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课程中法治思想的融合与发展

2019-09-01 12:06周想想
文教资料 2019年17期
关键词:法治思想

周想想

摘    要: 初中政治课程可以帮助初中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初中生判断正与邪的能力,面对道德和法律方面的问题时,要懂得如何正确处理。初中政治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法治思想,潜移默化地加深学生对法治思想的理解。

关键词: 初中政治课程    法治思想    融合发展策略

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不断进步发展,必须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让他们知道法律规定不能做的事情是不允许触碰底线的。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融合法治思想,可以让学生敬畏法律,形成正确的思想。

一、一些初中思想政治课存在的问题

初中生的心理和心智未成熟,缺乏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不够,当面对看电视或者其他娱乐模式与写作业两者权衡时,不知道如何抉择。在初中政治课程中融入法治思想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初中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还能够提高初中生对法治思想的兴趣,加强法治思想学习。但是一些初中思想政治课程仍存有问题,必须正视这些问题,找出好的解决方案。

1.课程内容与社会和学生身心发展情况不相符。

初中思想政治课程主要讲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自我、与他人与国家社会。初中政治课程主要通过对思想政治的学习,加强对自己的认识,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的关系,了解党和国家政策方针,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有哪些,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形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然而一些教学课程缺乏这些东西,缺乏创新意识。

现如今,社会不断发展,尤其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新的发展。因此,政治教材要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发生变革。有些地区的教学,缺乏与时俱进的理念。

课程内容与初中生的心智发育水平不太匹配,一些学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没有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不是太过于简单就是难以理解。

例如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中第二单元第四课的内容社会生活讲道德,讲道德有礼貌是从幼儿园就贯穿始终的思想,这一课的内容安排到八年级政治课程中未免过于简单,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八年级第九课的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现如今的孩子都生活在美好生活里,不懂得危险是什么,更不懂得如何维护国家安全,仅凭借课本中的问题不能增强学生对国家安全的认识,所以这一课设置在八年级有点过早。

2.一些教师的教学思维滞后。

除了课本的不足外,教师的教学思维存在一些问题,现在国家实行新课改,课堂上不能仅仅以老师讲课为主,还要穿插学生自主回答问题、提出疑问、课后思考等,是学生与老师双向互动的模式。

3.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化。

一些老师的教学方式老化,吸引不了学生上课兴趣,只是老师一味地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稍微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就容易开小差,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收获的知识很少,遇到不理解的没有时间思考。有些老师会在讲完一小节之后问学生有哪里没听懂或者根据自己刚才讲述的内容出一道思考题,如果学生都能正确回答出来就证明学生对本小节掌握得还是很好的。

例如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这一章节的第46页,有一道课后思考题,简简单单的思考题可以折射出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情况,一些老师选择跳过这一环节,只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却不注重自我思考能力。反家庭暴力法规定:“公安机关接到家庭暴力报案后应当及时出警,制止家庭暴力,按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受害人就医,鉴定伤情。”针对这一法律法规让学生谈一谈法治与我们的关系,如果有学生回答:法治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各个方面保护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法治思想,当我们或者身边的人遇到伤害时,要及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个时候老师要对其发言给予肯定,面对错误的说法进行纠正,引导其形成正确的思想。

4.考核模式过于单一。

当下,多数科目的考核模式都是以考试形式出现的,政治学科也不例外。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好处,可以考验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忽视理论用于实践中,忽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做法,就不利于提高初中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增强对法治思想的认识。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渗入法治思想的意义

1.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

初中学生各方面能力都有待提高,初中政治课程涉及法治思想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在日常生活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另一方面是为了当初中生的權益受到侵害时,运用正确的方法解决。当看到别人遭遇歹徒时,不应该坐视不理,不要盲目向前冲,学会用智慧的方法解决,及时拨打110急救电话,或者向周围强壮的人呼救。这些在初中政治课本上都有涉及,初中政治课本不仅是让学生提高是非判断能力,更要求学生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机智地运用所学维护自己及他人的权益。

2.有利于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

初中政治课程融入法治思想不仅是让学生了解法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行为与法律行为相符,懂得在社会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初中政治课程不仅强调思想道德层次,而且强调法律层次,让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敬法、爱法、懂法和畏法的良好行为,不触碰法律的底线。

3.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维权意识。

如今,一些学生遇到危险时不懂得如何应对。不管是在家庭中还是在校园中,遭遇暴力时,应该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在学校中,当自己遭遇校园暴力时应该及时向老师或学校其他有关部门投诉,不要因为害怕而忍气吞声,否则会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当学生在家里遭受家庭暴力时,要学会向亲人和居委会寻求帮助,及时扼制暴力行为。

三、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策略

1.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在中学教育中,法治课程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法治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和对法律产生敬畏感。如何让法治课堂变得有趣生动,吸引学生呢?首先最重要的是改变法治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对法治教育产生兴趣是提高法治教育效率最好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专注于法治学习,积极思考。此外,从某种程度上说,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相比,兴趣比学习能力更为重要。总之,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感,缓解学习压力。因此,教师在备课之前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中适当学会“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不是一味地输入自己的教学内容,忽视学生的情绪变化。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学生的引导者,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

2.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树立法治意识。

将法治教育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将古板的教育模式逐渐转变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看见、听到生活中的法治问题,并带入课堂,使书本上抽象的法治内容变得通俗易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初中法治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法治情景模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法治问题的好奇心。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入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地寻找问题的答案。例如,只有一个人时,怎样与犯罪分子做斗争?怎样巧妙地避开与犯罪分子单独搏斗?

3.在自身行为当中培养法治意识。

學生除了在学校课堂上增强法律意识外,还要在平时生活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增强法治意识。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学生的法律意识联系到现实行为活动中。比如平时看一些法治节目和报纸,加深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可以与相关专业人员讨论,学习经验。还可以通过法律新闻报道,加深对法律条文的认识。

四、结语

中学生要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三观和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有利于初中生在未来学习和发展中提高明辨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仅有利于他们的发展,对我国法治建设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金国.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进行法治教育[J].信息化建设,2015(05):83.

[2]金宏亮.浅谈如何将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教育[J].赤子(上中旬),2015(04):262-263.

[3]左勇.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培养[J].新西部(理论版),2014(08):163,170.

猜你喜欢
法治思想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中法制的萌芽、发展和转变
浅论韩非“法治”思想对当今我国法治建设的借鉴意义
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 推进司法行政事业新发展
论韩非子法治思想及现实意义
韩非子法治思想浅析
习近平法治思想对党法治建设的新贡献
李步云的法治思想及其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