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习作单元课文、例文变成写作诗

2019-08-27 04:13范雪伟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例文金色草地

范雪伟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至六年级第五单元是专门的习作单元,这是建国以来小学语文教材從来没有过的。这一单元的课文、例文怎么教呢?按照平常课文之读写结合的教法,行吗?按照教材后面的题目来教,写作元素真的能被学生快速接受并运用吗?思来想去,我打破了传统教法,尝试快读课文(课文内容学生一读就懂),不用其他单元课文的教法,接着给学生呈现我由课文编创的写作诗,以引领学生思考课文给予他们的写作智慧。没有想到这简单的教法,学生特别喜欢,并因此而写出了意想不到的文章。

下面以统编版三年级上下册第五单元为例,谈一谈我的这一教学:

一、四篇课文的写作诗及教学策略

统编版三年级上下册第五单元各有两篇课文,分别是《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小真的长头发》《我变成了一棵树》。四篇课文,四首写作诗,四种写作智慧。

(一)《搭船的鸟》写作诗及教学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题是“观察”。《搭船的鸟》这篇课文给予学生哪些观察智慧?这篇课文,老师该从哪些方面讲观察呢?利用这篇课文讲述什么内容能够让学生豁然开朗,一下子明白自己早就有了观察能力?读完课文,学完生字词,接着读我的这首诗:

搭船的鸟

仔细地观

细致地察

观人察物

看——

《搭船的鸟》里有哪些人?

你正在看的书里有哪些人?

你的班级里有哪些人?

你的家里有哪些人?

数数看,你肯定会说:

观人不难!

《搭船的鸟》里有哪些动物、静物、景物?

数数看,数数看

你正在读的文章里,是否也有?

有,肯定有!察物不难!

亲爱的同学们

把自己的所观所察

放进文章里,同样不难!

边读诗,边想着课文,边寻找着自己早已经有的观察,接下来,写写熟悉的人、动物、静物等,观察的东西自然就会走进文章里。

(二)《金色的草地》写作诗及教学

读《金色的草地》,内容同样不难理解,难的是能否让学生真切感受这一课给予的最有效的写作智慧。教学方法仍然是读读课文,学学新字新词,接着读下面的写作诗:

金色的草地

我发现《金色的草地》

写的都是身边事

住在乡下,窗前有一片草地

我和弟弟在玩耍

钓鱼……

我发现《金色的草地》

实在好玩

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人的脸上

你吹我,我吹你

我发现《金色的草地》

相当有趣

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

一起起床

我发现《金色的草地》

让我脸上充满笑容

“我”和弟弟快乐地玩闹

我肯定要笑

亲爱的同学们

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好文章?

写身边事,好玩、有趣,让读者笑

我以“我发现”创作这首写作诗,学生读着,等于跟着老师再次验证这一发现。三年级学生开始习作,什么样的文章是好的,什么样的标准学生可以接受,这些都是我们要考虑的。没有想到,《金色的草地》一文完全符合这四条。这样教,接下来的若干次训练,就能让学生以标准书写自己所观察的世界。

(三)《小真的长头发》的写作诗及教学

《小真的长头发》是由一篇绘本改编的课文,没拿到这个教材前,我就把这一绘本读给学生听过,学生们很喜欢。真的没有想到,这一内容会成为习作教材,写作元素又定在“想象力”上。作者高楼方子把小真的想象写到了极致,三处超级想象均是回答小叶、小美的问题。高楼方子是作家,如何让学生在其作品的引领下,写出特别的想象之文?在学生多遍朗读这一故事后,我展现给学生下面这首诗:

小真的长头发

小叶小美小真

三个女孩

一台戏

炫美虚荣无聊

乱想狂说追问

还互相瞧不起

哪一条不能写出一个又一个故事?

大量地对话

大量地问题

高速的思考

叠加在一起

玩起来吧

亲爱的同学们

三个人聚在一起

能创造无数的奇迹

学生大声读完一遍,然后让学生将《小真的长头发》课文中的内容与这首诗的每一句建立联系,并思考几个问题。比如哪个地方写“炫美”?三个女孩子不谈读书,谈长头发是不是无聊之事?故事中有没有写“瞧不起”的内容?课文中的对话句有哪些?数一数课文,看看课文中有多少个问题?哪些内容是相互间的讨论、争论?哪些内容属于高速型思考?一个个问题的精准寻找与思考,学生们豁然开朗。不要小看三年级学生,他们在朗读与思考中,也接受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那就是“三个女生一台戏”,知道了她们间的对许多无聊问题的讨论,其实都是一个个精彩故事。可以这么说,这首诗,能让学生感受到写作没有想象的那么难,这也是降低写作恐惧感的教学。

(四)《我变成了一棵树》的写作诗及教学

《我变成了一棵树》的内容,一读就明白,没有难点。如果仅仅按照课后的两大问题“一是‘默读课文。说说你觉得哪些想象有意思;二是‘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去教,不能说学生答不出来,但学生要想因这篇文章有大的变化肯定还需要研读课文,寻找他法。这篇课文读完之后,我带着学生读下面的写作诗:

我变成了一棵树

变变变

谁不会变?

