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空间环境设施设计研究

2019-09-08 11:49王琳琇刘天琦
神州·下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古运河镇江市

王琳琇 刘天琦

摘要:城市滨水空间是市民重要的交往活动场所。滨水设施是创造怡人滨水空间的重要要素,一般归纳于城市家具的研究范畴。镇江市古运河是城市文脉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对其历史区位、交通网络、人群结构、环境设施现状等评析,评估现存问题并结合地域文化提出可行的更新策略,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们滨水活动的需要,并发挥环境设施的文化功能。

关键词:滨水空间;环境设施;镇江市;古运河

引言:

城市滨水景观的构成离不开滨水设施,滨水设施包括休闲设施、照明设施、导向设施、雕塑小品等,起到引导及阻隔行为、划分空间、美化环境等作用。镇江市古运河是城市开放空间的载体,通过在古运河滨水设施设计中融入人性化理念及地域文化因素,可以塑造古运河滨水空间景观的特色,使空间引发活力,使活动强化空间,对提高古运河滨水带的使用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1.镇江市古运河概况

1.1历史区位

镇江市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是一座典型的港口城市,古有“京口”、“潤州”之称,是古代重要的水上交通要道;现有“江城”之称,长江与古运河与城市的兴衰连接与共,共同见证了镇江的发展。镇江市古运河呈带状穿过市区,流域面积80.81 km2,全长17.43km,西起京口闸,东接谏壁三岔河口,相连于京杭大运河,如今承担着镇江市水位调节、排涝防洪、观光游览、文脉传承等功能。

1.2交通网络

古运河位于镇江中心城格局规划“一体两翼”中的主城区,在主城“一核四区”的体系中主要穿过主城核心区和丁卯新城片区,有多条城市干道穿越古运河道,自西向东分别是中山东路、解放路、焦山路、谷阳路、智慧大道、左湖路。运河风光带内部道路系统为三级结构:单向曲线结构的主游览道路、网状结构的次游览道路和局部游步道路。此外,众多桥梁横跨古运河,是其交通流线的重要节点。

1.3分段规划

古运河被划分为“上段—古韵之河、中段—休闲之河、下段—生态之河”3个特色段。上段为平政桥至周家河口,河道穿城绕山,点缀在其中的有珍珠广场、河滨公园等;中段为周家河口至经十四路,包括“三区十景”等景观,注重人性化设计及人的参与,旨在通过景观设施的设置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下段丹徒闸至谏壁三岔河口,主要为水利设施。

2.古运河环境设施现状与问题研析

2.1.现状分析

(1)构成类型

古运河环境设施构成类型较为丰富,包括亲水、休闲、服务、导向、绿化、运动、装饰设施等。其中亲水设施包括桥体、亲水平台、汀步等;休闲设施包括廊架、座椅、亭子等;服务设施包括灯具、垃圾桶、自行车架、广告牌等;导向设施包括导向标识、景墙、栏杆、缘石等;绿化设施包括花架、花台、花箱、花盆等;运动设施包括康体运动器械、休闲步道等;装饰设施包括景观装置、雕塑小品等。

(2)功能特性

根据古运河3个特色段规划,每一段的设施功能也有所侧重。其中上段多为供周边居民休闲的滨水廊道、休闲座椅等;中段是古运河风光带建设的重点区域,也是古运河滨水设施最丰富的区域。此段多为供居民及游客进行停留、观赏、运动、休闲并提供引导的环境设施,注重人的参与性,如各式亭廊、桥体形成一个个半开敞空间,起到观赏作用的同时满足人们休闲时安全的心理需要;下段多为水利工程设施,现可供人们展开滨水活动的设施较少,是需要加强建设的区域。

(3)人群结构

古运河周边以居住用地、商业金融用地、公共设施用地为主,南山风景区、禹山风景区、横山风景区分别在古运河西南部、北部、东南部,包围着古运河,为其周边游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古运河的人群结构除了本地居民之外,还包括外地游客。就本地居民而言,以运河广场为中心区,沿岸人群构成丰富多样,包括儿童、青年、中年、老年人。

2.2.问题评估

(1)维护不当,设施老化

中段多处环境设施已经出现破损,有的甚至完全损坏,包括休闲座椅、运动器械、垃圾桶等基本设施,以及照明设施景观路灯,在夜晚可能产生较大的安全隐患。

(2)吸引力弱,使用率低

古运河的河道较窄、岸陡水深,且多处河岸两侧建设了居民区,使部分穿越其中的亲水区域较为狭窄,缺乏必要的导向设施,如沿河堤岸的照明设施、指示牌等,使古运河景观带的连贯性受到干扰,使用率不高。

