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要素流动障碍 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2019-09-08 06:41丁炜
杭州 2019年29期
关键词:圈内都市流动

丁炜

要素流动是指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人才、技术和信息等在都市圈内的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和经济腹地等多级分层空间配置和扩展。各城市因区位和发展水平不同,要素存量和增量差异较大,都市圈内要素流动互补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杭州都市圈中,杭州具有较大的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优势,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则明显不足;而都市圈的外部圈层和经济腹地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因此,杭州都市圈要打造成长三角金南翼的增长极关键在于推动要素市场一体化,形成都市圈要素自由流动新格局,为杭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杭州都市圈要素流动的主要障碍

杭州都市圈建设已经历时十二年,各方面的协作全面启动,但都市圈内要素流动仍存在一些问题。

行政区划经济。杭州都市圈包括杭州、湖州、嘉兴、绍兴、黄山和衢州六市,是我国为数不多的跨省际行政区都市圈之一。由于行政区划经济限制了圈内横向要素流动和整合的需求动力,直接影响圈内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统一的要素市场的形成。

存在产业同构。从产业发展进程来看,除了杭州和黄山,其他杭州都市圈城市都还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第二产业基本占主要地位,产业同构现象严重,未形成产业结构梯度层次,圈内竞争过大,产业集群、规模经济和圈内经济一体化所需的要素流动很难形成。

单向流动突出。杭州都市圈内各个城市的要素禀赋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杭州的能级比其他城市高出很多,生产要素的虹吸效应也强得多,要素流动的单向性、集聚性明显,反向的流动则很少,要素流动客观上存在动态不平衡。

促进杭州都市圈要素流动

的实现路径与领域

通过生产要素的跨城市流动,实现生产要素禀赋的优势互补,是促进杭州都市圈产业转移和协调发展的必要途径。

发挥生产要素禀赋。杭州都市圈各城市必须立足现实的要素禀赋结构,充分发挥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把要素特色转化为区域特色、产业特色、经济特色,实现都市圈内优势互补,加快经济一体化的快速、高效增长。

遵循要素市场机制。杭州都市圈各城市要发挥公共服务功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价值杠杆为手段,通过促进城市间生产要素的集聚与扩散,让要素流动实现优化配置,从而产生最佳经济效果。

配合产业梯度转移。杭州都市圈各城市要主动选择主导产业和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新技术、资本、人才、管理等要素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之间的流动。

实现多方合作共赢。杭州都市圈是一个经济联合体,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合作的前提应是双方或多方都受益。因此,都市圈的要素流动要坚持共赢原则,协调发展,达到圈内平衡。

促进生产要素流动的主要领域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和完善要素配置的路径和机制,使要素资源能在杭州都市圈各城市之间及城市与农村之间自由流动。

人才要素流动。都市圈能级越高人才流动就会呈现“高位运转”。杭州积极承接都市圈其他城市人才和劳动力的溢出,率先实现人才户籍准入和同城化互认,打破人才流动及分工的制度性障碍。加强都市圈内人才交流合作,相互之间的人才流动从单向走向多向,促进人才集聚、合理分布和社会融合。

资本要素流动。利用好民营资本优势,鼓励民间资本自由流动,系统推进玉皇山南基金小镇、钱塘江金融港湾金融资本跨区域有序自由流动,培育区域性股权市场,有效地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整体资本效益的最大化。以政策为动力,完善国有资本市场,降低对资本要素的依赖性,依托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升级。

技术要素流动。强化杭州创新极核功能,推动区域技术协同创新。将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和滨江高新技术开发区作为创新要素重要溢出平台,按照“研发在杭州、制造在圈内;孵化在杭州、转化在圈内”的思路,积极整合杭州都市圈科创资源,加速浙江大学、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之江实验室等新型创新平台与各城市科研机构合作,完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

加快要素流动的六个对策措施

杭州都市圈是长三角金南翼的重要引擎,也是全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杭州都市圈各城市之间只有密切合作、协调发展,创造要素流动的政策环境,才能让都市圈發挥应有的功能,实现区域内的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

充分发挥杭州主导作用。作为都市圈内唯一的中心城市,杭州要充分发挥“集聚-辐射-带动”的龙头作用,站在战略高度,充当要素流动的主导者和协调者,改变杭州极化的要素流动单向增长方式,引领其他城市的发展活力,助力都市圈经济转型。杭州在要素流动过程中还应坚持共赢原则,以都市圈金融、物流、信息和研发中心为依托的现代服务业为载体,发展具有先导作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加强创新要素的圈内整合,实现要素整合的高效益。

加快形成要素统一市场。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在区域的频繁流动是都市圈开放性的外在表现形式。生产要素市场发育是影响杭州都市圈产业梯度转移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杭州都市圈各城市的具体情况来看,杭州的生产要素市场相对更为完善,而其他城市要素市场的建设相对落后。为提高生产要素在都市圈内的配置效率,要营造要素自由流动的市场环境,加快培育生产要素市场,尤其要大力促进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促进生产要素在圈内流动。

放大产业转移互动效应。在杭州都市圈中,既存在杭州向其他地区进行产业转移时伴随的资金、技术要素的流动,也存在着其他地区向杭州进行第二产业、服务业转移时所伴随的劳动力要素的流动。这种生产要素流动对于杭州都市圈各城市都是有利的,不但能实现生产要素的互补性,而且能进一步推动各城市间的产业转移,实现杭州都市圈产业结构的整体优化。

加快都市圈大交通建设。要素流动,交通先行。一是构筑高速公路网络。“十四五”期间重点建设第二绕城、中环、杭绍甬高速等,打造圈层高速走廊,延伸杭州都市圈陆路交通的辐射能力。二是加快城际高铁建设。加快建设“一心八射”城际高铁,形成都市圈轨道交通骨架网络,实现中心城区地铁网与城际铁路网等交通网的互联互通。三是加快火车西站建设。围绕杭州火车西站综合性交通枢纽,加快杭黄高铁北线、商合杭(杭义温)高铁、武杭高铁和沪杭城际的建设,构建杭州都市圈高铁辐射带,拉长杭州经济腹地纵深,带动都市圈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

打造高质量发展经济带。依托G60科创走廊、杭绍甬高速发展带、杭徽高速发展带、杭新景高速发展带等,促进横向经济联合及各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协作,形成经济共振。G60科创走廊是杭州都市圈南向的主要物流通道和产业转移带,延伸杭州都市圈南向辐射能力,进一步缩短与经济腹地的空间距离。杭绍甬高速发展带是跨越杭州湾和钱塘新区的重要通道,贯穿绕城、中环和第二绕城,东部的集疏运意义重大,增强宁波、舟山港口对杭州都市圈大宗物流的扩散能力。杭徽高速发展带(含千黄高速)是一条国家级旅游黄金通道,“十四五”期间千黄高速打通后会进一步加快杭州与皖南的互动与融合。杭新景高速发展带是连接衢州的主要物流通道,为赣东北资源向杭州的集聚提供便捷条件。

建立区域战略统筹机制。在杭州与绍兴、嘉兴、湖州签订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的基础上,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加快要素流动促进区域协作,建立以杭州为中心城市引领都市圈联动发展新模式和圈内各城市创新要素流动畅通新机制,采取积极措施推动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在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人才培养、资金流动、信息服务等方面形成密切合作,引导科技资源按照市场需求优化空间配置,促进创新要素充分整合,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作者系杭州智库经济事务所主任、杭州民革经济专委会主任、杭州市政协委员

猜你喜欢
圈内都市流动
你不在
望木星(太阳系最大行星)
“打针”
流动的画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