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畔的革命先驱

2019-09-09 16:02古月
老友 2019年8期
关键词:学联运动

古月

彭涛是一位从鄱阳湖畔走出去的革命先驱,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化工部部长。他从鄱阳湖畔出发,辗转全国各地,为反抗日本侵略者,争取民族自由解放作出了积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投身化工事业,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高尚品格一直为家乡人民所称道。

初露锋芒领导学运

彭涛,原名彭定乾,1913年11月出生于江西省鄱阳县凰岗镇彭家村一户殷实人家,家有姐弟两人。1920年,他进入私塾读书,1925年转到县立高等第一小学念书。1926年,鄱阳县早期共产党员李新汉从九江回到鄱阳县立一小任教,担任彭涛的班主任。李新汉发现少年彭涛聪慧机灵,有远大抱负,便有意培养彭涛。彭涛从李新汉那里读到《新青年》《共产主义ABC》《阶级斗争》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书籍,使他的思想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在李新汉的影响下,彭涛渐渐成长为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并很快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7年2月,彭涛担任鄱阳儿童团总团长、学联会代表、共青团鄱阳县委宣传部部长。其间,彭涛多次组织儿童团员上街张贴标语,散发传单,演唱革命歌曲。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鄱阳县,彭涛受到国民党鄱阳县政府的传讯、开除学籍、逮捕等迫害行动,不得不离开鄱阳,辗转南昌、九江等地求学,但他时刻不忘参加革命活动。1931年年初,彭涛只身离开江西,来到全国学生运动的中心北平(今北京),考入北京大学附中,后来考入辅仁大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1932年六七月间,彭涛加入了北方“左联”,接着重新加入共青团,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北大附中共青团支部书记,成为名副其实的共产党人。随后,党组织派他担任共青团北平市南区区委委员,专门负责学生运动。1935年11月,北平市学联正式成立,选举彭涛任学联党团书记,郭明秋为学联主席,姚依林为秘书长。北平市学联是“一二·九”运动的组织者,彭涛作为“一二·九”运动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人,始终站在运动的前头,充分显示出一位成熟的革命者和学生运动领导人的英雄气概。

1935年7月6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签字后,引起广大爱国人士的极大愤慨。12月9日,北平大中学校爱国学生数千人怀着满腔热血,冲破军警的阻拦,涌向新华门请愿。队伍沿途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汉奸卖国贼”“武装保卫华北”等口号,国民党政府出动军警实行镇压,爱国学生与之进行了英勇搏斗,多人被捕受伤。第二天,全市学生实行总罢课,准备再次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国民党政府预定12月16日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消息传出后,北平学生和市民万余人于12月16日再次举行游行示威,并冲破军警的包围,在天桥举行市民大会,通过了组织民众共同抗日的决议。北平学生“一二·九”“一二·一六”的爱国行动,很快得到全国各地的热烈响应和声援,南京、上海、杭州、广州、武汉、开封、太原、天津等大中城市的学生和各界群众,纷纷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集会游行,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但是,作为“一二·九”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彭涛对这次运动三缄其口。1985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在给波阳县(今鄱阳县)《波阳县志》编纂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信中说:“‘一二·九运动初期的学联党团,除彭涛同志外,还有黄敬、姚依林、郭明秋等同志。他们都在‘一二·九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政工骨干转战多地

七七事变后,党组织派彭涛奔赴山西前线,担任新组建的中共正太特委书记。他与正太线铁路工委协同配合,大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积极发动群众,组织了一支游击队。此时,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已进入山西前线,师长刘伯承、政治委员张浩接见了彭涛,并委派了八路军干部协助游击队搞好军事训练,使游击队队员的军事素养得到大幅度提升。不久,这支游击队发展壮大到拥有200余名队员、100余条枪的抗日武装队伍,作战实力也不断增强。

