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研究

2019-09-03 01:50王忠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9年14期
关键词:资产管理固定资产事业单位

王忠

摘 要:信息化时代,固定资产作为事业单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是事业单位履行职责,保障社会公共服务必不可少的要素。然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种类繁多、价值差别大、使用时间跨度大、专业性强,致使管理难度非常大,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了固定资产效能的充分发挥。本文在分析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基础上,从固定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等方面分析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资产管理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办公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从各种办公用计算机到办公楼,可以说事业单位的各项活动都离不开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对保障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保证工作质量,改善工作环境,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涉及种类繁多,从图书、一般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到房屋及建筑物及其他固定资产几乎无处不在;价值差别大,从一千元以上到几千万元甚至更高;使用时间跨度大,从一年以上到百年历史文化建筑;专业性强,管理难度大,因此如何合理配置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让固定资产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事业单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目前,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许多单位在固定资产配置时,未进行科学、有效的可行性分析,配置行为盲目,导致许多单位固定资产闲置浪费,重购轻管,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低下。缺乏有效的考评机制,导致固定资产使用和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业务能力达不到要求。部分固定资产功能陈旧,难以满足当下事业单位日益增长的办公需求。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固定资产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现象时有发生。具体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配置缺乏长远规划

有的单位因为主要领导更迭导致固定资产闲置浪费的情况较常见。有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因为前期没有规划好,导致后期资金结余较多,为了避免结余资金被财政部门收回,而突击花钱重复购置或购买了一些不必要的固定资产。有的固定资产购建时因为资金问题或没有前瞻性导致固定资产本身就是过时或即将淘汰的产品,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大为减少,有的刚使用不久就面临淘汰,造成重复购置和浪费。有的单位在购建固定资产时只考虑购建成本,没有考虑使用成本,导致固定资产综合成本反而更高。有的单位新购建的办公用房而停车位不足,导致员工和办事人员停车困难,备感不便,甚至有不少单位直接在单位进出口安放停车栏杆,外来车辆一律不得入内,给办事群众带来极大不便。

2.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没有考评机制

固定资产品种多、单位资金价值高,涉及专业多,专业性强,用途广泛,使用时间较长、时间跨度大,加上近年因国家机构改革,有的事业单位隶属关系多次变化,人员几经调整,客观上增加了固定资产的管理难度。有的事业单位缺乏专人管理或虽有专人管理但不熟悉管理项目,业务能力不能满足要求,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自然就无从谈起。不少事业单位办公用房使用时间比较久,办公用房老旧、功能不全,虽处于老城区黄金地段,但缺乏扩展空间,停车难,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办公需求。

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实行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加上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主要以實现社会效益为目的而不是像企业以经济效益为目的,使得事业单位不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低下,重购轻管现象严重。

3.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处置缺乏监管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处置缺乏监管或虽有监管措施但监管措施没有落到实处,使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处置随意性较大造成固定资产的浪费和国有资产的流失。有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什么时候处置,处置价格多少仅凭领导一句话,为一些部门和个人谋求不合理利益提供了机会,成为滋生腐败现象的温床。

三、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措施

1.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配置进行长远规划和可行性分析

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时应合理规划并进行可行性分析,决策应经集体研究决定,提高决策的民主性,减少决策的盲目性,使决策更合理、更科学,避免因主要领导更迭导致固定资产项目停滞而造成固定资产的闲置浪费。

做好资金预算工作,合理规划资金用途,避免重复购置和购置一些不必要的固定资产。购建固定资产时既要有前瞻性,避免购买过时、淘汰的产品,又要避免功能过剩,注重节约,根据单位日常使用情况避免选择一些华而不实、作用不大、平时使用极少甚至根本不用的功能。要根据价值、功能、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功能评价,特别是对那些使用年限较长的固定资产更应如此。同时购建固定资产还应结合本单位使用频率、使用要求等实际需要进行经济性比较和成本分析,不光看购置成本还要看使用成本,采用综合成本较低的方案。

2.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

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引入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浪费现象具体措施如下。

(1)针对固定资产涉及专业多,专业性强的问题,可采取加强人员学习培训,使其具备专业技能,必要时可考虑引入专业服务机构提供专业服务。落实岗位责任制,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人员分开设置,既要做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又要避免管理和使用脱节,造成账实不符、责任不清。

(2)针对不少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资料无法准确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可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建立明细账、台账、管理卡片,留存使用说明书等技术资料,强化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建设,可引入计算机管理技术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对每个固定资产都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卡片上标注固定资产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出厂时间、包含附件数量,购置时间,购买价格,预计使用年限,固定资产目前状况,大修及日常定期维护保养情况,使用部门,责任人及转移交接使用情况,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这些信息,实现对固定资产从购置、保管、使用、处置情况的全程跟踪监督,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产核资,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盘点,核查账实、账卡、账账是否相符,对清查、盘点中发现的问题,要查明原因,说明情况,对非正常损失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根据要求编制盘盈盘亏表,按管理权限上报相关领导批准后,及时调整固定资产账目;根据使用情况对使用人进行考评,并根据考评结果对相关人员进行奖励或处罚。

(3)针对利用率不高的固定资产可建立资源共享,逐步实现在同一单位不同部门之间、同一系统不同单位之间以及不同单位之间资源共享。对闲置的固定资产应采取调剂措施,以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作用。

(4)针对不少事业单位办公用房处于老城区,缺乏发展空间,以及基层事业单位规模较小,使用成本较高,单个单位修建办公服务用房因规模小难以满足规划要求的情况,可考虑通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协调进行房屋置换。选择地理位置较好,有发展空间的地方修建办公、服务用房,并完善配套服务设施,采取集中办公的运行模式,对本行政区域的事业单位实行集中办公,方便群众办事,同时实行集中管理。一方面可通过规模化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通过资源共享有效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节约资源、节省费用,还可方便群众办事,提高服务质量。

(5)引入先进的管理方法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如采用ABC重点管理法,对占固定资产总数量不到20%而资金量(建设资金或日常使用维护费用)占用却达到80%的固定资产实行从配置、保管、使用到处置的全过程重点管理。

3.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处置的监督

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处置的监督,完善各种固定资产的处置权限、流程,制定相应制度、明确要求、严格审批程序并将其落到实处,固定资产处置报废后应及时核销。处置前应对固定资产进行经济性分析、评价,进行多方案比选,从而确定固定资产是大修、改造升级还是更新,不得随意处置固定资产,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价值,使单位利益最大化。处置固定资产应严格履行相应手续,处置过程应公开化,可考虑采用公开拍卖、市场竞价等方式,最大限度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

参考文献

1.杨羽佳.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中国农业会计,2017(12).

2.罗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措施.财经界(学术版),2013(04).

3.张延梅.公益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探讨.中国西部科技,2013(07).

(责任编辑:兰卡)

猜你喜欢
资产管理固定资产事业单位
论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
消防部队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绩效角度下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问题研究
基于云会计的A集团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实施探析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方法探讨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