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肿瘤科化疗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2019-09-06 06:24闫艳辽河油田宝石花中心医院肿瘤内科辽宁盘锦12401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5期
关键词:管术导丝锁骨

闫艳 辽河油田宝石花中心医院肿瘤内科 (辽宁 盘锦 124011)

内容提要: 目的:临床研究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肿瘤科化疗患者中的效果观察。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7年2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103例肿瘤化疗患者。患者被归类为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组(实验组):52例患者采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方案进行治疗;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组(对照组):51例患者采取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方案进行治疗。分析组间相关指标变化意义。结果:①经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发现,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组明显少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组,P<0.05。②经过对比两组患者的穿刺方法成功率发现,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组明显高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组,P<0.05。结论:与锁骨下静脉穿刺导管相比,经颈静脉穿刺导管不仅成功率高,而且并发症少,是临床实践中首选安全有效的穿刺导管路径。

由于肿瘤患者需要多种药物的综合化疗,其反复对血管进行穿刺,可导致药物渗漏及静脉炎等,给患者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亦为护理带来诸多困难。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是快速,安全的建立静脉通路的一种方法。中心静脉血管造影在全肠外营养,大剂量化疗和急救,反复静脉给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本院收治的肿瘤化疗患者。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对肿瘤化疗患者的临床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本院收治的103例肿瘤化疗患者。患者被归类为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组(实验组):52例患者采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方案进行治疗,其中男27例,女25例,平均年龄(53.94±7.59)岁,病种分布:肠癌9例,肺癌11例,胃癌9例,淋巴瘤10例,乳腺癌13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组(对照组):51例患者采取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方案进行治疗,其中男26例,女25例,平均年龄(53.95±7.58)岁,病种分布:肠癌8例,肺癌11例,胃癌9例,淋巴瘤10例,乳腺癌13例。在组间数据中未观察到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标准的肿瘤科化疗患者;②患者无其他重大疾病;③患者没有相关的家族遗传病史。

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或精神疾病患者;②病情加重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患者;③本次研究前半个月内,接受影响本次临床结果的相关药物或者物理治疗。

1.2 方法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组(实验组)。使用颈内静脉穿孔方法进行治疗。患者背部抬起,头部保持45°。单腔16G中心静脉导管。由于在锁骨前方和侧面形成的三角形顶点作为进入点,针和前表面是45°,指向右乳头,并且针在锁骨外侧头后面前进到锁骨中部。1/3接合针,进入血管后,根据血液返回的颜色和压力确定静脉进入。取下注射器并用手挡住针头末端,以防止空气进入。导丝快速插入。只要导丝无阻力地前进,就可以确保进入导管。取下针头并保留导丝。用手术刀将皮肤切入皮肤,然后把它放入中央静脉。拉出导丝并保留导管。导管的尖端位于右心房或心房的一部分附近的上腔静脉中。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组(对照组)。通过使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管方法进行治疗。通过颈内静脉穿刺管方法进行治疗。患者走到枕骨平坦位置,背部适当抬高,头部向左转45°,略微向上。单腔16G中心静脉导管。皮肤注射点位于锁骨中交界处下方约1/3处。尽可能靠近锁骨后部,保持负压缓慢进入针头,针尖朝向中线,固定针头,拉针,保留导丝,插入导管,固定导管等步骤均与颈静脉穿刺相同。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并发症情况观察。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包括误入动脉、气胸、空气栓塞、发烧、堵管及心律失常。

穿刺方法成功率观察。比较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院采用最新版SPSS19.0软件临床研究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肿瘤科化疗患者中的效果观察。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即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

经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发现,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组明显少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n(%))

2.2 两组患者穿刺方法成功率对比

经过对比两组患者的穿刺方法成功率发现,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组51(98.07%)例明显高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组43(84.31%)例,P<0.05。

3.讨论

目前我国肿瘤患者数量明显攀升,恶性肿瘤患者在进行长期化疗时,需要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输液、输血、静脉营养等化疗治疗,静脉通道的重复建立将对患者造成很大的伤害并且还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在临床上,中心静脉血管造影主要用于肿瘤患者快速扩张,TPN和血液透析等。它已被公认为有效的长期TPN最合适的方法之一[2]。本次研究显示,经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发现,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组明显少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组P<0.05。结果表明,颈部穿刺比中心静脉置管中的锁骨下静脉穿刺具有更大的优势和应用价值。颈内静脉的平均直径为1.3cm,比锁骨下静脉厚,并且解剖位置的变化较小。颈部穿孔具有穿刺快,血管损伤小,拔除后静脉快速恢复的优点,右颈内静脉,第一静脉和上腔静脉几乎是线性的,并且放置管的成功率很高。但是,由于锁管靠近人体的重要器官,操作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风险。锁骨下静脉穿刺有更多的并发症,因为有丰富的血管交通分支并且靠近胸膜,存在穿刺胸膜和肺部并导致气胸甚至空气栓塞的风险[3]。颈内静脉穿刺管不仅具有穿刺速度快,血管损伤小,静脉恢复快的优点,而且气胸的发病率很低。

综上所述,与锁骨下静脉穿刺导管相比,经颈静脉穿刺导管不仅成功率高,而且并发症少,是临床实践中首选安全有效的穿刺导管路径。

猜你喜欢
管术导丝锁骨
Seldinger法经皮穿刺腹膜透析置管术与开腹置管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Gaia系列导丝在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解剖结构及pilot200指引导丝在knuckle技术中的运用体会
锁骨
呵护锁骨皮肤
高位腹膜透析置管术与改良型低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的临床应用比较
不掉到锁骨都不敢说是“矩形耳环
下肢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开通导丝选择及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