(3)无障碍设施缺乏

道路与堤岸间没有设置无障碍通道,现有设施中也鲜有适用于特殊人群的设计,不利于特殊人群展开日常的滨水活动,缺乏人文关怀。

3.古运河环境设施更新与发展策略

3.1.更新要点

(1)完善基础设施——满足基本滨水活动需求

滨水活动最大的特点即为亲水性,完备的基础设施是人们展开滨水休闲活动的基本保障。滨水基础设施包括亲水品台、休闲座椅、景观廊架、垃圾桶、照明灯具、导向标识等。在进行古运河滨水环境设施更新时,应首先对不同区段主要的滨水行为需求展开详实的调研,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在设施建成后需要进行定期维护,对损坏的基础设施及时修补或更换。

(2)丰富设施种类——提升参与度与使用率

2017年《“精美镇江”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形成了“一环、一带、两片、四网络”的建设重点,“一带”即古运河风光带。现古运河环境设施的使用率较低,参与人群多为中老年及儿童,年轻人较少。为增加人们进行滨水活动的意愿,应丰富设施种类、扩大受众群体,如具有特色的文化互动装置等,以提升古运河对本地居民及游客的吸引力,使人们得到精神层次上的愉悦与满足。

(3)强化人文关怀——引入无障碍设计

障碍包括移动障碍、复杂动作障碍、信息障碍等。其中信息障碍在环境设施设计中却常常被忽视,主要指视力、听力、语言障碍等,有声红绿灯即为针对视力障碍进行的设计。在古运河环境设施更新当中,应更加注重对“人”的因素进行充分考虑,通过设计消除和减轻特殊人群的需要。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特殊人群不仅包括残障人士,老年人、孕妇、婴幼儿在一定情况下也属于无障碍群体的范畴。

3.2.发展策略

(1)提升设施设计价值,塑造古运河文化标签

滨水环境设施存在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其中使用价值包括直接价值如休息,间接价值如景观装饰;非使用价值主要指文化价值如传播价值,存在价值如场所精神的营造等。非使用价值日益收到重视,即在实用的基础上展现当地的历史文脉,成为城市文化标签的一部分。2018年《镇江市古运河保护规划(征求意见稿)》编制完成,指出“古运河是镇江市级重要河道,也是重要的历史文化河道。”对于古运河来说,物质文化资源的核心是运河孕育的城市风貌,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核心是京口文化,这两者也正是树立古运河文化标签的精髓所在,是古运河滨水设施文化价值提升的重心。

(2)引入现代科技手段,构筑信息化环境设施传播渠道

信息化环境设施包括导向设施、广告宣传栏、文化展示屏幕等。信息化设施进行影音宣传,相比传统静态图像传达的信息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可使旅游者对古运河形成较为深刻的认知形象。此外,旅游者通过观赏风景及使用古运河风光带中具有文化特质的环境设施,会形成一个综合的复合形象,复合形象体验的感受将影响其是否愿意再次游览或推荐他人游览。此外,信息化环境设施传播渠道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网络对古运河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增强其知名度與影响力,增强本地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结语

城市滨水环境设施的设计,不在于造型或色彩的独树一帜,而是通过合理的设置,对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人与场所之间的情感互联、场所与城市之间的文脉互通都带来强大的促进作用。在使用价值方面,良好的古运河环境设施设计除了可为人们提供基本的滨水活动保障外,还可以美化古运河风光带的整体形象,为其建设提供点睛之笔;在非使用价值方面,富有人文关怀与地域文化特质的环境设施设计,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内增强人们对运河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对外增强地域文化的可识别性与独特性,对滨水空间及城市的建设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洁,谢涵笑.城市水与人——浅论提升城市滨水空间吸引力的人性化设计[J].华中建筑,2013 (2):92-96.

[2]王浩民.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综述[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 (12):62-65.

[3]王美达,杨庆峰,赵秋雯.关于城市滨水景观共享性设计的思考[J].工业建筑,2009,39 (2):135-137.

猜你喜欢
古运河镇江市
统编语文教材八(上)第六单元拓展阅读
扬州民间乐舞文化探究
基于生态理念的古运河景观设计
A Kind Teacher
扬州市古运河滨水景观的设计研究
吃虾记
大运河镇江段文化旅游建设研究
历史脉络视角的扬州古运河遗产特征及文化识别
艺林雅苑
古运河旁的江北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