变成一棵树

顧鹰已经写完

不要再写树了,要写就写——

我变成一个鸡蛋

一堆蚂蚁

一群扑向天空的鳄鱼

一颗属于自己最亮的星星

一个世界上从来没有的物体

变变变

谁不会变?

变得让你永远想不到

写下来的文章

写出来的书

才会让无数读者

真心拥抱

这首诗,学生同样非常喜欢。因为这首诗给予学生一个非常大的格局,让他们更全面地认识了“变变变”,格局大了,他们想象的空间就更多了。读这首诗,继续思考这篇课文,接下来的学生习作,就可以写很多很多的变变变,没有东西可写的难题被突破,而写着写着,学生们的想象力就不是原来的样式,就不会在某种单一的限制下想象了,想象的翅膀就会变得越来越大。

二、四篇例文的写作诗及教学策略

习作例文,不是新鲜事物,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人教版等教材中就有了。读创意写作理论,才知道例文、范文的价值是“文字借贷”。也就是说,用好了例文,学生就会在例文的基础写出好文章(许多企业家的成功靠的是借贷);用得不好,有可能负债累累,永远跳不出来。从全国正在使用的统编版三年级两册课本的习作单元来看,每册均有两篇例文。四篇文章分别是《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支铅笔的梦想》《尾巴它有一只猫》。这四篇例文,可以从哪些方面改变学生的写作状态,让学生接下来的习作更加从容呢?

《我家的小狗》这篇例文读后,给学生的写作诗是:狗如果还叫狗/故事很难有/狗叫“王子”/人定爱之/教王子识字、数数、说话/怎么可能写不出故事?//猫如果叫天/猪如果叫地/兔子如果叫总统/蚂蚁如果叫将军/怎么可能创造不出书籍?//给万物起个名字/与它们说说玩玩/教它们如人一样/吃饭、走路、睡觉、购物、吵架、游戏/千万别忘记——/把你与它们做过的一切/写入文章里。

《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例文读后,让学生读:吃过杨梅的人/千千万万/其中最牛的人是王鲁彦/亲爱的读者/只吃不写/杨梅会哭着说:/“学那么多的字,难道同我一起被吃掉了?”

《一支铅笔的梦想》写作诗是这样的:在“一只铅笔”的左右两边/写上“和”/接着把“一只铅笔”划掉/大胆写上——我/也可以写——/泥土/天空/水/书/古董/……//其实这里可以写任何一个字和词/写个“一”,不可以吗?/写个“的”,行!/什么都行/写好了,就让他们闭上双眼/做梦/一篇一篇又一篇/活在梦中。

读《尾巴它有一只猫》,我根据课后的题目“‘尾巴它有一只猫‘喜欢睡觉的风……你还想到了什么新鲜有趣的说法?展开想象说一说”,我给学生创编的写作诗是:猫有尾巴/不新鲜也无趣/尾巴有猫/新鲜有趣好玩不得了//爸妈后面跟着小孩子/不新鲜也无趣/每个孩子都有爸妈双尾巴/生动形象趣味十足啊//邻居家养了一条狗/说其新鲜有趣有意思定会笑掉大牙/狗狗说:“我有一家人!”/笑声肯定响彻云霄外//换一种说法就是想象/换一种说法就是精彩。

每一单元的两篇例文,有了这些一读就懂的、相当简单的写作诗跟进,学生在阅读与思考中一下子理解了例文给予他们的表达智慧。这些智慧肯定会表现于接下来的作文及以后的习作中。

三年级两个习作单元,为学生创作了8首写作诗,让我的课堂有了点儿特殊的味道。三至六年级,八册教材,共八个习作单元,16篇课文,16篇例文,可以创编成32首写作诗。我突然想到,这些诗汇聚在一起,肯定是一个小课程,说不定32首小诗能改变我的学生,让学生爱上写作。

猜你喜欢
例文金色草地
Laughing song
“儿童节”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金色七夕节
草地
金色十年
穿一双闪亮耀早秋的金色鞋子
金色的秋天
一片草地的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