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争先:提升发展战略能级

2019-09-10 07:22
宁波通讯·综合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规上全市服务业

2018年,全市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占全省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新增规上工业增加值464.1亿元,完成三年攻坚行动新增1000亿元任务的46.4%;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征显著。

全市以“强基础,发展先进产业;强融合,培植先行龙头;强协同,打造先锋示范”为主要任务,紧扣经济高质量发展主线,助力宁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产业发展“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特征显著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规上工业中,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2%、6.9%和9.3%,增速均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平均水平。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超过20%。

产业质效明显提升。全市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3730.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达到7.5%。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5.5万元/人·年,同比增长12.8%。规上工业企业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82.7元。

产业创新不断增强。全年规上工业企业技术研究开发费同比增长25.5%,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2.5%,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新增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团体)标准123项。

产业平台加速升级。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工业聚集区体系更加完善。杭州湾新區汽车制造业产业基地入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余姚机器人智谷小镇等3个小镇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杭州湾智能终端产业园等13家产业园入选市级特色产业园。

产业生态持续优化。全年出让工业用地超2.62万亩,同比增长53.6%。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长率达到13.8%。基本完成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实现再担保业务金额15.4亿元。投入使用小微双创服务券资金超1亿元,惠及全市小微企业1.8万家。

创新思路和机制“产业争先”亮点纷呈

去年,全市围绕产业争先重点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机制举措,重点在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升级、营商环境优化和改革创新突破四个方面取得较好成效。

宁波市抢抓产业变革机遇,积极构建以新兴产业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系统推进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市“一园三基地”产业布局加速推进,“芯港小镇”推进顺利,中芯宁波N2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全市已集聚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企业60余家,完成工业总产值超过200亿元,同比增长达到11%。加快发展软件和工业互联网产业,积极创建以工业软件为重点的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工业互联网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1个平台+3大产业化公司+1个园区”系列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引进落地。全年软件业实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64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着力建设产业创新平台,引进共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大院大所。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72家、省级企业研究院3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家。

为加速传统产业智能升级,促进数字融合趋势,全市积极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全面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升级。深入实施智能化改造,以“点、线、面”方式推动智能化改造全覆盖。“点”上推进“机器换人”技术改造,推动3244家规上企业实施技改项目,推广工业机器人2331台(套);“线”上实施自动化(智能化)成套装备改造试点,建成奥克斯空调钣金智能冲压生产线等4个示范项目;“面”上已累计实施29个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市级示范项目。实施推进“企业上云”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中小企业开展研发、制造、营销等云应用服务。全市累计上云企业超7万家,“一云通”已为5200家中小企业提供云制造服务。支持开展服务型制造,支持企业围绕信息增值服务等重点领域,从“生产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柯力传感等3家企业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杜亚电机等11家企业被列入第二批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

为提升营商环境,鼓励企业主体做大做强,宁波市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系列“组合拳”,有效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强化企业梯队培育,优化企业主体培育工程,培育发展千亿级企业、行业骨干企业、高成长企业、外贸实力效益企业、创新型小微企业。全年千亿级培育企业、行业骨干培育企业总产值分别增长13.0%、13.5%左右。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带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全市共备案50家小微企业“双创”基地,5600余家入驻小微企业享受平台资源对接、整合服务。强化品牌引领带动,全市企业品牌价值总量累计突破2000亿元,新增“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企业21家,全年“浙江制造”品牌认证获证数居全省第一。制定落实系列惠企政策,制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80条”、支持民营经济“25条”等政策,组织开展全市“三联三促”企业服务专项行动。全年为企业减轻各类税费负担862.3亿元。

全市还大力构建“亩均论英雄”改革组织等体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效推动产业发展有限资源的精准、高效配置。构建协同推进的组织体系,建立市级有关部门、区县(市)、镇乡(街道)三级联动工作推进机制。强化工作部署和系统推进,在全省率先将综合评价工作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向3亩以上规下工业企业拓展,并已把评价范围从工业企业拓展到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构建规范合理的评价体系,制定出台全省首个取数规范文件,将“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分解成59项基本指标,有效夯实综合评价工作基础。注重标准操作,编制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工作手册,明确12项规定动作,有效提升综合评价规范化水平。构建评价结果应用体系,突出“亩产效益”核心导向,切实推进评价结果应用,全市资源要素实现优化配置,全年新增供应A、B类企业用地4422亩,209家低效企业通过改造提升实现亩均税收超1万元或通过依法关停等腾出土地空间。

今年,全市将以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为主线,聚焦推动数字经济、“246”产业集群、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全力争创国家制造业高质量示范区,全面打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本刊编辑部整理)

猜你喜欢
规上全市服务业
呼和浩特市服务业发展情况、问题及建议
2019,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
上半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
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企业去年实现增加值近千亿元
2019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服务业企业100强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