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制造企业以成本为导向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2019-08-29 09:39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9年8期
关键词:成本法权责变动

刘 靓

一、设备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现状及影响

设备制造企业的成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成本金额高。从前端设计、生产,到后期安装,都有成本持续发生,资金投入比较大。如果是非标准产品,设计本身自带研发性质,成本可能会更高。产品体积大,重量大,常采用专业化运输方式,产品运输费用也有一定占比。(2)成本构成复杂。产品制造的工艺流程较长,与此对应的成本结构也比较复杂,特殊零部件经常采用外购或企业外部协作生产,对成本的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要求较高。(3)成本结转周期长。产品品种多,大、中、小型产品交织,标准化的小型产品,生产周期一般在1-2 个月,而大型产品生产周期往往在半年以上。

设备制造企业成本的上述特点,使得其成本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且贯穿于企业整个业务流程。通常情况下,成本管理在预算环节就展开了,企业会在报价环节进行成本预算,形成预算成本,理论上讲,在一系列有效的成本管控措施下,最终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将保持一致。但是,实务中,很多中小企业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相差很远,往往是实际成本远超预算成本,并且造成偏差的各种原因难以量化,进而无法进行有效考核,成本管理长期处于半失控状态,这将导致多种负面影响:

1.企业长期缺失准确的成本信息,一方面较难为产品定价提供决策依据,另一方面缺少不同产品盈利比较,难以快速地做出战略调整,在市场竞争中将处于被动地位。

2.实际成本长期超预算,预算将失去控制意义,导致企业完不成目标利润,进而影响公司战略、融资、估值,以及企业的生存。

3.考核不到位,责权不清,导致考核流于形式,或只能用主观指标,或只奖不罚,目标和口径不一致,难以服众。

长期下去,缺少各部门一致认可的考核体系,责权不清,成本管理工作在思想上缺少动力,在执行上缺少执行力,进一步导致成本管理混乱和数据缺失,这将形成恶性循环,员工逐渐失去积极性,成本持续偏高且难以控制,企业最终将失去竞争优势,影响利润和现金流,影响企业的生存。

二、以成本为导向进行绩效考评的优势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只有以成本为导向进行绩效考核,才能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形成上下一致的目标,才能抓住设备制造企业的核心要素——成本,只有主线清晰了,盈利才有保证,多维度的考核才有可行性。所以,建立以成本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1.统一各部门目标。笔者认为,目前很多绩效考核方法虽然能从多维度进行绩效考核,但是目标太分散,并没有形成各部门统一的努力方向,也就很难实现企业整体层面目标。众所周知,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保持盈利是企业的首要任务,成本管理是首要课题,只有以成本为导向进行考核,才能统一部门目标与公司目标相一致,才能形成与产品价值链配套的闭环型考核体系,而不是分散的考核指标,在这种考核指引下,才能形成有效的成本管控措施,促使企业各部门一起完成利润指标。

2.获得准确、精细的成本数据。目标统一了,各部门才能按照统一的口径进行数据统计,并且数据管理工作将往前延伸至业务源头,这样,不仅能够获取各产品板块的成本数据,为产品定价和市场定位提供数据支撑,形成市场竞争力,争取市场主动;也能获取业务流程全过程的成本数据,为制定可量化、可落地的绩效考核指标提供前提保证。

3.提高全员的成本意识。以成本为导向,责权明确,奖惩分明,将有效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责任心,减少浪费,节省成本,形成全员进行成本管理的良好氛围。

综上,以成本为导向进行绩效考评的优势有两点,一是以经营数据为基础量化权责,打通价值链;二是以创造价值为核心,全面量化考评激励。所以,笔者将在本文第三部分,以成本数据为基础进行权责界定,打通企业价值链;接着,在第四部分以价值链为核心,尝试建立考评指标。

三、以成本为基础的权责界定和考评总体框架

传统财务报表将成本费用划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并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记账,涉及到成本分摊、合理估计等,不适合内部管理和绩效考核。管理会计将成本按成本性态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因强调因果关系,因而比较适合用于权责界定和绩效考核。

固定成本是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而能保持不变的成本,如厂房折旧等。这部分成本往往属于企业整体运营成本,大部分具有不可控制性,只能通过提升产能、降低单位产品固定成本来管理,不适合作为考核责任。

变动成本指支付给各种变动生产要素的费用,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例如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销售人员的提成等。变动成本往往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可以通过管理将成本控制在预算标准或更低水平,所以,应以变动成本为基础进行权责界定,并设定指标进行考核。具体来讲:

1.针对项目经理和事业部,采用边际利润进行考核。边际利润是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安装费、运输费、销售提成、招投标费用等。不同于财务报表的毛利润,边际利润是销售收入扣减完与订单相关的变动费用,即可控费用后的利润。用此指标考核事业部,可以比较不同事业部之间的利润贡献度,进而做出资源调整或战略转型;用此指标考核项目经理,可以保证项目在预算内执行,甚至实现更低成本,进而保证企业总体利润目标的实现。

2.针对价值链上的不同部门,采用部门变动成本进行考核。价值链上的不同部门,如采购部、生产部、安装部门等,本身不产生收入,可以视为成本中心。对于这些成本中心,可以以事业部或订单为维度来统计这些部门发生的变动成本,以是否超预算作为考核依据。此外,除了对成本金额进行考核,还需要对执行时间和执行效果进行考核,如延迟采购造成的工期延迟所产生的违约金,或采购原材料质量不达标造成的成本上升,整体上都增加了项目成本,此成本责任需由采购部承担。(设备制造企业价值链上各部门的成本责任详细分析见表1)。

四、以成本为导向的绩效考评指标构建

基于上述以成本数据为基础的权责界定,笔者以成本为导向,对设备制造企业价值链上不同环节的成本责任进行描述,同时对不同部门的绩效评价指标进行构建,具体如表所示:

表1:设备制造企业成本价值链上不同环节的成本责任和主要考核指标

五、以成本为导向的绩效考评体系的关键保障

以成本为导向进行绩效评价需要及时、准确地获取数据信息,这需要以下保障前提:

1.成本计算方法要适当。成本核算有多种方法可以选择,如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作业成本法等。为推行以成本为导向的绩效考核,设备制造企业在方法上要做好以下准备:(1)使用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关注那些可被追溯至责任中心、并可被其控制的项目,有利于进行绩效考核;(2)使用分批法。设备制造往往是小批量订单式生产,所以,采用分批法核算更能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便于做成本收益分析和绩效考评;(3)使用作业成本法。以单一数量因素驱动的传统成本分配方法,具有很大的不合理性,成本数据不适合用于考核,而作业成本法主张成本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能够更大程度上按因果统计成本信息,便于进行绩效考核。

2.流程设计和管理制度要完善。以成本为导向进行绩效考核,将各个部门划分为不同的责任中心,需要非常清晰的权责约定,以及与此配套的管理制度、内部流程和单据流转规定,这样,才能及时、准确地统计经营数据,量化指标和考核落地才具有可行性。

猜你喜欢
成本法权责变动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权责清单管理办法的通知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下利润差异探究
北上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福建:制定政府部门权责清单省级地方标准
安顺出台权责清单动态管理办法
光伏企业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构建研究
浅谈变动成本法
变动的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