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68 例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2019-09-06 00:32翟艺恒崔晓丹
智慧健康 2019年22期
关键词:胎儿孕妇饮食

翟艺恒,崔晓丹

(河南省许昌市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0 引言

相关研究[1-3]指出,我国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大约为1%-5%。妊娠期糖尿病病情较为复杂,孕期感染、流产、羊水过多、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等并发症产生风险较大,直接造成胎儿畸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胎儿宫内窘迫等,病情严重者会导致母婴死亡。实施针对性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血糖控制、妊娠结局优化等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4-6]。现阶段,临床护理干预往往存在方法不妥当、模式单一、时间不连贯、效果差强人意等一系列问题。鉴于此,本研究尝试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并选取特定对象验证其有效性,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2018 年妇产科收治的136 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通过临床症状将其判定为妊娠期糖尿病,签订了本次研究的同意书。其中平均年龄(28.4±2.8)岁,平均孕周(31.6±3.5)周,空腹血糖水平为(7.8±0.5)mmol/L。按照抽签方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孕妇相关资料较为相似(P>0.05),不会影响研究结果统计的准确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将糖尿病相关知识介绍给孕妇,并监测其血糖变化情况,嘱咐其严格遵照医嘱服药。研究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操作为:

1.2.1 健康宣教

对孕妇的文化程度予以充分了解,基于其认知情况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介绍妊娠期糖尿病病因、发病机制、危害、治疗方法及依从性的必要性,耐心地解答孕妇及家属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并有意识地纠正孕妇错误认知,强化其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从而积极配合临床工作。同时,采取发放宣传手册、播放视频等方法,引导孕妇对妊娠期糖尿病知识进行系统全面掌握,并认识到服药药物的各注意事项。

1.2.2 心理护理

积极同孕妇进行沟通交流,对孕妇的孕产史进行细致了解,引导孕妇将内心的担忧与顾虑积极诉说,用心安慰与鼓励孕妇,以临床治疗讲解消除孕妇内心的各种顾虑,有效改善其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积极、轻松地应对疾病,提高临床依从性。同时,邀请已经顺产的孕妇进行现身说法,增强其疾病自信心,并注意同孕妇丈夫进行沟通,要求丈夫用心安慰与理解孕妇,促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避免出现不良情绪[7]。

1.2.3 饮食干预

医务人员采取观看教育视频、课堂讲座、发放饮食知识宣传手册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饮食知识宣教,促使患者掌握科学的饮食方法,养成合理的饮食顺序习惯。进餐前,先使用少量的新鲜蔬菜,然后再摄入主食,食用时应细嚼慢咽,不得狼吞虎咽。告知患者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坚持少荤多素、少细多粗、少吃多餐的原则,不得使用大量油腻的食物,形成清淡饮食的习惯。对于食物类型而言,不得食用大量的高淀粉食物,进食时应对主食摄入量予以合理控制,多食用粗粮以及杂粮等。同时,基于营养指南,为孕妇编订针对性饮食食谱。嘱咐孕妇将每餐进食时间、食物种类、量及每天血糖指数等信息予以如实记录,并以微信的方法将其发送给责任护士,护理人员则基于血糖变化情况合理调整饮食方案。

1.2.4 运动指导

科学的运动有利于提高机体细胞使用胰岛素的效率,增强身体素质,降低体重,有利于维持人体中血糖水平。对于妊娠糖尿病孕妇而言,应制定相适宜的运动计划,预防运动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症状。建议孕妇尽量选择慢跑步或散步等有氧运动,每天至少锻炼2 次,每次锻炼时间不得低于半小时。规范运动的时间、强度与频度,保证晚餐后1 h 开展30 min 的有氧运动。另外,嘱咐孕妇定期接受门诊指导,基于饮食情况调整运动量,并测量能量是否处于平衡状态,避免病情反弹。

