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传统,转校风,促家风

2019-09-03 08:14白全林
锋绘 2019年6期

白全林

摘 要:为了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制度,许多老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严格按照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不断地将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融入主题教学环节,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基础之积极的为学生的主动实践和学习提供更多的机遇。在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之中,有的学校将传统文化融入中心小学环节,转变原有的校园建设模式,充分的实现家校互动,积极的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家庭教学环境,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实现良性成长和发展,其中传统文化的学习以及教风和校风的建设尤为关键,老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需要加强与社会各界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参与来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学传统;转校风;促家风

1 传统、校风、家风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推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国诞生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对推动我国的综合实力提高国民的素质有着关键的作用和价值,在落实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我国需要积极的吸收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和精髓,丰富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通过传统文化的深入分析解读来为教学实践活动能正常开展指明道路和方向,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质量和水平的稳定提升。其中传统文化的学习符合素质教育的实质要求,能够在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同时不断的为我国课程改革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支撑,实现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从目前来看,许多学校将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联系,利用情境教学小组合作教学和提问式的教学来突破传统应試教育的桎梏,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保障学生在主动参与和实践的过程之中对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有一个宏观的认知,从而在老师的引导之下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校风主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题,通过环境来引导学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学术界和理论界在对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学形式进行分析和研究时明确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深远且持久的,因此为了保障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不同的学习实践活动环节,学校需要关注校风的建设,学习其他学校的优秀做法和经验,了解自身的人才培养策略和具体的方向,以学生为主体分析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的真实条件,将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融入主题教学环节,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加强不同教学环节的有效管理,明确各大教学环节的工作规范和工作要求,真正的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紧密对接。其中文化建设是消防建设之中的主体和核心,学校需要立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要求和具体的操作规范,积极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在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同时实现各项教学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营造自由宽松的校园文化氛围。

家风则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家风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的动力,为了更好的为学校教育的大力落实提供一定的依据,家长必须要充分的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良好的家风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保证学生在主动参与和学习实践的过程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品质,家长需要积极的将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爱岗敬业、上进乐观等优秀的品质融入家庭教育环节,鼓励学生在主动参与和实践的过程之中对个人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有一个宏观的认知,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家庭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让学生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之中主动的调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2 关注传统文化的分析及融合

传统文化与教育实践之间的紧密联系符合素质教育的实质要求,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不断加剧,传统文化所涉及的内容和形式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同时社会各界对教育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首先需要关注对不同传统文化的深入分析解读,提炼出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之处,了解目前的教育教学现状,真正的实现传统文化应用于教学实践活动之间的紧密联系,保障学生在感知传统文化的过程之中树立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会主动学习和自我教育,在老师的引导之下真正的实现个人综合素养的稳定提升。但是结合相关的实践调查不难发现,许多学生认为传统化的学习非常枯燥乏味,缺乏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学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和沟通相对较少。对此,为了突破这一不足,老师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条件,在课后与学生做朋友,在与学生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之中来真正的对后期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相应的调整,将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的教学内容融入传统文化的教学实践活动之中,保证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其中,实现自身的良性成长和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阶段的传统文化所涉及的内容及实质的教学价值有所区别,对此老师需要注重层次化的分析,关注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和精髓,结合教学大纲的核心要求,通过对不同学科教学内容和理念的分析及研究来实现传统文化与教学实践活动之间的紧密对接,真正的为学生的自主实践和学习营造良好的外部空间和环境。

3 不断转变传统的校风建设

从上文的相关分析不难发现,校风建设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大部分的校风建设主要发挥环境的潜在作用和价值,对此,为了保证学生在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之下实现自我教育,学校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不断的转变传统的校风建设模式和理念,校风建设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其中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和理念建设尤为关键,学校首先需要以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规律为主题,分析新时代改革背景之下校园管理规章制度建设的核心要求,将更多符合学生发展和成长规律的制度建设形式融入主体的工作环节,不断实现制度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建设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鼓励学生在学校规章制度的管理之下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主动的接受学校领导者的教育和引导。其次,学校还需要关注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各个阶段学生教育教学的实质条件和人才培养要求,将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理念的文化建设内容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相联系,保障不同的文化教学元素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实现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综合提升。最后,学校需要立足于传统校风建设的现实条件,将理念建设工作的转变融入主题教学环节,理念建设会直接影响后期的教学管理实践方向和内容,学校以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为主体,明确不同校风建设环节的具体内容及要求,关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积极的采取创造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比如在现实校园文化的过程之中,学校在每一个教室的走廊里张贴了许多的名人名言故事,有的班主任鼓励学生在成都的过程之中背诵名人名言,许多学生开始将这些名人名言运用到写作和个人的社会实践之中,主动的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另外还有的学生将名人名言作为一个人的座右铭,学会自我教育和自我调整,这些对校风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4 加强家校合作和互动

家校合作和互动对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意义重大,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辅相成、共同影响,一个良好的家风建设能够为学校教育工作的大连楼市提供一定的支持,对此家长必须要关注家庭教育工作的大力落实,了解新时代背景之下家风建设的合理要求,主动的与学校进行合作。另外学校也需要为家庭教育提供更多的依据和指导,将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和人才培养方式教授给家长,让家长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与学生进行紧密的互动,从而真正的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促进和互相弥补。其中学校可以在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互动的过程之中了解学生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的真实状态,从而及时的调整后期的学校教育模式和理念,家长也可以及时的跟踪学生在学校的具体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在家庭教育中弥补学校教育的缺失,这种相互联系和补助的形式能够更好的体现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现各大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比如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之中,学校开设了家庭开放日,你和引导家长与学生参观博物馆,了解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让家长和学生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之中,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有一个宏观的认知,从而积极的调整家庭教育的模式和手段。

5 结语

传统文化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之间的紧密结合和互动对促进素质教育的代理都是有着关键的作用和价值,每个参与者都必须要了解传统文化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的逻辑,更好的联系实际体现教学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1]梁少愚. 校风学风是这般扭转的——河北省宁晋县第二中学开启传统文化教育纪实[J]. 教育家, 2016,(37):77-78.

[2]宫纲. 抓两操 促学风 转校风 体育德育双丰收[J].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08,(5):20-20.

[3]韩先喜. 深入开展"三爱"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校风建设的根本途径[J].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24(3):12-14.

[4]佚名. 家风、校风相互促进的实践研究[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五卷),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