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干预对预防骨折卧床患者便秘发生的作用分析

2019-09-06 00:32孙伏娟陈远远张洁雪胡旭刘丽梅胡杰
智慧健康 2019年22期
关键词:耳部中脘卧床

孙伏娟,陈远远,张洁雪,胡旭,刘丽梅,胡杰

(1.泸州市叙永县中医医院 骨伤科, 四川 泸州 646400;2.泸州市叙永县中医医院 内科,四川 泸州 646400)

0 引言

骨折是骨科临床中最为常见的疾病,而便秘是骨折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多见于下肢及脊柱骨折患者,此类患者经治疗后早期大多需要长时间卧床休养,往往会由于活动不便、饮食结构不当、肠蠕动减缓以及排便环境、习惯、方式的改变等原因而出现便秘,便秘发生后不仅会导致患者身体严重不适、生活质量下降,甚至会引发肠梗阻、肠坏死、尿潴留以及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猝死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1],因此,为骨折卧床患者积极采取有效护理措施预防便秘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本次我院在60 例骨折卧床患者的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干预取得较好效果,为给日后该类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7 月至2018 年12 月间收治的120例骨折患者,并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 例。对照组中,男31 例,女29 例,年龄在42-73 岁,平均(57.5±11.3)岁,下肢类骨折45 例,脊柱类骨折15 例;观察组中,男32 例,女28 例,年龄在43-73 岁,平均(57.9±11.2)岁,下肢类骨折44 例,脊柱类骨折16 例。本次研究病例纳入标准:(1)符合骨折诊断标准,并经手术治疗后需卧床者;(2)对本次研究及护理方案知悉,并于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确认。排除标准:(1)上肢骨折者;(2)无需卧床者;(3)存在习惯性便秘或器质性便秘情况者;(4)合并胃肠功能障碍者;(5)合并精神疾病、认知障碍者。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纳入对比,差异局部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研究价值。

1.2 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具体包括健康宣教、心理干预、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若患者出现便秘现象,视便秘程度给予使用开塞露、缓泻剂、灌肠等处理措施。而观察组在对照组上述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穴位按摩:患者取仰卧位,选取患者足三里穴、天枢穴、中脘穴、神阙穴、关元穴,护理人员位于患者右侧,手掌平铺,用大拇指指腹按摩上述穴位,按摩手法主要为按、揉、压,每个穴位按摩3-5 min,至患者穴位出现酸、胀、热、麻的感觉为宜,最后再将手掌平铺于患者腹部,顺时针按摩腹部5-6 min,每天按3 次,分别于餐后1 h 进行。另外,需注意的是,在每次按摩前,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排空小便,同时按摩力度要保持均匀、持久,并遵循由轻到重的原则。(2)隔物灸(隔姜灸):患者取仰卧位,取中脘穴、天枢穴、足三里穴,将鲜生美切成厚约0.3 厘米的生姜片并用针扎孔数个,置上述穴位上,用大、中艾柱点燃放在姜片中心施灸。若患者有灼痛感可将姜片提起,使之离开皮肤片刻,旋即放下,再行灸治,反复进行,以局部皮肤潮红湿润为度。每穴每次施灸5~7 壮,每日灸1~2 次。(3)耳穴埋豆:护理人员首先截取0.5 cm×0.5 cm 大小的胶布并将王不留行籽粘在胶布上以作备用,对患者耳郭局部使用常规清洗后,采用耳穴探测仪准确选取一侧耳部上的大肠穴、直肠穴、三焦穴、便秘点、皮质下穴,将粘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贴在上述穴位上,以食指指腹轻轻将粘贴好的穴位压实。耳穴埋豆遵循双耳交替取穴的原则,并按照夏季2-3 天、冬季3-5 天的标准更换埋豆胶布,指导患者每日分别于晨起、餐后、睡前自行按压,每次按压1-3 min,按压力度以耳部穴位出现麻、热、胀、痛为宜,同时叮嘱患者日常要注意避免耳穴贴潮湿或受到污染,防止发生皮肤感染,另外,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耳部,一旦出现红肿或皮肤破损现象,要及时停止按压并进行抗感染处理。两组患者均于护理10 天后进行评价。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便秘发生率,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内科学》[2]中提出的便秘临床诊断标准,存在一下情况一种或一种以上者可诊断为便秘:①大便量少、质硬、排出困难;②存在长时间用力排便、直肠胀感以及排便不尽感,甚至需要使用手法帮助排便;③在不使用泄剂类药物的情况下,10 日内自发性排便次数不超过3 次。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数据统计分析均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其中,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并用t 检验,计数资料使用n(例)、%(率)表示,并用χ2检验%(率),结果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便秘发生率为6.67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67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便秘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便秘是骨折卧床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会增加患者康复过程中的痛苦,并且由于该类患者多为中老年群体,便秘发生后极易引发胃肠道、心血管、脑血管等多系统严重并发症而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危害,因此,为骨折卧床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预防便秘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3]。在中医护理学中,倡导的是“未病先防、防重于治”的护理理念,中医认为骨折卧床患者便秘多是由于气虚、血虚、津亏而至肠燥,令肠道传导功能失常,进而出现“无力行舟”或“无水行舟”所致,而穴位按摩、隔物灸与耳穴埋豆均是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并均遵循中医经络学理论依据,通过人体经络传导,调理脏腑,改善脏腑气血功能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4]。在穴位按摩与隔物灸的实施中,足三里、天枢属于“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中脘为胃之募穴,足三里燥化脾湿、生发胃气,天枢疏调肠腑、理气行滞,中脘消食导滞、和胃健脾、降逆利水,具有良好的调理肠胃和通便的作用,而神阙穴内联五脏六腑,并与关元穴同属任脉,具有调理脏腑、培肾固本、补益气血、生津润燥之效,可有效增加肠道动力,促进胃肠蠕动,预防便秘的发生。而《黄帝内经》记载:“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部与人体十二经脉及全身脏腑器官均相连,而通过耳穴埋豆刺激耳部大肠穴、直肠穴可疏通脏腑、理气导滞,刺激皮质下穴可促进胃肠消化液的分泌并调节胃肠道平滑肌张力,刺激三焦穴可调理三焦、通行气血、通利水道,进而达到增强胃肠功能、促进胃肠蠕动、预防便秘的目的[5]。在本次研究中,进行上述中医护理干预的观察组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也可表明其应用效果十分可观。

综上所述,应用耳穴埋豆、穴位按摩、隔物灸等中医护理技术对骨折卧床患者进行干预可有效预防患者便秘的发生,具有操作简便、效果显著等优势,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耳部中脘卧床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要想肠胃功能好 按摩中脘不可少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耳部用药安全须知
穴位贴敷良附丸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铜绿假单胞菌耳部感染临床研究
针刺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验案一则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
银屑病患者外耳部皮疹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