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阅读的视觉传播模式及效果研究

2019-09-09 07:46李颖刘华玉
出版科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阅读体验

李颖 刘华玉

[摘 要] 屏幕阅读媒介一定程度上继承了纸质媒介的视觉元素和版式设计,同时在阅读方式上发生了重大转变。为了探索屏幕阅读环境下用户视觉认知和体验的全新方式,本文基于诺曼普遍体验层次理论研究用户屏幕阅读的视觉认知方式。在此基础上对屏幕阅读的视觉传播模式进行总结,并通过对纸质阅读和屏幕阅读的测试调查与对比实验,研究屏幕视觉传播模式下的阅读体验与传播效果。研究结果对屏幕阅读媒介的内容和视觉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屏幕阅读 视觉传播 视觉浏览 阅读体验

[中图分类号] G43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9) 04-0063-07

[Abstract] Screen reading media inherits visual elements and layout design to some extent,and its reading mode has changed a lo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brand new way of users visual cognition and experience under screen reading environment,this paper researches the visual cognition of screen reading based on Normans Hierarchical Theory of Universal Experience,summarized the visual communication model of screen reading and researches the reading experience and communication effect under the screen visual communication mode. The study result take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to the content and visual design of screen reading media.

[Key words] Screen reading Visual communication Visual browsing Reading experience

移动互联网时代,跨平台、多屏幕消费已成为用户媒介接触的新常态。跨屏使用行为调查显示,98%的人同一天至少使用两个屏幕,其中90%的人经常连续使用多个屏幕来完成同一任务[1]。从大屏到小屏,从显示屏到交互屏,数字屏幕越来越注重效果性与功能性。移动屏幕的发展使得屏幕真正延伸到个体的私人空间,数字阅读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据2018年4月发布的《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结果,手机和互联网已成为我国国民每天接触媒介的主体,其中“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3.0%”,占据现有阅读方式的主流[2]。屏幕为人们带来信息服务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信息阅读上的一些困扰,如信息记忆的碎片化,滚屏操作增加认知困难等。从纸质阅读到屏幕阅读,人们的阅读方式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导致这种变化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影响屏幕阅读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基于以上问题,本文结合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方法,在国内外数字阅读和视觉传播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基于阅读对比实验,展开对屏幕阅读传播模式和效果的研究,探析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为屏幕阅读媒介的内容设计和视觉设计提供些许参考。

1 屏幕阅读及视觉传播相关研究

为了提升阅读体验和阅读效果,国内外学者针对数字阅读的影响因素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涵盖阅读材料、阅读导航技术、阅读者的数字素养等诸多方面。土耳其学者凯斯金(Keskin)等通过逻辑(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数字阅读素养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阅读态度对数字阅读有着重要的影响[3];美国康乃狄格大学学者茱莉·科里奥(Julie Coiro)通过研究首次提出成功的互联网阅读经验同时涉及先验知识、推理策略和自我调节过程[4],他对互联网阅读的研究为数字阅读领域奠定了基础,对屏幕阅读的视觉认知过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国内数字化阅读研究领域提出“浅阅读”“泛在阅读”等概念,学术界已深刻认识到数字阅读给人类带来阅读方式的变革和数字学习环境下的挑战,积极探索影响持续阅读、深度阅读和阅读效果的深层原因。万国霞(Guoxia Wang)等通过研究发现,心理比较和实施意向对持续阅读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5]。华风霞提出,数字阅读环境下的阅读心理在动机、选择、态度和认知等层面出现一些不利于深度阅读的倾向,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6]。

