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物化学微课教学设计案例

2019-08-30 09:49刘曦余卫强周玲熊阿盈袁琳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33期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设计微课

刘曦 余卫强 周玲 熊阿盈 袁琳

【摘要】微课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促进其自主有效学习,十分具有开发价值和应用前景。本文以微课《酒酿的酿造》教学设计为例,探索微课在中职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微课 生物化学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3-0195-01

生物化学是利用物理、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方法研究活细胞及有机体内各种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及其相互间化学反应的学科[1],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晦涩难懂,知识量巨大、重难点零散等特点,而中职学生理论知识薄弱,自学能力较低,对生物化学的学习难度较大。因此,如何将其简单化、趣味话、形象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微课可以很好的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选取富含知识点且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实例,以其为突破口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以学生生活中的事件,给他们带去智慧的火花[2]。现以《酒酿的酿造》教学设计为例,探索微课在中职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微课的整体设计

(一)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药剂专业一年级在校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生物化学基础,对基本知识有一定了解,较易接受本课程内容。学习甜酒酿的酿造,不仅可以了解相关酶类知识,还可以让学生真正掌握一项重要的生活技能。

(二)教学思路

主要是将知识点融入课堂教学。酶作为生物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早已被证实广泛参与到食品等各项生产生活领域。本次微课以如何酿制酒酿为契机,形象、生动的讲解酶的相关知识;并通过进一步剖析和解决酿酒失败的问题,让同学们深刻的记忆相关知识点;整个环节寓学于乐,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也让全体人员学会酿酒方法,达到“想吃就能做”的效果。

二、微课的教学设计

(一)课程导入

在尧时,酒已流行于社会;古人用酒曲酿酒有着悠久的历史,《齐民要术》中就记载了9种酒曲的详细制作方法。酒曲中的微生物是霉菌,属于一种粗酶制剂,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物质即是酶。

(二)理论知识讲解

在米酒的降噪过程中,我们选用的是糯米。将酒曲撒上后,首先根霉和酵母开始繁殖,并分泌淀粉酶,而糯米的主要成分即是淀粉,属于多糖的一种。淀粉酶首先将淀粉水解成为葡萄糖,甜味即由此得来(表面的白醭就是根霉的菌丝)。随后,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在酵母菌细胞内发生糖酵解代谢,将葡萄糖分解成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产生酒味儿。

(三)播放视频

借助短小视频,讲解米酒酿造的五个步骤:浸泡→蒸煮→摊晾→拌曲→发酵,最后得到甜酒酿。将知识点贯穿于视频当中,引入酶的概念及其特性。

1.浸泡:目的是使糯米吸收水分,便于蒸煮时糯米淀粉糊化和发酵。

2.蒸煮:目的是使糯米淀粉进一步糊化、蛋白质变性,挥发掉原料的怪杂味,同时对原料起到一定的灭菌作用,有利于甜酒酿的发酵。

3.摊晾:蒸煮后,温度较高,需冷却至30℃~35℃,温度过高,不利于甜酒曲中的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会把菌杀死了,结果要么是酸的臭的,要么就没动静。温度太低,酒曲不活跃,杂菌就会繁殖。

4.拌曲:前20分钟,用适量冷至30℃左右的煮沸过的开水将甜酒曲浸泡,目的是使根霉菌孢子活化,拌曲时将浸泡后的甜酒曲均匀撒入摊凉的米饭中,拌匀。

5.发酵:此为重点关注过程。控制发酵温度在30℃,这一温度有利于根霉菌的生长繁殖、产酶和发酵,发酵时间48小时。如果是冬天温度不够,可以将容器拿到火上稍加热,然后入草窝(或厚毛巾、棉被等包裹)保温发酵,使米不至于因温度不足而不能继续发酵。有暖气的冬天,最好放在暖气旁。其次,容器一定要密闭好。中途可以打开盖子看看但不要经常开盖来看。因为酵母的有氧呼吸产生H2O和CO2,酵母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所以要密封。

(四)课程小结

总结课程内容,回顾重点。酶的特性:酶属于蛋白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温和。本次课程介绍了制备酒酿的原理和方法;寓学于乐,让同学掌握酶的相关知识。

(五)课后回顾

课程结束,布置课后任务:请各位同学回家之后尝试自己做一次酒酿,给家人品尝!回忆酒酿酿制步骤以及酶的特性;通过尝试制备酒酿,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实现课后强化记忆,提升学习效果。

三、微课的教学反思

(一)教学特点和效果

本次教学内容看似在教同学如何制备酒酿,偏向于生活意义;但是整个过程中穿插了酶的知识。整个教学营造了一种轻松的氛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设计的不足之处

课后还可以组织学生及时将作品上传至班级群中,激发大家动手和互相探索的学习热情。在微课的教学设计中,应通过教师的探索,引入学生感兴趣的突破口,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做到主动预习、验证式听讲、互动式复习三个方面,以此来解决生物化学教学难问题。

参考文献:

[1]王丽影,徐莺莺,张艳,陈舌,汤其群.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的系列微课设计与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8(04):312-314.

[2]王阳,柯小华.职业教育微課的生成性教学应用:内涵、模式与案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05):66-70.

作者简介:

刘曦(1992.8-),女,汉族,江西永新人,助理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基础医学教育。

猜你喜欢
生物化学教学设计微课
生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习得性无助感与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
PBL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教学在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