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时进气韵编舞法的理念

2019-08-30 08:32张维亮孙汉明
北方音乐 2019年14期
关键词:心律气韵肢体

张维亮 孙汉明

【摘要】本文结合苏时进气韵编舞法中“气”和“力”两个主要概念以及舞蹈“种子动作”浅析气韵编舞法的编舞理念。气韵编舞法的理论体系构建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并结合西方哲学中“力”这一基石,以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气”与“韵”开启舞蹈的灵性世界,以西方的“力”拓展动作发展的无限可能,从生活中体验自己内宇宙的“心律”,从而发展出“种子动作”,让舞蹈回到生命本体的源头。

【关键词】舞蹈编创理念;气韵;力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识码】A

一、气韵编舞法的创建理念

苏时进——中国新时代舞蹈艺术家,中国当代舞种的先驱和奠基人,被誉为“改变了时代的著名舞蹈艺术家”。气韵编舞法是苏时进结合40多年的舞蹈创作经验总结的舞蹈编创理念。它不同于传统的舞蹈编创方法,它是对舞蹈艺术从思想上的重新审视。气韵编舞法是一个具有中国式艺术精神和独自的理论观念,以及训练、创作、表演系统的新的舞蹈体系。气韵编舞法就是要将编导从僵死的技法束缚中解脱出来,从而使舞蹈成为表达自我生命情感的更为直接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沟通人们心灵世界的艺术媒介,使编导在编创的过程中既带有东方古代哲学思想又利用西方力学的理性思维,而完全区别于传统的舞蹈编创方法,从固定程式化的编导技法中找到新的出路。

二、气韵编舞法中的“气”

(一)“气”是宇宙之源

“气”是一种极为微观的物质,是宇宙的本源,存在于万物之中。我国古代最早提及“气”的概念,是《老子》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中所说的道有阴阳二气,两者相交相融,产生世间万物。在钟荣的《诗品》中有一段很精确的论述:“气之动物, 物之感人。”这是以“气”为核心的中国艺术美学发生观。他认为气决定了物的变迁,物的变迁又引起了人的感慨,因此人们受其感召,也正是这种“气”能让物动,从而引起人内心的感动。舞蹈,作为生命运动最高的艺术形式,“气”在舞蹈形式内容的诸多因素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气与意,气与情,气与神,气与境,气与力,气与形,气与韵,气与构图,气与肢体律动,几乎涵盖了舞蹈美学的全部内涵。舞蹈艺术是在自我意识的过程中体会和探求生命本体的情感形式,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又更具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心灵外化。由此可见,人的意识就如同一个深不可测、奥秘玄妙的内宇宙。正是内宇宙自我意识与外宇宙现实世界的融汇贯通,使我们内心世界具象化、肢体化。由此可见,“气”是宇宙之源,是生命的本源,“气”的意识对于舞蹈艺术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二)“气”中的“韵”

南齐的谢赫《古画品录》中首次提出了“气韵,生动是也”这一重要的中国古典美学思想。“气韵”的程度要呈现出“生动”,那么气韵所指就是人自身的精神状态。“气韵”一词的构成词义有元气、气质、习气、志气、意气、风气、气力、气数、气息、气势等,这些意义与上述精神状态这一特定范围相谐,并与鲜生灵动的“生动”相谐,意义当界定于“气势”,即《春秋左传》曹刿论战之“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气”,亦即成语“垂头丧气”的“气”,它指人的精神状态,也可以泛指一切物的精神状态。所以,“气韵”是构成中国古典艺术本体的生命,是中国古代美学的核心。气中的韵律,不仅使中国艺术获取了充满活力的美学思维,更重要的是使中国艺术与中国古代的宇宙意识相连,使个体的生命情感意识融汇在浩渺无垠的宇宙中,使中国艺术进入了深心自我的哲学思想境界。艺术之所以能具有撼动人们心灵世界的魔力,其奥秘正在于此。

三、气韵编舞法中的“力”