屏幕阅读视觉传播领域,国外的研究主要有阅读材料、阅读方式和视觉设计等对视觉传播及阅读效果的影响。阅读材料方面,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学者伍迪(Woody)等通过文本阅读和电脑屏幕阅读的对比研究,指出纸质阅读比屏幕阅读的理解效果更好[7]。姜海在研究中指出移动应用界面具有一定的认知刺激的功能,形成屏幕阅读认知行为体验全新的情境模式[8]。视觉传播研究是屏幕阅读视觉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美国学者李(Lee)等研究了文字方向、屏幕尺寸和字符大小等因素对视觉传播效果的影响[9]。林欣以《低科技艺术计划+郑达》一书为例,研究了屏幕“悦读”体验元素在纸质读物中的创新应用[10]。本文的研究从屏幕阅读的视觉认知方式出发,通过对屏幕阅读视觉传播模式的研究,探討屏幕阅读视觉元素对阅读效果的影响,进而指导屏幕阅读内容的视觉设计。

2 屏幕阅读的视觉认知方式

大量研究证明阅读实际上是包含多重复杂系列的一种认知过程,既有着“低水平”的眼睛运用,也有着“高水平”的认知加工活动[11]。诺曼在“情感化设计”研究中将人类对于外界事物认知反应的大脑活动划分为三个层次: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12]。基于这一理论,屏幕阅读的视觉认知活动是由本能层的视觉感知引发行为层的信息交互,进而引发反思层面的思维活动和心理活动的过程。

2.1 屏幕阅读的视觉感知

网络信息和屏幕呈现的特点使得人们的阅读行为总是处于一种虚拟和变化的情境当中。屏幕阅读的信息干扰使得用户难以专注于阅读内容,屏幕阅读的用户能够接收到更多的信息,却只能对少部分信息进行深度和持续的关注。屏幕世界的海量信息对于用户感官的刺激,用户对于屏幕的信息感知方式更多表现为视觉浏览。视觉浏览具备视野上的广泛性,然而视觉深度难以聚焦于一般内容,导致信息阅读的碎片化、视觉记忆的转瞬即逝,只有用户真正感兴趣的内容才会引起足够的关注。

美国著名网站工程师雅各布·尼尔森(Jakob Nielsen)博士通过对200多名网络用户阅读习惯的研究发现,用户在浏览网页时,呈现出F型浏览趋势: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浏览。谷歌根据这一研究结果设计了著名的搜索页“金三角”[13]。这一研究结果同样适用于手机屏幕浏览。可见屏幕阅读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而这种内在的规律影响了用户对信息的认知和感受。相对于纸质媒介“学习”性的阅读,屏幕浏览更像是在“发现”,在海量信息中锁定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投入进一步的关注。

2.2 屏幕阅读的信息交互

用户对于屏幕内容的关注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带有明确信息需求的搜索与关注;另一种是漫无目的的随意浏览。两种情况下的用户视觉行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前一种视觉行为是由大脑引发的主动关注,而后一种视觉行为是由眼球引发的被动关注,被动关注时用户视线受到屏幕视觉元素的引导更为明显,屏幕中醒目的大小、颜色、运动等都会对用户的视觉注意产生影响,引导其关注相应内容。从信息传播的过程来看,屏幕阅读不是单向的信息接收,由于阅读过程中的滚屏、翻页、点击等操作,用户的阅读行为是一个人机互动的过程,是一个信息选择和交互的动态过程。

2.3 屏幕阅读的视觉认知方式

视觉认知是指人的视知觉对于信息的认识、加工、处理和传播过程。从纸质阅读到屏幕阅读,用户的视觉认知方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主要表现为信息交流方式和理解方式的转变。

信息交流方式的转变。人们对视觉信息的接收方式由单向传播转变为互动传播,实现了阅读过程的交互体验。触屏技术的发展增强了阅读体验的交互性。常见的触屏基本操作有滑动、点触、捏合、拧转等,触屏方式有单点触屏、两点触屏和多点触屏等。由触屏基础事件触发屏幕连锁反应,引发界面信息更新。伴随着滚屏、屏幕缩放、滑动、点触等交互操作,用户与屏幕进行互动的信息交流,阅读不再是简单的“看”,而是一种卷入其中的互动体验。

