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基础阅读的课堂模式改革

2019-08-27 02:33刘家宏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1期
关键词:教改日语模式

摘 要:高校教学改革的实施,不仅有利于保证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而且学生可以更好的提升课堂学习效率。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以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为导向,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本论文试图通过日语基础阅读课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眼、耳、手、嘴、心,活跃课堂气氛,保持学习动力,提升学习效率。

关键词:教改;日语;基础阅读;模式;改革

现阶段,教改一直都在提,但是大部分教师还是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这一主要的授课模式,特别是日语阅读,教师在讲台前读句子,学生在翻译。有些教师甚至由于时间关系,不让学生起来翻译,自己唱完独角戏。这样的课堂缺少生机与活力,学生在课堂上也容易走神,因为学生要做的只是用耳朵听就行,调动身体其它部分的很少。日语基础阅读课怎样上好,就成为我们教师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改革课堂模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拟出一套具体操作性强,学生操作性强,教师具体到每一步,学生对症下药的检查自己哪一项不达标,参与性高,互动性好的课堂模式势在必行。

一、课程大纲的重要性

课程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而规定的课程内容、体系、范围和教学要求的基本纲要。它是实施教育思想和教学计划的基本保证,是进行多种媒体教学、教材建设和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也是指导学生学习,制定考核说明和评分标准的指导性文件。学生在学习中也会关心自己的学分问题,所以学分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学分不够是不能够顺利毕业的。大多数教师都会设置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综合考察,但是在笔者看来,这三次考察就像是高速公路上的测速违章拍照,不能够时时测出学生在动态学习中的接受状况。

二、学生现状

(一)重于读?只要用心,用心思考的去读,怎么用心思考呢,就是在读的过程中,思考这句话里有没有别的替代的单词可以换,或者句法有没有之前学过的可以用在这句,或者如果是自己造句,会不会和书本上造出一样的句子来等等,目前学生聪明是聪明,就是不太愿意去思考这些,机械的去读,达不到读的要求,滥竽充数的居多。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就说过的话,有些学者认为读是教学模式的古板,应该多应用现代教学手段。笔者认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二)也存在这样一些学生你要求的東西不去做,具体表现为:她觉得你要求的或者是家庭作业之类的都是在浪费她的时间,她个人觉得她有自己的一套“独门学习法”,就是课堂上你让她学语法,她在下面记单词,你让她看单词她在下面看课文,你让她看课文,她觉得“太简单”没啥好看好读的。教她“跑”的日语单词,她反问你“跳”、“走”“飞”“闪现”等的日语怎么说(不排除认真思考的学生,这里是指现有知识不认真学,单纯和你抬杠的学生)。补充完后抽起来回答问题又答不上来,然后还是不认为自己学习哪里有错。

(三)也有这样一些学生,明知道自己没有听懂,还是不愿意提出问题询问老师或者寻求同学帮忙,能拖就拖。知道自己存在的问题,课后也不反思,最后集腋成裘。然后新课中又是新的知识,可能课上认真听了,觉得掌握了皮毛,日语学习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麻痹了自己,之前的没有解决的重难点也一并麻痹掉。造成知识断层现象。

三、外语学习和母语学习的区别

(一)日语习得一般都是先学会发音,习得单个的词汇,最后才学会了词的组合。只有到用词的不同组合来表达意愿的这个时候才真正进入语法的习得阶段。母语语法不需要刻意教授,是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自然习得的。幼儿在接收了充足的语言输入后,从大量的句子中总结、归纳出一条一条高度概括而抽象的语法,并把这些新归纳出来的语法用于新的语言环境中去,在语言交际中不断验证、修改自己对语法的假设,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语法体系。随着认知水平的迅速提高,语法习得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一般过 2 到 3 年左右就基本掌握了母语的语法。日语课堂上学习则相反,先把语法提炼出来,解释说明其语法的适用的前提条件,然后输送一定量的单词,最后习得第二语言。

