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新起点,如何再攀高?

2019-09-10 07:22谢霞
宁波通讯·综合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机遇期宁波机遇

谢霞

根据宁波市统计局初步核算,2018年,宁波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45.5亿元,跻身万亿GDP城市行列。

GDP破萬亿,对一个城市来说,是发展里程碑式大事件。但在激动之余,我们更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当前区域和城市竞争百舸争流,宁波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成都、武汉、杭州等城市正快马加鞭,越行越远,郑州、佛山等城市GDP与宁波的差距仅几百亿元,宁波正面临着“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强兵越逼越紧”的严峻态势。如果我们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那么宁波不但不能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而且连现在的位次都保不住。

站在“万亿”新起点上,宁波如何扬长补短,实现跨越发展?如何始终保持“六争攻坚”的激情、干劲和气势,实现“三年攀高”,为全省全国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一是抓住机遇。党的十九大指出,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除了国家和浙江省面临的共性机遇,宁波也有着自己的个性机遇。宁波是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龙眼,目前正在深入实施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在宁波交汇叠加。国家和省里对宁波发展寄予厚望,已有127项国家和省级重大改革试点在宁波落地,今后还会有更多的重大改革试点落在宁波,这将使宁波先行一步获得巨大的制度和政策红利。机遇就在我们面前,抓住了就是良机,抓不住就是危机。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要论述,始终保持“六争攻坚”的状态,抓住用好一切重要机遇,推动宁波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稳健、越走越宽广。

二是振奋精神。推进“六争攻坚”,必须把握“争”这个关键字的深刻含义。“争”体现的是只争朝夕、雷厉风行的高效作风。当前,宁波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又往往与风险、困难同生并存。我们要抓住机遇,必须振奋精神,强化奉献担当的意识、焕发改革创新的斗志。从近期市直机关工委开展的专题调研来看,95.91%的党员干部对我市干部队伍奉献精神和担当意识表示满意或者比较满意。但也要清醒地看到,还有一些机关干部精神不振、担当不足、创新不够,缺乏责任心、事业心、进取心。个别人的不担当不作为,往往会影响了一个团队,甚至带坏了一个单位的风气。这些问题不解决,工作任务就难以落实。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振奋精神,进一步增强执行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推动各项攻坚任务落地落实。

三是拉长补短。15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聚焦“如何发挥优势,如何补齐短板”两个关键问题,为浙江量身打造了引领发展的“八八战略”。从两个关键问题来看,宁波海港资源得天独厚,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三,但也面临港航服务业发展滞后,货物过境留下的附加值低等问题;宁波开放型经济优势明显,是浙江开放功能区最集中的城市,但也面临缺少高能级开放大平台、外贸增长方式粗放等问题;宁波制造业实力较强,产业配套齐全,但也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不够等问题;宁波城乡均衡发展统筹水平较高,但也面临中心城市能级不高、城市高端服务不足等问题。这要求我们巩固和厚植优势,着力破解难题,加快构筑支撑发展的“四梁八柱”,尽力让“短板”成为宁波改革开放再出发的“跳板”,全力推动宁波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

四是协同发展。宁波是全国第15个GDP破万亿的城市。这15个万亿GDP城市中,有6个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地区、成渝、长江中游地区各有2个,山东目前虽然只有青岛一个,但随着莱芜并入济南,扩大后的济南市显然也是“万亿俱乐部”的“潜在会员”。从中可以看出,“万亿俱乐部”越来越呈“板块化”,城市之间相互辐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越来越明显。今年,宁波舟山一体化首次被写进省政府工作报告。不难看出,加强区域协作,鼓励协同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共识。宁波应积极对接上海、推动杭甬一体、联动义甬舟、辐射带动宁波都市圈发展。响应“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以杭甬两大都市区为核心,发挥宁波的功能辐射力和特色资源优势,协同周边城市,集中力量打造现代化世界级大湾区,建设具有世界竞争力的现代化大都市区和城市群。

猜你喜欢
机遇期宁波机遇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再见,机遇号
新战略机遇期漳州开放型经济发展思考
指数再创新低 把握底部机遇
加快推进一流强局战略黄金时期展现黄金作为
机遇
喜相迎
本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