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对策研究

2019-08-29 09:39俞秀梅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9年8期
关键词:财务部门预算编制精细化

俞秀梅

一、高职院校实施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随着职院校日益增加的各项经费,如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发挥最大的效益,预算管理成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工作。预算管理是以高职院校的总体发展目标为指导,通过量化、固化指标将学院战略发展规划、年度规划合理安排分解到各系、部门,并通过控制、考核各系、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有助于学院战略目标的实现。预算管理有效的指导学院各项经济活动的开展,贯穿于高职院校预算的编制、控制、执行和评估等整个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极为显著。高职院校实施预算管理对资金利用率的提升极为有利,有效节约资金,优化合理配置资源,为高职院校各项事业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高职院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重视不够,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合理,缺乏绩效管理理念

虽然现在各高职院都在实施绩效预算管理模式,但对绩效预算管理理解并不透彻,许多高职院校还没有意识到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受传统预算管理的影响,认为预算就是财务部门的事。财务部门则依照财政部门的总预算的要求,编制预算方案,经院领导集体审议后上报主管部门,由财政部门批复下达。由于各部门对预算编制的重视程度不够,财务部门与各系、业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预算编制缺乏充分论证,所编制预算形同虚设,根本没有也无法按照预算方案执行;高职院校不重视中长期项目规划,未编制中长期预算,导致预算编制缺乏前詹性,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合理。

(二)预算编制未精细化,与实际情况脱节

许多高职院校只编制了财政总预算方案,而未根据各部门业务及发展需求,编制精细化校内预算,有些院校进行二级经费管理,也只在系部、二级学院开展,并未在各行政部门同时开展精细化的预算管理,有些院校只进行项目细化预算管理,对于日常教学经费、行政管理经费未进行细化预算管理,未能合理分配资金,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使得预算管理只为完成财政部门的要求,成为一种形式,与实际情况脱节,无法发挥预算支出管理的重要作用,导致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甚至一些院校原来只进行资产采购预算申报,导致采购预算、资金预算概念混淆,误认为只需要进行资产采购预算申报,即是细化预算管理。

(三)预算执行过程控制乏力,监控不到位,事前控制与预算管理脱节

许多高职院校缺乏有效的预算控制机制,虽然都制定了许多的事前控制流程,如:采购申请、出差“五定单”申请、公务接待申请等,通过OA 办公管理等软件进行事前控制,因缺乏精细化的预算编制,导致无法对预算执行实施进行有效的跟踪、监控管理,事前控制流程游离于预算管理之外,形成两套管理体系,事前控制停留在制度的控制,无法与预算管理同时制约,具体表现在:1.预算执行进度不合理,预算执行进度缓慢、执行率低,尤其体现在专项资金的使用进度上,每当财政部门需要到期收回存量资金或年终为了完成预算指标时,在财务部门的催促下突击花钱,甚至擅自改变项目资金的用途,相互挪用专项资金;2.出现无预算、超预算支出,预算调整频繁等。

(四)预算管理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缺乏

当前高职院校中大多注重预算资金的使用进度,缺乏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考核、评价,造成责任落实不到位。即便有些高职院校建立了预算绩效考核机制,但由于各项考核指标设置的不够科学、合理,也使得该机制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高职院校预算管理优化策略

(一)加强预算编制的全面性、合理性、科学性,深入宣传普及预算绩效理理念

预算管理应全员参与,预算管理不能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财务部门应根据主管财政部门的总预算要求,下达学院预算编制指导意见。根据学院收支平衡,各系、部门预算申报情况,及时与各业务部门、二级院系进行沟通、论证,根据轻重缓急,按照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等分类统筹安排。各系、部应结合实际制定三年改革与发展规划,同时编制近三年项目建设规划,根据学院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规划,按照实际情况与财力状况、以及预期成效进行滚动调整。并要求凡是列入预算的项目必须设置绩效目标,加强对绩效预算编制人员的培训管理,领悟绩效预算管理的目的性和必要性。引进项目库管理模式,制订“先入库、后安排、入库后优先安排、不入库不安排”的管理原则,没有纳入项目库的项目、没有编制预算绩效目标的项目,一律不安排资金,通过“学院统筹、上下联动、科学遴选、动态监控、问责问效”的方式,提高预算编制的全面性、合理性与科学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强化校内精细化预算,实现部门项目、资金预算管理双控模式,提高预算管理效率