(一)西方“力”的哲学

舞蹈是力与力的联系与组合形成肢体的动律。在西方力学理论中的静力学、动力学都在反映力的哲学。比如拉班的“力效”学说:重力、时间、空间和流畅度。即地心引力作用于人体,而使人体动作显现不一样的动作质感。舞蹈动作中点与线的划分,肢体动作时的流畅与停顿。这些“力”的哲学产生舞蹈中不一样的情绪与质感。如果把“力效”视为一切舞蹈动作发展的根源,“力效”赋予动作的节奏与情绪。动作“力效”的变化与组合形成肢体舞蹈时固有的节奏,便可以像文学那样由单词通过语法结构组成句式一样,形成一句语言一句话,从而传情达意。

刘青弋在《西方现代舞史纲》中提到:“这些‘力效片断如果形成有规律的组合重复,便形成人类的千变万化的生命节奏,呈现人类万象纷呈的生命色彩。并且生命色彩的丰富性是无限的,动作变化的可能性与明暗度亦是无限的,动作节奏呈现出生命内在的情调和倾向性亦是层出不穷的。”即舞蹈时肢体发力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点、線、面,而点线面的不同组合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动律,所反映出来的情感和质感自然也是天差地别。可见,在舞蹈的过程中每一个肢体动律无不体现西方“力”的哲学的生动与形象。

(二)“力”中的“情”

气韵编舞法中的情感是借助气的运行而转化为情感符号的力,这正应和了苏姗·朗格提出的“舞蹈是虚幻的力”。也正是因为人有自己的灵魂和内心的驱动力在气息的带动下,随着力的不断变化便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情绪,就是无数种力的运动组合。从不同情感中去认识、感受和攝取不同情感的力,并将这情感的力进行有机、理性的组合,构成舞蹈的基本律动。假如我们对情感的力进行认真的、严密的、系统的分析、观察,就会发现这些情感力的运动的速度、节奏、时间、空间、方向、形式以及由此呈现的力的投射,力的传导,力的接纳,力的反射,力的交织,都无不体现在“点、线、面”有机组合的时空里。所谓情感的“点”即是最能体现生命意志的环节,就如同人体的“穴位”、诗歌中的诗眼。气射神飞的力通过“点、线、面”的多层次的立体结构,形成多样性的时空,无数情感力的运动所体现出来的正是对不同时空的不同运用。这些情感的力凝聚着生命的元气。肢体的动律形成的力就是气的外化,它是通过气的运行、气的流动、气的放射来体现的。从情感意识的迸发到意领气行的传递,再到情感力的时空的放射,气韵编舞法形成了独有的从生命内在机制转化为外在行为机制的系统,像是一条生动的纽带,饱蘸着生命元气的情感力才能生意盎然,以不可抗拒的力量撞击着人们的心灵世界。

三、在生活中发现舞蹈

(一)舞蹈与生活

舞蹈是编导们以内心的审美视角来观察生活,又以独自的审美形式作出反映。舞蹈与生活即是一种情感的联系,可以说,舞蹈作品所反映出来的就是编导思想通过肢体动作的一种外化手段。舞蹈擅抒情、拙叙事的特质也决定了编创过程中并不会直接反映出现实世界,而是把现实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思进行加工、提炼、美化之后的一种意向化反应。如果我们从生活中捕捉舞蹈律动形象,重要的是把握生活的情感和意韵,而不是一味地模仿其動态。通过对生活律动的记忆、情感记忆、形态记忆、色彩记忆、氛围记忆、力的记忆、质感记忆,并将这些对生活的印象提炼为情感符号,这就是气韵编舞法中所说的舞蹈创作的关键所在。情感符号的提取需要将生活进行本质化的抽象,这里不仅仅需要逻辑推断的思维,把握形象的思维,还需要用更为深层的直觉思维来看待生活,通过深层的自我意识和心理语言,将埋藏在潜意识中的心理去体验生活,从而在生活中得到顿发式的觉悟。而直觉思维的顿悟需要生活这一触媒,往往在偶然性的机缘里使艺术创作进入豁然开朗的境界。所以,气韵编舞法中潜意识的呼唤依赖于对舞蹈和生活的理解,并把二者联系在一起。把舞蹈和生活紧密联系的思维成为气韵编舞法至关重要的编导思维。

