培养,逐渐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目前在高校研究生教育领域,油画教学高层次培养模式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强调科研与调研的双重结合、艺术实践与个人探索相结合。

三、中国高校油画教学现状

高校油画教学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对油画基本理论的认知度,加强对油画创作形式和艺术特色的了解,使学生不但掌握油画创作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创作规律,还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修养,但是在教育理念和实践教学环节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缺乏教学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尤其在艺术创作方面。目前,高校油画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和考核标准过于量化,教师科研精力有限,不能完全投入到教学中去,缺乏自我提升的环境与机制;另一方面,继续教育的途径和提升空间比较单一,国内技能培训和国外学术交流不能形成常态,教师的眼界和技能根本上制约了学科的发展,加上有些创作风气过于依赖照片,艺术创作观念和图式模仿痕迹比較明显,缺乏实践创作体验与自身文化元素,对油画精髓与品质缺少深入理解。因此如何寻求油画艺术创作的新局面,改善高校良好艺术学习氛围,提升文化自信,这是一个学科乃至民族未来的使命。

(二)缺乏高素质教育理念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步伐,强调学生全面发展,提倡终身学习,注重综合发展与融合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传统的素质教育在美育的理念和认知上是比较落后的。高校素质教育作为学科研究的前沿,如何提升素质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与道德品质的人才是极需要不断完善的。然而,实际教学中学生过于依赖老师的传授,缺乏创新意识和艰苦实践探索,基础训练的课时量不够,课外参考书阅读量不够,美术馆、博物馆调研不够深入,对艺术品德不够重视等等,影响对高校素质教育的培养。

四、多元化教育在油画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新教学体制

新教育现代化要求“面向学习者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完善教育体系,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培养模式,努力使不同性格禀赋、不同兴趣特长、不同素质潜力的学生都能接受符合自己成长需要的教育”。完善教育新课程改革,推进启发式、探究式、主动性、互通共享的自主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专业性和文化素质,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传统油画教学重专业轻素养,创新教学体制成为油画教学主要研究内容,因此,首先要明确培养目标,确定学科发展方向和评价标准,这也是多元化教学第一环节,能有效防止教学混乱,提高教学效果。学校管理机制也需要创新和优化结构,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一线,让教学与育人达到完美结合。

(二)深入认知油画艺术

多元化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油画艺术的国际性与民族性,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元化来看待和探讨油画本体语言的发展。油画艺术不同于国画、水彩、壁画等画种在质感上和技法上的美感,尤其是在当代艺术思潮的影响下,油画综合艺术的表达和材料质感也在不断变化,这对高校油画教学提出了跨领域发展的挑战,特别是在绘画技巧与材料研究方面的变革。目前,中央美院综合材料绘画艺术的研究是国内比较成熟的一门专业,在思想上和文化属性上有着自己本民族的研究特点,也培养了许多优秀的艺术人才,这是油画教育理念的突破,也证明油画艺术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能承载许多文化上的共性。

(三)明确人才培养模式

多元化教育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要求。现阶段,很多高校开设油画专业仅为凸显学科齐全,但实际上教学目标模糊、教学模式落后,不能从根本上形成一条从考前、本科到研究生教育的良性发展机制。为此,应用多元化教育模式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明确目标,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以德育德”,全面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

(四)培养学生艺术综合能力

油画教学中,艺术审美修养是提高学生艺术品位重要内容之一。多元化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深入理解东西方美术差异,挖掘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元素,鼓励开放的、多元的交流机制,让学生到国外选修学习交流,让课堂进入美术馆和博物馆,在实践中开拓油画教育服务于社会的功能。课堂教学中也多引導和尊重学生的思考和提问,结合创作实践课程,通过课程汇报展研究和讨论教学成果,鼓励学生对外参加学术展览,拓宽眼界和参与社会艺术实践的途径。

(五)多元化教学效果分析

第一,基本功较弱的学生通过多元化教育理念提高了油画技能与作品鉴赏能力,为今后从艺术相关工作奠定基础;第二,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学生在今后绘画的发展道路上,不仅可以继续艺术创作,还可以通过考研考入更高级别的艺术殿堂。经过多元化教育奠定了专业绘画基础与审美修养,这是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也符合新时代背景下回归人文底蕴、注重品质育人的要求。

结语

总之,教学是教书育人与艺术教学的结合,应“坚持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原则。因此,教育现代性就是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育理念,通过多样化思维方式让学生对油画教学有更深入的理解,实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艺无止境的教育宗旨。

参考文献:

[1]顾明远、腾珺.《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与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实现[J].比较教育研究,2019(05).

[2]王维克.多元化教学在中国高校油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 美术教育研究, 2016(07).

猜你喜欢
创新与实践
试论国家助学金评定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浅谈如何让高中英语课堂充满乐趣
基于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创业意识与创业计划实训》课程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
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激情飞扬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初中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论高中历史教学创新与实践
试探老年大学教育培训的创新与实践
分组教学在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课程中的创新与实践
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