1938年2月,冀豫晋省委(后改为晋冀豫区委)决定成立冀晋特委,由彭涛担任特委书记。他不辱使命,奔走于河北、山西两省的十几个县,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政策,并发动群众配合八路军主力部队作战。1939年9月,彭涛被任命为晋冀豫区委民运部部长兼宣传部部长。他坚持党的革命文艺路线,充分发挥各类群众团体的宣传作用,团结一切力量共同抗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1940年5月至12月,彭涛参加了白晋战役和百团大战。为了配合这两次战役,彭涛深入各地,组织群众开展转运前线物资、救护伤员等各项支前工作,为这两次战役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1943年,中共中央决定,中共晋冀豫区委改称太行区委,下辖8个地委,彭涛担任第三专区地委书记,并兼任第三军分区政委。同年,日军占领了第三专区下辖的山西省武乡县蟠龙镇。彭涛指挥第三军分区的军民,把蟠龙镇团团围困,迫使日军不得不撤出这个军事要地。

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后,太行军区改为晋冀鲁豫野战军,下辖4个纵队,彭涛担任第三纵队政委。1947年7月至9月,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的指挥下,千里跃进大别山区。同年11月,根据刘伯承、邓小平的指示,中共皖西地区委员会、皖西行政公署和皖西军区相继成立,彭涛奉命离开部队,担任皖西地委书记兼皖西军区政委。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皖西根据地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鞠躬尽瘁风范永存

1949年4月,南京解放,彭涛调到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工作。同年11月,他跟随第二野战军向西南进军,先后担任川南区党委第二书记、重庆市委第二书记。1954年10月,他调任国家计委副主任,协助李富春主任抓好全国156项重点工程的建设项目。1956年5月,国家成立化学工业部,彭涛被任命为化工部部长。1958年,在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上,他被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后,彭涛积极加强自学,邀请技术干部每周一至周五晚上为他讲授一个小时的理论知识课,努力学习化工基礎知识,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为实地了解全国化工企业生产建设情况,从1956年年底开始,彭涛带领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奔赴全国各地的化工企业开展调研,为制定化工行业方针政策掌握第一手资料。在调研的基础上,彭涛总揽大局,下大力气抓好大连、沈阳、南京、上海、天津等地老化工企业的恢复重建工作,并筹划兰州、太原等化工基地的建设工作,使化工业的落后状况得到有效改善。

在工作上,彭涛十分注重化工技术人才的培养。化工部组建初期,许多工作人员化工知识贫乏,彭涛组织专家编印了一批通俗读物,宣传化工知识,有效提升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1958年,分管文教工作的陆定一对彭涛说:“现在国务院有两个部没有自己的大学,一个是化工部,一个是轻工部。你们化工部应尽快办起来。”彭涛历来雷厉风行,他立即指示化工部有关负责人组织成立北京化工学院(今北京化工大学)筹建委员会。在党中央的关心支持下,1958年9月15日,北京化工学院正式开学。北京化工学院等一批化工院校的成立,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化工专业人才,也为全国化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彭涛以其坚定的革命信仰、忘我的革命热情投身革命工作。在组织学生运动和战争年代,彭涛多次患病和负伤,仍不顾个人身体健康,忘我地工作,后来身患肺癌,不幸于1961年11月14日在北京去世,享年48岁。11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中山纪念堂举行追悼会。周恩来总理主持追悼会,邓小平、彭真、陈云、李富春、刘伯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了追悼会。他在“一二·九”运动中的战友、时任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一书记李雪峰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致悼词。李雪峰在悼词中说:“彭涛同志是我党的优秀党员,是久经考验的坚决的革命战士,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党的事业。我们所有的同志将永远记着你,向你学习。”这是对彭涛光辉一生的公正评价。

新中国成立后,彭涛位高权重,但始终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他在鄱阳的姐姐彭雪佬一生务农,以94岁高龄无疾而终。他的姐夫吴才能毕生行医,享年104岁。他在鄱阳的外甥、外甥女,以及孙辈一直过着普通百姓的生活。

责编/斌子

猜你喜欢
学联运动
比利时 鲁汶
不正经运动范
港大宣布退出学联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庆新春
难忘UCL中国学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