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适时质疑,培养语文思维能力

2019-08-27 01:28庄璇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质疑培养策略思维能力

庄璇

摘  要:语文学科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进程中需要我们教师巧妙引导,科学点拨,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此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开展质疑,激活学生的的思维水平,从而为学生的高效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质疑  思维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8-0082-01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采用引导学生质疑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日常教学中发现,若直接将问题提出,让学生思考,学生的思考积极性不高,因此回答的效果也不强,自然无法提高思维能力。但是若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适当进行引导,让学生自主提出质疑,那么学生就会更积极地展开思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找到各个有助于启发学生思考的点,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1   反复处,揣摩特殊意图

在某些文章中有一些重复的语句,它们间隔或连续地重复出现。有的学生认为这是作者罗嗦累赘,但是实际上,有的地方是作者故意为之,表现了特殊的用途。教学中围绕这些反复处进行引导,让学生尝试注意这些反复处,自主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这些地方是否隐藏着什么特殊的意图。这样就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作者的创作思想,对作品的认识会更为深刻。

必修三第二单元第6课《祝福》一文中有不少重复的地方,我鼓励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找出文章中的这些重复的地方,并思考作者为何这样写。学生首先找出了文章中的重复处:“祥林嫂反复说阿毛的事情。”引导学生自主产生疑问:“这样写是不是重复了呢?删掉好不好呢?”学生发现:“安排这样的重复场景,让祥林嫂一次次回顾阿毛死的故事,这样就能展现祥林嫂内心的巨大痛苦。” “阿毛是祥林嫂的心靈寄托,所以她要一次次地说。” “祥林嫂向人们反复诉说阿毛的死,但是却并没有人理睬她,反而嘲讽她,这样就能展现出人心的冷漠。”学生各抒己见,揣摩作者的构思,在思考中,学生发现这里的重复并不是累赘,而很可能隐藏着更深刻的内涵。

在教学中尝试将教变为引导,尝试鼓励学生自主发现作品中的独特之处,找到文章中的反复处,并自己提出问题,产生想要探究其特殊意图的想法,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欲望。这样就能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深处,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得到提升,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反常处,收获意外发现

部分作者的创作思路和普通人不同,所以在写作的时候常常会出现一些看似反常的地方。有不少学生在读到这些地方的时候都跳了过去,有所忽略,而我则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地方,并尝试自主提出疑问,探究作者为何会写出这样的反常之处,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是什么。这往往能让学生有意外的发现,能促使学生细细咀嚼,感受作者独特的文风。

在指导学生阅读必修二第二单元第5课《荷塘月色》的时候,鼓励学生寻找作品中的反常处,引导学生思考一下作者的整体情绪是怎样的,荷塘给人的整体感受是什么,有什么反常之处吗?学生发现:“作者笔下的荷塘整体给人是宁静的感觉,但是作者在文章的最后却写了一个喧闹嬉戏的采莲场景,这又是为什么呢?”学生找到了作品中的反常处,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思考,此时有学生提出:“作者的内心一直都是矛盾的,否则也不会说‘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所以这里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还有学生提出:“这里是不是为了想点一下思乡的情绪呢,也暗合‘内心颇不宁静。”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带着批判的眼光来阅读作品,思考一下作品中的反常处,想一下到底是作者写错了,还是有什么特别的想法。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逐步形成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的思辨精神会得到发展,分析能力也逐渐得以提升。

3   误读处,走进文本深处

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阅读个体,所以他们在阅读作品的时候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学生会因此而产生误读。我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并不直接告诉学生标准答案,而是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尝试质疑,探究自己的想法为何和其他人不一样,到底是谁对作品的理解有错。这样就能让学生自主解决这些误读之处,尝试走入文本深处,获得更多的阅读感悟。

在指导学生学习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赤壁赋》的时候,鼓励学生说说作者在赤壁泛舟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有的学生由于理解不够深刻,所以就产生了误读,认为:“作者的内心十分高兴,徜徉在山水的美景中。”针对学生的误读,我没有直接解释,而是让学生从文章的词句入手,找一找是否有不符合这一点的句子。学生很快就找到了不少不符合的地方:“在描写洞箫声的时候,作者用了‘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这样的句子,这似乎并不是欢乐的声音啊。‘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这里似乎也挺悲凉的啊。”鼓励学生展开质疑,思考一下作者为何会写这样的词句,作者想要表达的到底是怎样的情怀。学生有所感悟,作者其实怀才不遇,内心是很痛苦的,只是他天生乐观,所以才会写“乐”。

追问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当学生发生误读的时候,我就会顺势进行追问,让学生发现自己思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样能起到顺势而导的教学效果,能让学生的思维从错误的拐点逐步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学生的思考也会逐步深入下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若要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还需要引导学生具备敢于质疑、努力论证的精神。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走入文本,获得独到的感悟和理解,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发展,思维变得更为深刻。

参考文献:

[1] 贺成印.浅谈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2007(14).

[2] 李本秀.巧用质疑,提升语文课堂思维含量[J].教师,2015.

[3] 张世栋.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与对策[J].中学语文.

[4] 刘军成.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J].新课程,2017.

猜你喜欢
质疑培养策略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