理解方式的转变。从麦克卢汉对“冷媒介”和“热媒介”[14]带有探索性的描述来看,传统的纸质阅读需要读者想象和参与的程度更高,相对较“热”。而屏幕阅读具有较强的视觉引导和互动性,用户沉浸在海量信息的包围和交互体验中,参与想象和思考的程度就没那么高。在此情境下用户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更加依赖于信息的呈现方式:率先抵达用户视线的内容受到较早关注;而能够吸引和抓住用户视线的内容得到较多关注。

3 屏幕阅读的视觉传播模式

移动阅读在阅读内容、阅读策略、阅读素养及阅读习惯等方面的变革,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模式[15]。这一视觉模式的形成由界面元素表达形式的改变、全新的媒介体验语境和全新的阅读体验形式共同决定。从屏幕元素的视觉符号表达、屏幕世界的新增语素表征到屏幕阅读的全新体验方式,阅读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3.1 屏幕阅读的视觉符号表达

从纸质阅读的“图”到屏幕阅读的“像”,屏幕阅读的视觉语素增加了空间、时间、运动、声音等内容。屏幕媒体的视觉符号特征,引导着用户的外在视觉活动与内在心理活动。根据格式塔心理学,屏幕阅读的符号表达有着一定程度的整合、组织和完形能力,而基于这一阐释能力的视知觉认知,通过文字功能、色彩表达、图像空间和界面结构几个方面来实现。

文字功能:在内容为王的信息时代,文字无疑是传达视觉意象的重要符号。作为精确信息获取方式和阅读主体的核心功能,文字信息获取能力依然显示着阅读主体的认知水平。用户通过文字理解视觉意象的内核内容,掌握视觉意象所要传达的信息。屏幕中的文字呈现出较强的层次感,其表意性不仅仅在于文本内容,还与其他的外在特征有关,研究表明,人眼对于不同屏幕文本大小舒适度的感觉有所不同,这与屏幕的类型、尺寸、像素有关。相关研究表明,手机屏幕字体显示1.58见方大小的文字对于人眼来说舒适度最好[16],可以通过换算公式得出手机屏幕的最佳显示大小,其换算方法为(文字物理宽度×屏幕宽度像素个数)/(屏幕物理宽度)。文字大小本身也是文字内容意义的表征。以屏幕匹配字体为基准,采用不同的字体大小对不同重要级别的内容进行显示,对于用户的视觉和心理具有明显的引导性。例如,常见5.5英寸1920×1080屏幕字体显示大小的设定,如表1所示。不同大小的文字显示出文本内容的重要程度,引起用户视觉不同程度的注意。

色彩表达:色彩有着明显的视觉提示和心理暗示作用,色彩的心理感知功能建立在生理认知基础之上。大脑对颜色信息的加工通道对不同属性的色彩存在认知上的差异。而人机交互过程中的色彩心理感知源于视知觉对颜色的信息加工过程。经典色觉理论根据波长将颜色分为冷色调和暖色调,二者对人的视知觉和心理有着不同的影响。例如,麦当劳App界面以高饱和度的红色和金黄色传达着热情洋溢、积极向上的视觉心理感受,QQ空间以天蓝色传达青少年群体的青春活力、易于表达的特点,微信以更为沉稳大气的中绿象征更为成熟的成人生活群体。南希·吉斯通(Nancy J Stone )等人通过实验研究表明,工作场所不同的颜色环境对工作绩效有不同的警醒程度[17]。屏幕视觉设计通过颜色差异的警醒特性,实现用户界面提示和引导的功能。

图像空间:图像的直观性提升了信息传播的效率,這也是很多用户喜欢浏览图片和视频的原因。屏幕媒体的“图”一般包括图片、图形、图标,而“像”则包括动画、影像、交互空间等。屏幕空间中的动态图像是基于时间流动和空间变化的视觉呈现。图像所包含的色彩、空间、光、肌理、时间、运动等视觉语素对用户的视觉注意有着强有力的吸引,更为重要的是图像传达了更为丰富、全面、直观的视觉意象。相比于文字,图像传达具有更高的直观性、感染力和趣味性。追求视觉信息传达效率的极致案例是手机图形的扁平化设计,通过去除图像冗余装饰效果,凸显信息内核方式极致地追求用户视觉信息的获取与接收效率。