打破原来简单的预算管理模式,在各系、部门全面展开校内精细化预算管理,各系、部根据全年工作需求,细化资金预算申报,将日常运行经费也应纳入预算管理。财务部门根据学院经费实际情况,根据系、部门需求,将人员经费、日常公用经费、项目经费等编制校内精细化的预算草案,提交院领导班子集体审议、通过并下达至各系、部门。同时,将校内的预算以部门、项目管理的格式导入财务管理系统,各系、部门在列支各项经费时,必须填写相应的预算项目代码或名称,明确经费列支渠道。各系、部门以及财务部门都能及时查看相应预算项目支出情况,对超预算、无预算项目将不与开支。财务部门将支出科目绑定校内细化预算项目,资金科目也设置为部门、项目管理格式,在预算会计制度下通过支出科目控制校内细化预算,资金科目(零余额、银行存款、现金)通过设置部门、项目方式绑定支出资金流向;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则通过财务会计控制校内细化预算项目,预算会计控制资金项目,实现项目、预算管理双控模式,有效实现对学院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全面监督和管理目标,提高财务预算管理水平。

(三)推动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预算执行过程控制,提高预算执行率

1、事前控制与预算管理相结合:通过信息化平台建设,在大数据+云计算背景下,将游离于预算管理的事前控制流程,如:采购申请、出差“五定单”申请、公务接待申请等事前控制流程嵌入到预算管理、网络报销管理系统中,形成事前控制,事中跟踪、事后评价的一体化管理系统。经办人在申请事前控制流程时,已与其所在系、部门预算项目绑定,必须要有预算项目、同时额度满足条件的情况下,事前控制申请流程才能提交,进而审批。事前审批流程完成后,审批额度在预算项目额度相应的减少,实现事前控制与预算管理同时控制。避免出现有事前审批手续,却无预算、或超预算的情况,事前控制与预算管脱节。同时将事前审批结果推入网络报销管理系统,财务管理人员在审核相关凭证时,能够一目了然知道申请预算项目、资金情况,与报销时提供的单据是否具有一致性。

2.加强预算执行事中监管:财务部门与资产办等各部门执行联动管理,每月定期核实项目开展及完成情况,按照进度要求,分阶段开展项目推进会,落实项目进度,动态监督促进项目的完成效率,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及预算执行完成率,保证预算执行过程的严肃性,严禁不同项目支出之间相互调剂、挤占。

预算项目、资金双控效果

(四)建立预算管理绩效考核、问责机制,提高事后评价效应

通过引入项目库管理的方法实现资金预算的科学性规划、合理分解和有效控制,从而保证资金预算能够严格按照进度来完成。同时,效能办每年根据项目的申报绩效目标与实际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运用到下年度的预算安排。对已启动的建设项目,根据建设项目的节点目标进行绩效评估,对达到预期目标的建设项目给予滚动支持,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或科研经费支持;对项目管理不力,或绩效差的系部,将暂缓启动新的项目,甚至核减当年的预算额度和绩效总量,并追究部门主要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的责任。提高各预算编制系、部的责任意识,调动积极性,实现“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结束语

综上所述,预算管理对高职院校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工作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充分保证高职院校各项收支的合理性,同时提高高职院校管理水平。因此,各高职院校要深刻认识到实施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加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绩效考核等环节的管理和控制,促进高职院校的健康、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财务部门预算编制精细化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新旧公路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对比与分析
企业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开启精细化监督新模式
科研经费报销抑制科研积极性的治理研究
基于BSC的高职院校财务部门绩效管理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