1.2.5 用药指导

为了能够有效保障妊娠孕妇及胎儿的安全,妊娠期用药应贯彻执行如下原则:(1)妊娠早期(三个月内)应尽量不得服用任何药物。这一时期的胎儿器官正处于高度分化时期,对于药物十分敏感。如果必须需要服用药物,药物应选取指征明确、疗效显著、妊娠期推荐的药物,不得服用C、D 级药物。如果病情急需服用对胎儿有害的药物,应考虑终止妊娠,然后再用药;(2)采用单药品、低剂量、短疗程治疗。在确保临床效果的基础上,如果单独服用一种药物有效,则不得联合用药;如果服用小剂量药物有效,则不得服用大剂量药物;治疗疗程越短越好。(3)谨慎选用药物。在对孕周进行全面了解后,对于临床效果相同的各种药物,尽量选择对妊娠孕妇及胎儿危害最小的药物;如果疗效较佳的老药,应避免选择尚未验证是否对胎儿存在不利影响的新药。大多数新药虽然通过动物实验证实不存在导致畸形的因素,但是在临床试验中尚未确定其安全性。(4)需用则用,避免需用而不用。对于生命岌岌可危的孕妇,虽然所需药物对胎儿有害,但是也必须实验。(5)中成药及中药应根据说明书中妊娠妇女“慎用”或“禁用”执行。

针对需要接受药物治疗的孕妇,护理人员应向其详细讲解药敏反应、不良反应,告知其一旦出现不适感应迅速到医院就医,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法。同时,对于需胰岛素治疗的孕妇,护理人员应嘱咐孕妇随时携带糖类含量较高的食物,一旦产生低血糖症状则迅速补充糖分,确保水电解质处于平衡状态,不会对胎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影响。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两组孕妇母婴结局进行统计分析,如实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调查数据值以SPSS 18.0 统计学软件给予处理,临床观察指标采取s)、%表示,经t、χ2检验,P<0.05 代表有统计学差异(P<0.05)。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妊娠结局对比

据统计得知,研究组不良结局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孕妇妊娠结局对比[n(%)]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对比

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孕妇各项指标对比s,n=68)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孕妇各项指标对比s,n=68)

images/BZ_153_218_2897_2270_2999.png观察组 11.24±1.27 7.04±1.02 17.84±1.20 8.81±1.21 8.90±1.67 5.68±1.34对照组 11.26±1.30 9.61±1.03 17.61±1.27 13.22±1.08 8.85±1.56 6.87±1.46 t 0.324 7.698 0.547 15.474 0.877 4.654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属于妊娠期典型的合并症状之一,在妊娠期间,在胎盘的影响下孕妇机体分泌出大量的激素类物质,对于胰岛素功能予以强烈抵抗,使得胰岛素比较匮乏,从而出现糖尿病症状。妊娠后,孕妇患上糖尿病则称为妊娠糖尿病,当孕妇存在这些症状时,不良情绪较为严重,胎儿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增加围产期母婴并发症的风险,改变妊娠结局。临床上的常规护理,虽然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然后孕妇依从性较差,难以对病情进行动态监测,无法实施出院后的康复指导,无法满足孕妇保健需求[9]。综合护理干预,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健康教育,有效缓解孕妇不良情绪的同时强化其疾病认知力,从而有效强化依从性[10]。同时,配以针对性有效的饮食指导、运动干预、药物指导等措施,可有效预防围生期并发症的产生。因此,对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而言,在接受有效的治疗的同时,应配以早期综合护理干预,以此来有效控制血糖,并优化妊娠结局,保障母婴安全。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妊娠结局优于对照组(P<0.05),这充分证实了综合护理干预对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必要性,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然而,本研究所选取的病例有限,为了验证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有效性,还需开展大样本研究。

猜你喜欢
胎儿孕妇饮食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双主动弓1例
春节饮食有“三要”
胎儿脐带绕颈,如何化险为夷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我有一个“孕妇”爸爸
孕妇睡觉会压到孩子吗
孕妇接种疫苗要慎重
MRI在胎儿唇腭裂中的诊断价值
产前检查“高危”孕妇别忽视
孕期适度锻炼能够促进胎儿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