界面结构:格式塔理论认为,环境所拥有的一种被任何动物都能感知和使用的属性[18]。同样,屏幕环境具备诺曼(Norman)所提及的“感知示能性”。屏幕阅读以其界面环境的建构实现对用户感知的触发。其中,版式作为界面结构的重要设计元素,对用户的视觉心理感受有着明显的提示和引导作用。运动,作为屏幕界面环境的另一重要表达元素,对用户的视知觉及心理感受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相关研究表明,同一场景中,运动的视觉元素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此外,屏幕视觉元素的方向、亮度、布局等,在特定语境下也传达出不同的视觉意义,引发用户独特的心理感受,都是视觉意象的重要表征。

3.2 屏幕阅读的新增语素表征

屏幕阅读继承了纸质阅读的静态视觉元素符号,同时又增加了动态视觉元素内容,在运动和变化中增加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虚拟现实(VR)技术极大的拓展了阅读体验空间,而增强现实(AR)技术在阅读材料中的应用[19]将现实与虚拟空间融通。基于多媒体和影像技术的全新视觉元素,如动画、影像、虚拟现实空间等,都是基于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其表现出的时间与空间特征赋予屏幕阅读全新的意义和内涵,包含屏幕工具自身而展开的沉浸式情境阅读体验。

时间表征:屏幕媒体的运动视觉元素是由基于时间线的关键点动画建构的,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原理形成虚拟的运动表象。运动视觉元素的时间线是由一个个独立的时间点构成,作为运动属性变化的关键点,其表现为组成单元上的独立性和和延展方向上的连续性。其次,时间线具有一定的序列性,其播放或变化的内容严格按照预定的程序进行排序,形成固定序列的運动视觉印象。此外,屏幕空间中的时间还具有虚拟性,假设一定长度的时间,具备自身的属性(帧速率、长度),是现实时间的映射和模拟,其起点是任意的,由用户操作来决定。

空间表征:屏幕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展示空间,其本身具备一定的大小、厚度、形状(如平面、弧形、球形等),而作为互动联通的融合媒介,其信息展示空间可以是二维的、三维的甚至是多维的。一方面,建模和虚拟现实技术拓展了信息空间的展示维度;另一方面,影像虚拟现实技术和无线视频传输技术联通了屏幕内外空间及左右空间,例如AR技术可以将屏幕空间与现实场景相结合,打造内外联通的“虚拟+现实”场景,以及基于无线网络传输与连接技术的跨屏空间。

3.3 视觉传播模式总结

视觉传播是视觉对信息的传递、接受、理解的过程、特点和规律及传播效果[20]。视觉传播是以视觉认知为基础和前提,从视知觉到视感觉,通过对视觉符号的认知与理解,形成视觉思维的过程。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安妮·弗莱伯格(Anne Friedberg)教授认为,从非屏幕阅读到屏幕阅读,观看方式发生了本质上的改变,带给观众从认知方式到传播方式的变化[21]。屏幕阅读的视觉传播是一个综合信息刺激感官,介入屏幕媒介全新时空体验,引发内在反应和综合体验的视知觉感知过程,信息接收的效率和方式直接影响到视觉传播效果。其具体过程表现为由表征视觉意象的视觉符号刺激人的视觉感官,引发人的认知反应,进而引发其视觉、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过程,如图1所示。

4   屏幕阅读的视觉传播效果研究

为了研究屏幕阅读的视觉传播效果,将屏幕阅读与纸质阅读进行对比研究,笔者采用实验观测结合用户反馈的方法,对用户在不同媒介阅读情境下的视觉传播效果进行研究。

4.1 用户视觉注意研究

所谓视觉注意,是指人的视觉会过多 “关注”于场景中令人感兴趣的区域,而忽略环境中的其余部分的一种视觉特性。根据屏幕阅读视觉认知方式的研究,视觉注意属于感官刺激引发的本能层面上的认知关注。引起视觉注意的内容才能引发深入的学习和反思活动,因此视觉注意对屏幕阅读的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研究不同媒介阅读情境下用户的视觉注意情况,本文进行了第1组阅读对比实验。

