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视问题”之问

2019-09-07 09:01梁文懋
党史文苑 2019年8期
关键词:关键导向解决问题

梁文懋

当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在全党如火如荼开展,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要始终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务求取得最好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西时提出了“在新长征路上,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再创佳绩”这一“时代之问”,这是全省党员干部在主题教育中必须答好的“时代答卷”。

要答好这份“时代答卷”,检视问题是关键,只有把问题查实了、找准了,才能精准施策,求得实效。然而,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在检视问题过程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回避问题、漠视问题,或者把问题当成错误的认识误区。要真正实现“检视问题”到位,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搞清楚什么是“问题”。辞典中对“问题”的解释有四个义项:一是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二是须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三是关键、重要之点;四是事故或麻烦。总的来说,问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检视问题是实现目标任务必经的诊断阶段。通俗地讲,问题是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困难、障碍,检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条件。党的事业发展道路上所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和曲折都可以归为党遇到的问题,我们党正是在克服种种困难的斗争中,不断自我完善和强大起来的。

其次,要准确理解、把握“问题”和“错误”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在于善不善于发现问题,敢不敢于正视问题。日常工作中,不少人简单地将“问题”等同于“错误”,一谈问题就心存顾虑、极为谨慎,常常出现避重就轻、避实就虛,甚至避而不谈、绕着问题走的情况。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以至不出问题。问题本身并不等于错误,但如果一味回避问题,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就有可能演变为错误。漠视问题往往会造成严重后果。所谓防微杜渐,讲的就是避免小问题酿出大麻烦;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讲的就是问题和错误之间的转化关系。

第三,要充分认识坚持问题导向的积极意义。检视问题、解决问题,是谋事成事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了解民情、掌握实情,搞清楚问题是什么,症结在哪里,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一条重要方法论。坚持问题导向,目的就是为了化解矛盾、克服困难、消除障碍,最终精准解决问题。无论是主题教育,还是民主生活会、干部考察等等,都能够通过问题导向,找出差距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最终达到补短板、促提高的效果。

西汉礼学家戴圣在《小戴礼记·学记》中说:“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检视问题抓到位,把问题找实、把根源挖深,明确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切实把问题解决好。只有准确认识、正确对待“检视问题”,努力坚持问题导向,提高政治站位,从发展全局上查找问题,高标准找差距、严要求抓落实,不负初心,补齐短板,认真答好“时代之问”,才能够确保主题教育实现高质量有特色走前列。

猜你喜欢
关键导向解决问题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硝酸甘油,用对是关键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高考考好是关键
“偏向”不是好导向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生意无大小,关键是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