(二)父母对幼儿的语法错误一般不予纠正,即使纠正也收效甚微。在与孩子交流时,父母在乎的主要是言语的内容而非形式,只要达到交流目的,父母也不太会去纠正语法错误。而且,与成人已经定了型的语法体系不同,幼儿母语习得期间的语法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混沌一体到逐渐分化,从结构松散到逐渐严谨,从压缩呆板到逐渐扩展灵活,由不完善到完善的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日语一开始就是在教师的严格要求下习得语法,所以在开始学习时,灵活的动态的语言会被语法的条条框框束缚,从而导致学习者比较死板的接受。再一个个死板的接受的同时,不断积累和提高,不断的刷新之前学习的语法,不断拓展词汇量,最后到完善的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所以不管是母语习得还是第二外语习得,在学习的时候,不要怕犯错误,教师也应该多给学生犯错误的机会。这个犯错误其实就是在不断的修正自己。加强语法知识习得的时时反馈和改变滞后的作业检测。通过多媒体软件,达到现场纠正,加快语言习得速度。

母语影响下的日语语言习得,有学者认为应该完全摆脱母语影响,营造一个完全的第二外语的习得环境。作者认为是条件有限,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

四、时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错误分析理论认为,作为非母语语言学习,阅读日语和理解日语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性构造语言的过程。所以应该多和学生互动,让学生试图分析出日语的不同。即使分析错误,也不要打击他,应该正确引导。心灵主义理论认为,错误表明学习者积极利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对新语言的使用进行假设尝试。在母语习得中,犯错误是幼儿使用的一种策略。幼儿把犯错误的过程当作一种测试方式,以此来测试自己对正在学习的母语的本质所作的假设(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是否正确。所以教师应该大力鼓励他大胆说,大胆分析。失败是成功之母。

五、时时给学生评定成绩

以一节课为时间段,一学期多少节课,把平时成绩全部加起来,除以次數,取平均分为这个学生的期末成绩。在传统的以期末考试占主要分数的测评中,我们不难看出,平时成绩好,表现好的,上课认真的期末成绩都不会差。但是也不排除平时表现好期末考砸了的情况。失常发挥这样的情况。也有平时表现差,在期末考试中通过舞弊或者其它高科技手段获取高分的情况。所以时时给学生评定成绩是笔者认为最能测出这个学生的平均实力,而不是靠三次测试就能解决的。

(一)自身主观原因

在给定成绩的时候,有可能他是掌握了的,但是由于自身主观原因导致犯错(遗忘正确答案)。在下次课堂上重复问相同问题,如果回答出给满分,如果还是没有回答出正确答案,那就不给分。

(二)客观原因

在给定成绩的时候,有可能老师出的题超出大纲要求,从而导致学生犯错(知识欠缺),这样情况下,教师在讲解完后,作为主观讨论题,如果能举一反三的解决问题给满分,如果还是没能回答出正确答案,不给分。

六、结语

日语学习,不管是精读还是阅读,都是日语学习的重要环节,笔者认为,时时评价学生给学生定成绩,最后取平均分。

具体操作:运用多媒体建立档案式管理

(1)预习与自测,完成课前任务

(2)重点难点部分,课堂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3)课后反馈,整理,反思(根据学生反馈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活动,分配与之相配的作业)

(4)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与重点知识的测试,巩固所学知识。

(5)传统的纸质阅读更利于标注新出单词和语法,提高阅读效率。

(6)设置步骤分,把学分分解在每一个步骤中,一项玩不成,功亏一篑。课外自行补充或掌握日语相关知识的同学有额外奖励平时成绩(不封顶,折算平时成绩时按满分处理)。

参考文献

[1] 胡雅楠,张国华.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日语听力课堂上的实践[J].山西青年,2016(06).

[2] 金田一春彦.日本语(新版上、下)[M].东京:岩波新书,1988.

[3] 庵功雄.新しい日本語学入門[M].東京:スリーエーネットワーク,2012.

作者简介:刘家宏(1987- ),男,重庆大足人,宜宾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教改日语模式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具体解决措施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从语义模糊性看日语委婉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