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模式管理推动宁波新经济蓬勃发展

2019-09-10 07:22吴红艳
宁波通讯·综合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宁波市政府经济

吴红艳

当前,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互联网、3D打印、新能源、大数据、生物等新技术及其发展引领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新经济正蓬勃发展,影响逐渐加深,相应地对政府管理创新提出了迫切要求。

新经济形态丰富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首次提到“新经济”,此后发展“新经济”先后被写入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多次谈及新经济的培育发展。新经济不仅包括新兴产业和业态,也包括通过应用新科技实现转型发展的传统产业,大体可归纳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当前,宁波市共享经济、定制经济、众包经济等一些新经济形态较为突出。

共享经济依托新媒体将分散的供需集合起来进行高效检索、匹配,显著降低资源共享成本,提高经济运行效率。2017年,“小遛共享”电动自行车悄然出现在宁波城市街头。作为宁波科技信息孵化重点培育项目,这一诞生于宁波的共享经济企业,正雄心勃勃地准备在全国市场排兵布阵。据预测,未来五年,全国共享经济有望保持年均30%以上的高速增长。定制经济打破标准化、规模化的传统生产模式,以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产品。当前,宁波不少纺织服装企业在量体、制衣、试衣等环节引入新兴技术,涉足定制蓝海。去年4月,雅戈尔斥资1亿元改建的智能工厂正式投产,预计年产量可达14万套以上,产能提高20%。此外,宁波人物等自经济、大道外贸众包等众包经济也进入快速发展期。

新经济特征显著

与传统工业经济相比,新经济呈现出许多不同特征,在要素、导向、生产模式等很多方面甚至形成了颠覆。

互联网要素集聚。新经济的发展依赖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云网端”等新基础设施。同时,土地、水、交通、能源等传统基础设施也加快与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实现智能化升级。新经济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用户需求、提高生产效率,掌握和利用数据能力是未来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企业更加注重对人力资本、科技研发等无形资产的投入、利用和控制,固定资产在整个生产成本中的比例和重要性明显下降,轻资产化趋势明显。

以消费者为中心。新经济的体验经济模式下,企业从以生产为中心转变为以研发和服务为中心,个性化、多样化、定制化成为消费趋势,企业也从注重扩大产能和提高生产效率转变为更加注重消费者的需求和体验,力求以个性化产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同时,城市更加注重创新、生活等功能培育,交易、金融、港口等生产功能的重要性不断弱化,而创新、生活、消费等功能越来越重要。

跨界融合发展。大量新技术、新模式不断突破原有产业边界,新经济的产业边界日益模糊。随着三大产业之间的融合,宁波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开始从提供产品向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转变,从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转变,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界限日趋模糊。各细分产业之间不断融合,产生了旅居养老、网上订餐等新业态。去年5月,首家引入国际CCRC一站式持续照护养老模式的综合养老社区颐乐居?宁波市江北慈孝乐园正式开园,可实现居家活力养老、半自理介助养老和医疗介护养老的全程照护关爱。

新生产模式层出。新经济模式下,多品种、小批量的柔性生产成为主流。企业直接与最终消费者之间建立连接,使得供需更加匹配,企业生产链、创新链、供应链更具柔性,库存积压问题也有望彻底解决。在实行按需生产、定制生产后,雅戈尔公司销售库存比接近1∶1.6。生产各环节同步化。企业根据用户需求智能化地管理供应链和服务链,研发设计、加工制造、产品销售、用户服务等各个环节数据实时传输、几乎同步进行,各环节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

新产业链系统催生。新经济依托互联网实现了跨地域、跨领域、多主体的众筹、众包等,产业链上下游分工向网络的交互协作发展,企业旨在打造开放、共享的平台化生态体系或产业生态圈,重组和集聚各类主体和资源。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扁平化、网络化生产运营模式打破了地理空间的限制,国内外市场将全面接轨,资源要素也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配置。

协作性劳动关系产生。扁平化、网络化的企业架构和生产运营模式,使得传统的以工作单位为核心的雇佣关系正在转变。大企业被自由人的组合所取代,工作关系不再是雇佣合同而是合作协议。例如,淘宝店主、专车司机、网络主播等与平台之间的关系都是合作而非雇佣。同时,各种非正式、兼职、外包、临时性就业情况越来越多,劳动者往往身兼数职,成为“斜杠青年”。

创新政府管理积极拥抱新经济

新经济是推动宁波市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当前,宁波市在新经济领域与先进城市相比差距较大。进一步培育壮大新经济,要主动顺应新经济发展趋势和要求,创新政府管理思维和理念,优化管理手段和能力,努力为新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落实包容審慎的管理理念。宁波市新经济尚处于初级阶段,政府管理应体现出对包括技术、产品等在内的各类创新的包容、鼓励和扶持,避免扼杀创新。要审慎确定新的准入和监管政策,大幅降低创新创业的制度门槛,尽可能地激发新业态中各主体的创造性,释放新经济活力。要综合考虑财富创造和社会福利增进,不仅注重新经济发展在增加社会财富方面的作用,也要客观评估新经济发展在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促进就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作用。

加强新经济统计监测。全面准确的数据统计是监测、反映新经济发展状况,加强政府管理的重要前提。目前,国家统计局已经建立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三新”经济统计调查制度,并发布了有关测算数据。此外,上海、贵州等部分省市也在新经济统计监测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宁波市要积极借鉴经验,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和监测制度,尽快建立符合新经济特点、科学有效的新经济统计监测体系,加强和完善对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新经济的统计,摸清宁波新经济发展底数,掌握新经济发展动态,为宁波市有关政策制定提供必要支撑。

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和手段。强化规则意识,及时更新和制定新的监管规则、技术标准等,以保障安全为底线,推动新经济有序发展。谨慎地使用行政干预手段。发展新经济要更多地发挥市场作用。同时,新经济的发展关键在创新而不是扩大产能,因此,政府工作的重心要转移到培育提升城市功能、打造更有利于创新创业的优质营商环境上来。宁波市还要积极借鉴社会协同治理经验,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构建多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治理机制,提高政府管理的有效性。

完善优化新经济税收制度。新经济的主体趋于分散、多元,交易呈环节少、高频次、碎片化等特点,工业经济时代以物计税、按环节征税的制度将难以适用。要加强新经济税收征管研究,积极争取国家试点,探索创新计税方式、简化征税程序、增强税制弹性。同时,把握新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综合考虑创新创业、产业竞争、数据安全等诸多因素,协调处理好政府、企业、消费者等多主体的利益,构建更加简洁、高效、柔性和具有竞争力的税收征管体系,有效适应新经济的发展。

优化新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宁波市要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网络安全技术和管理水平,探索加强消费者信息和隐私保护,加快研究推进数据共享和数据产权保护,为新经济培育发展提供必要支撑。同时,要结合宁波市提出的“数字宁波”建设,提升政府数字化水平,推进政府数据的开放和挖掘利用,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新机制,打造数字政府、智能政府,使政府自身建设跟上新经济发展步伐。

(作者单位:宁波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宁波市政府经济
一图看懂2020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一图看懂2019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宁波市中城小学
经济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