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争优:打造城乡高品质新面貌

2019-09-10 07:22
宁波通讯·综合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宁波市全市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专门对宁波城市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他说:“宁波濒海临江依湖,城市建设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要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气魄、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品位,建设现代化大都市。”

2018年,宁波市制定出台涵盖人居环境、交通出行、城市管理等五方面19项内容的“关键小事”实施方案,着力解决群众天天有感的民生热点问题。去年以来,宁波城市建设“一统三强五提升”全市域2650余个项目,完成投资1848.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4.3%。

抓人居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

去年,市住建局等有关部门启动中心城区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与改造,在418个、2039万平方米老旧小区里开展了“治五乱、促五修、查五违、建五制”专项整治行动。截至目前,已累计清理各类垃圾4.6万吨,修整绿化和路面超过18万平方米,修缮屋顶和墙面超过11万平方米,新装电梯42部,查处违法违规租用车棚车库5019个,列入试点范围的8个国家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完成6个,老旧小区环境面貌大为改观。

为提升中心城区人居环境,全市各级、各部门强势推进围挡整治抢建设行动,出台围挡设置管理办法,建立动态化管理信息系统,累计完成围挡提升项目1392个,总长568公里。421个“建而不快”项目得到强力推进,中心城区城市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18亿元。

宁波市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57个乡镇全部通过省考核验收,其中宁海强蛟和前童镇等20多个乡镇被评为省级样板,余姚梁弄等6个乡镇获评市级最美宜居小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加快推进城乡交通、供水、供电、信息等基础设施一体化,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或建成投用。累计成功创建104个省级、7个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和2个国家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开展农村公厕改造行动,全年完成6000余座。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覆盖率达57.2%,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为有效扭转近年来“垃圾围城”的被动局面,宁波市制定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三厂六站”建成投用,成为全国首个拥有完整分类处置设施的城市。截至目前,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面达89%,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实现全覆盖,累计推广居住小区667个,推广家庭户数39.75万户。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积极开展“行走甬城发现问题,马路辦公解决问题”专项行动,加大一线巡查,注重整改落实,全市智慧城管平台上报发现问题(含自行处置)162万余件,应处置148.05万件,处置完成147万余件,处置率99.65%,成效逐步显现。

“最多跑一次”“最多100天”成功入选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城市并确立了“宁波80”改革目标。住房公积金综合服务平台成为全国首家按新标准验收定级为优秀的单位,窗口测评群众满意率更是持续保持在99%以上。

打造品质交通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去年,全市继续全线抢抓轨道交通建设。2号线二期高架段结构完成,3号线一期实现轨通、电通,宁奉城际铁路首通段车站结构完成,4号线高架段车站结构基本完成,5号线一期全线车站基本实现开工。截至去年12月,全市实现轨道交通重点工程投资104.5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11%。

为提升核心区块和“三江六岸”品质,全市58个核心区块全面完成投资1040.7亿元。图书馆新馆、慈溪科博馆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建成投用,宁波中心、中央公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建成开放三江口公园、滨江大道一期等景观,开工建设姚江东路(机场路—青林渡路)及滨江休闲带工程。

同时,交通基础设施成片联网,开启道路全面整治改造。去年,宁波市全面建成北外环机场限高段,开工建设环城南路西延快速路工程。机场路南延、环城南路东段、东外环东延、中兴大桥等一批重大工程进展顺利。中山路—中山西路实现全方位“蝶变”。宁镇路一期改建工程以及三大快速路高架桥面绿化美化工程全面完工。全市累计建成绿道1000余公里,“干支相辅、枝状连通、疏密成网”的全市绿道网络格局加快构建。江北30.95平方公里海绵城市试点区实现项目全覆盖,开工项目145个,完工面积23平方公里。杭州湾大道、金源大道、奉化西圃路等一批管廊项目完工。

宁波市还积极开展道路平坦行动,先期已整治城市桥梁桥头跳205座,后续加上公路桥梁,全年全市域累计治理桥头跳529处,中心城区修补道路坑洞6.2万余平方米,城市环境得到不断提升。

抓顶层设计谋划长远发展

去年,全市紧密对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和全省“四大建设”,进一步深化完善宁波2049城市发展战略。

为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强化城乡特色,提升城乡品质,宁波市推动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进一步梳理城市景观风貌资源,提升城乡品质。推进“多规合一”,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有机结合。《鼓楼街道15分钟社区生活圈营造设计》《后塘河沿线城市设计》等一批城市设计成果相继完成。制定《宁波历史城区风貌街道保护与控制规划》,编制完成《鄞奉片区建设评估及空间形态规划研究》。积极组织编制《宁波市历史建筑保护图则编制导则》《宁波市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导则》,探索历史建筑可持续利用新路径。慈城历史文化名镇、伏跗室永寿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获批实施。

宁波市通过建立一系列重要统筹机制,研究制定全市“建设一盘棋”改革方案,助力出台《优化城市发展管理体制强化市级统筹的若干意见》及配套政策,夯实发展基础。城建计划、区块开发和地上地下“三大统筹”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确立“XOD+PPP”城市建设模式,研究制定姚江两岸、三江口和甬江两岸等“拥江”板块统筹开发方案,建立地上地下工程“四同步”联动机制,有效破解地上地下“两张皮”“一建数年”等老大难问题。

今年,全市将进一步强化资源整合、更加注重精准定位、精致建设、精明增长,全面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和品质提升,着力实现城市存量空间与增量空间相互织补、同频共振,全速推进“关键小事”“民生大事”,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度与幸福感。

(本刊编辑部整理)

猜你喜欢
宁波市全市建设
寒露
一图看懂2020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
一图看懂2019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宁波市中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