(1)研究材料

阅读材料为2018年11月21日凤凰网首页新闻部分内容,该部分内容包含1个图片轮播效果、3个视频动图、6条重要标题和18条一般标题,动静结合、图文并茂且内容层次清晰,能够同时满足读者对纸质和屏幕阅读的基本要求。为了增强阅读效果,笔者对这部分内容作了重新排版和手机(1080P)网页的发布,使用的是网页原型工具(Axure RP),包括网页新闻图片切换效果和新闻视频加载的制作。

采取两种阅读方式:A4纸彩色打印阅读和手机屏幕阅读。通过两种阅读方式的测试与对比,对不同阅读方式下用户的视觉注意和阅读效果进行研究。

(2)阅读对比实验

被试对象为从我校动画、数字媒体、视觉传达3个招生水平相近专业的大二年级200多名学生中,通过视力测试、知识点阅读与试卷答题,并结合上一年度文化课成绩挑选出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且综合学习能力较好的60名同学,其中女生34人,男生26人。分为两组,每组30名同学,包括女生17人,男生13人。第1组进行A4纸彩打阅读,第2组进行手机屏幕阅读。分别对被试人群的阅读时间、视觉注意元素、记忆内容等进行调查、记录与分析。被试要求反馈的内容包括阅读时间(定时器记录)、阅读过程中首先注意到的视觉元素的先后顺序(问卷反馈)、阅读结束后对阅读内容加以回忆和描述(问卷反馈)。

其中阅读时间和视觉元素的关注顺序为被试平均结果;阅读记忆情况是被试测试结果对阅读内容的回忆,只要被试能够回忆出新闻标题大致内容,就认定为对新闻标题的有效记忆,阅读记忆情况为被试群体反馈结果的主要范围,排除少数极端情况。将被试反馈结果进行整理,如表2所示。

根据被试反馈,纸质阅读文字阅读花费的时间比屏幕阅读要多,且纸质阅读更为详细,屏幕阅读对文本部分的浏览更多的是“扫视”。

4.2 阅读效果研究

为了进一步研究用户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与记忆,本文进行了第2组纸质阅读与屏幕阅读的对比实验。屏幕阅读材料为央视新闻微博上选取的2018年12月3日的3条连续新闻;纸质阅读材料为这3条新闻的文档(word)版彩色打印。3条新闻内容分别为图2a)、图2b)和图2c)所示。

选择与实验1中相同的两组被试对象分别进行纸质阅读和屏幕阅读,并对阅读时间(定时器记录)和相关记忆内容以填写问卷的形式进行反馈。被试反馈结果如表3所示。

4.3 结果分析

平均阅读时间:通过第1组和第2组平均阅读时间的对比研究表明,被试对于相同内容的阅读时间与媒介相关,同样内容纸质阅读的时间长于屏幕阅读。这与读者长期形成的阅读习惯有关,纸质阅读的静态内容使得人们能够静下心来阅读,而变化多端的屏幕阅读用户更习惯于视觉浏览。

视觉元素关注:通过第1组阅读对比实验对视觉元素关注情况的研究表明,被试对界面视觉元素关注的一般顺序为:图片优于文字;显示较大内容优于较小内容;动态内容优于静态内容。该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屏幕阅读视觉符号传达的影响因素有:元素的大小、形式、运动与变化等。

阅读效果:通过第2组阅读对比实验对阅读记忆内容的研究结果表明,纸质阅读和屏幕阅读对阅读内容的记忆理解因人而异,但相比于屏幕阅读,纸质阅读对阅读内容的记忆与理解更加深入,对信息细节的记忆更加清晰完整,而屏幕阅读对信息内容的记忆与理解更加碎片化、浅略化,其对阅读内容的记忆与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屏幕视觉符号和交互操作的影响。