(二)感受“心律”

在我们内宇宙中的心律应该一直与我们舞蹈中的肢体和谐共振,这样,我们舞动时的心灵意识才可以在肢体律动间自由倾吐。所以无论是谁,只要一踏进舞蹈的氛围就会立即被炽热的情感融化,并在自我的内宇宙中迸发精神情感的火花。而这时的舞蹈才可以真正作为传递人们心灵情感力的符号,抒情达意,体现生命的情感意蕴。在这里,舞蹈完全不依赖其它艺术形式的恩赐,而是具有自己独立完整的艺术系统,展现生命运动的最高形式。这正是“气韵编舞法”所要呼唤的舞蹈本体最自然、最生命本源的状态。

气韵编舞法以“气”为基点,凭借潜意识的自由流动,用自己的身心去感受和领悟内心世界中心律的运行,心律的力度,心律的节奏,心律的韵律,心律的情感,心律的氛围,使心合于气,气合于心,收视反听,绝虑凝神,进而达到与万化冥合,与乾坤相融,打开人的心灵意识的阀门,意领气行,心源情感的彩流便奔涌而出,幻化作无数情感力的符号,这正是“情动于中,形之于外”,“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舞蹈状态。获得潜意识的舞蹈“心律”从而记录下来,是气韵编舞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起点。

(三)发现“种子动作”

由于主观意识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心律”形成各不相同的舞蹈“心象”,就会有产生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形态、不同的力度,并在个体的深心自我中萌生的作为情感符号的生命基因,这就是气韵编舞法中的“种子动作”。经由胚胎孕育发展成有机性的律动,动作之间以气相接,形成气韵生动的生命情韵的外在形态。所以,在气韵编舞法中种子动作的成功与否对于舞蹈的生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种子动作孕育又直接来源于个体意识的直觉感受,来源于思维灵性的顿悟。在编创作品时,从心出发,遵从自己内心的“种子动作”,所呈现出来的舞蹈状态就该像大千世界的树叶一般,不会出现完全相同的纹路与质感。如此一来,编导便置身于永无雷同、永无枯竭的海洋中,人类的肢体表达也将永远放射出人类生命情韵的绚丽光华。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气韵编舞法的观念意识以及整个体系不同于任何编导技法和程式化的编创方法,而是一种可以结合传统编导技法以及创编方法的舞蹈编创观念。所以,气韵编舞法是改变原有的舞蹈编创时的传统思维定式,需要时间性的逐渐转移,通过引导、训练,一步一步地进入气韵编舞法的系统。我们创作产生思维的僵化,作品风格雷同化的主要症结就是缺乏对自我意识的关照、内省和认识。正如哲学的最高宗旨“认识自己”,气韵编舞法的终极目的也是帮助我们认识自己。我们的思维长期习惯于向外看,生活观念也已习惯于将看到的、体验到的视为生活,忽略了向内观的意识生活和灵性感悟。而气韵编舞法正是唤醒我们内心世界的意识与灵性,这一深层的意识和灵性,也正是决定编导个性、气质、形式的最本质、最重要的要素。

参考文献

[1]老子,饶尚宽译.老子[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6.

[2]赵仲邑.钟荣诗品译注[M].桂林: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7.

[3]谢赫.古画品[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

[4]华亭姚培谦学.春秋左传[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48.

[5]刘青弋.西方现代舞史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

猜你喜欢
心律气韵肢体
世界各地的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
浅谈“气韵”在传统美学转型中的含义
消炎止痛药会增加心律异常风险
气韵生动的传承与发展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方法与效果
论中国书法之气韵
聚焦心房颤动基础研究和上游防治中的亮点
乙胺碘呋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41例疗效观察
面试六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