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学生资助工作的共时1性研究

2019-09-10 20:23宫佳妮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22期
关键词:传承特点

摘要:历时近15载的学生资助工作,在不同的工作者手中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对这些既成的规范进行分析研究,是做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初步。本文从生活层面切入,对当今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共时性研究进行分析,以期更好的传承、创新、发展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文化氛围。

关键词:共时性;特点;传承

伴随着众多先进的科学技术研究及当今世界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任何一个事物都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冲击与挑战。学生资助至今已历时近15年,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奖助学体系。但这些制度化的制度、措施和体系,只有在学生资助工作者的辛劳努力下才可以很好地实现。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稳定性的同时,也包含了不同程度的共同点,既本文提到的“共时性”特征。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源于生活,表现生活。从工作与生活的角度对当今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进行比较研究,能更準确、更深人、更具体地了解学生资助工作者的本质特征。

一、学生资助工作存在重言传、轻身教的特征

在面对各类资助体系需要实施的时候,人是充分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的。但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教育背景不同,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尤其是在当今高校作为事业单位,有着较为浓厚的政治气氛,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者也无一例外被浸染,工作中存在着以政治表现为目的,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通俗来讲,就是做给领导看。这种思想倾向,普遍存在于各大企事业单位,尤其是纯属事业单位的高校,在高校中以党政部门为主的办公室文化中。这种以政治表现为目的的做法,虽然说是人之常情,但当其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或者为人师表的实践中,就显得略有不适。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以经济资助为手段,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予以经济资助的同时,送去情感的温暖。当以政治表现为目标时,这种情感就变得做作甚至不真实,这样的情感传递直接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但这又是现今各大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者的共同点。

二、宁舍“大我”,也要“小我”

“大我”的精神即是以集体利益为主的,“小我”的精神意味着自私自利。

在当前物欲横流的社会,在广博深大的社会生活中没有人不以金钱为目的。尤其是在高校这类事业单位,工资水平不相上下。如何激励个人的工作内生动力,唯独金钱和职位的诱惑。当物质的诱惑无以激励学生资助工作者的内生动力时,何谈做好学生资助工作。资助工作过程中,就会出现以完成工作为目标,枯燥无情的资助,毫无情感可言。当面临需要献爱心的实践工作中,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无情的力量左右。认为:反正怎么做都一样,何必那么认真;自己还生活的筚路蓝缕,哪来的爱心;不能升职加薪,哪里来的爱心等“小我”精神。

三、领导不重视导致工作止步不前

在高校这种事业单位.学生资助工作部门一般设在学生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即党政部门,其领导带有鲜明的政治气质。以领导带头,开展政治性的各类工作,如:当学生资助工作遇到党建思政工作时,以党建思政工作为主为重,优先彰显其领导的权利与地位,抑或是部门的名誉;当领导的个人思想境界非常狭隘时,会以嫉妒之心作祟,压制学生资助工作者,让其职业生涯止步不前;在领导心里,学生资助工作只是学生工作的一个小分支而已,在对外树立自身领导形象和个人潜能的时候,学生资助工作毫无体系价值,故此不重视,导致本单位的学生资助工作止步不前,这给学生资助工作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如果本单位学生资助工作的领导,执着追求把本部门做强做大,那么学生资助工作确实不占任何表现优势。因为他针对的是对教工领导来说毫无利用价值的学生,为学生服务是无法彰显政治气质的。笔者认为,一个部门的工作做成什么样,与领导不无直接关系。当部门领导以政治理想为目标时,那么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无不表露出鲜明的政治立场、政治行为。如果一切工作像这种以政治作为根基的领导,应该受到世人的鄙视和唾弃。因为从一定程度上讲,部门领导是带领部门完成工作的,如果部门领导一味地追求自身的政治发展,那他所有的精力和精神都不在具体工作上,而是考虑如何为自己的政治前途做铺垫。这也是目前各大高校中,党政机关普遍存在的垢病。

四、小结

凡此种种,上述的分析给我们带来了另一种感悟,不像其他文章那样赏心悦目,但这确是当今各大高校学生资助部门及工作者面临的共同问题,是那些鲜为人知的,被本部门领导压制着不能浮出水面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可以将这些在部门领导压制下的现状让更多的人悉知,以警醒那些蒙在鼓里的管理者如何整改。只有对这些深层次的问题进行整改,告诫那些心胸狭隘的领导者,要以开放的胸襟、站在新的高度,以新的视野,客观的审视自身那些狭隘的政治理想,才能更好地传承、发展、创新当今学生资助工作的提高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峰涛.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分析[J].农家参谋,2019(17);213+278.

[2]周颖,吕冬云.高校推动校友助力大学生精准资助的路径研究——以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8):151-153.

作者简介:

宫佳妮,北京印刷学院,北京。

猜你喜欢
传承特点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高中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