可见,屏幕用户的相对阅读时间较短,屏幕阅读用户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接触更多的信息,屏幕界面的变化多端和海量信息的呈现使得用户养成了视觉浏览的习惯。但阅读的卷入程度较低,阅读速率和阅读效果受到屏幕视觉符号和交互操作的影响,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与记忆更为浅略。

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屏幕所提供的海量信息丰富了用户感官体验,变化多端的屏幕操作提升了用户的行为体验,然而过于丰富的感官和交互体验吸引和分散了用户的注意力,从而减弱了用户对于阅读内容的关注,即丰富的感官刺激和行为体验没有从本质上提升阅读质量,相反,一定程度上干扰了阅读本身,减弱了用户反思层面的思维活动,这一点在第2组阅读对比实验中体现为屏幕阅读减弱了用户对阅读内容的记忆与理解。

5 总结与展望

随着屏幕的普及,屏幕阅读逐渐代替纸质阅读,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作为融图文、影音、动画、虚拟现实等多媒体视听元素于一体的交互媒介,屏幕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用户阅读行为。传统纸质媒介的“深阅读”转变为以视觉符号为引导、屏幕操作为互动体验的浏览式“浅阅读”。结合诺曼关于人对事物认知反应的分层理论,对屏幕阅读的视觉传播过程加以研究,并结合阅读实际可以得出,屏幕阅读丰富了用户的感官体验,提升了交互体验,但屏幕阅读用户的“阅读卷入”程度较低,导致用户的阅读思维活动减弱。新型的视觉符号表达与传播方式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用户视觉认知方式的转变影响了阅读体验的视觉传播效果,通过将纸质阅读与屏幕阅读进行对比的实验研究了屏幕阅读的视觉传播效果,进一步验證了屏幕阅读“丰富阅读体验,减弱阅读效果”的推论。屏幕阅读的视觉传播模式及效果研究将对屏幕阅读媒介的内容和界面设计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然而受限于实验人群和实验条件,这一调查结果和研究是有限的,更为准确深入的视觉传播效果的研究需要开展更为广泛细致的阅读测试,这是下一步工作研究的重点内容。

注 释

[1] Google.“多屏”时代消费者行为[J].通信世界,2012(37):42

[2]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发布[EB/OL].[2018-04-21].http://www.wenming.cn/djw/ djw2016sy/djw2016whdg/ 201804/t20180419_4660402.shtml

[3] Keskin,H.K., Ba?tu?,M., & Atmaca, T..Factors Directing Students to Academic Digital Reading [J].Education and Science,2016,41 (188):117-129

[4] Coiro,J.,& Dobler, E.. Exploring the online read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used by sixth-grade skilled readers to search for and locate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J].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2007(2):214-257

[5] Wang. G.X.,& Gai,X.S..Combined Effect of Mental Contrasting and Implementation Intention on College StudentsBook Reading [J].Social Behavior & Personali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6,44(5):767-783

[6]  华风霞.数字阅读语境下的读者阅读心理探析[J].出版科学,2016,24(2):69-71

[7] Woody, W.D.,& Daniel, D. B..E-books or textbooks:Students prefer textbooks[J].Computers&Education,2010(3):945-948

[8] 姜海.移动阅读的“可读”与“可悦”:一种视觉传播的认知分析[J].编辑之友,2019(1):25-35

[9] Lee,D.S.,& Ko,Y.H..Effect of light source,ambient illumination,character size and interline spacing on visual performance and visual fatigue with electronic paper displays [J].Displays,2011(1):1-7

猜你喜欢
阅读体验
朗读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读中阶段的适时运用
大数据时代可视化新闻探索
传统出版突围:构建出版核心竞争力
个性化定制环境下的自动排版研究
让个性化阅读焕发生命的活力
紧扣学生跃动的脉搏
初中语文阅读体验的生成探究
解读小说主题的多元性,尊重学生独特阅读体验
林格伦笔下的顽童形象研究
关于小学课外阅读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