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供应链管理于合作中实现共赢

2019-09-10 07:22李真
宁波通讯·综合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宁波供应链服务

李真

在供应链管理领域,一向有“世界看中国,中国看深圳”的说法。笔者利用驻深圳工作机会,深入调研了深圳发展供应链的实践经验,切身体会到供应链对于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助推作用。由此,结合宁波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加快发展供应链管理契合宁波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战略,也有利于宁波更好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发展动能。

发展供应链管理势在必行

供应链内涵及形态。供应链是一种新型的组织形态,通过资源整合来实现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等过程的高效协同。供应链管理则是将供应链从理论转化为实践的一种管理模式,它通过对“链条”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进行最大程度的计划、组织、协调,最终使商品以正确的数量、正确的品质,在正确的地点、正确的时间,用最佳的成本进行生产和销售。在实际经济活动中,供应链管理主要以两种形态存在:一是作为一种管理模式,被各行各业的企业嵌入自身已有的运行管理体系之中,如阿里、京东等建立的智慧供应链体系;二是作为一种专业服务,由供应链管理服务企业提供给其他企业,如川山甲、怡亚通等。

国内外掀起发展供应链热潮。2012年,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提出了自己的全球供应链战略。作为全球知名的行业领军企业,苹果、宝洁、亚马逊、麦当劳的另一重身份是2018年度Gartner(全球最具权威的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全球供应链大师榜的前四强,这些企业正在通过供应链管理来强化自己的竞争优势。供应链管理在我国兴起和发展的时间不长,但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让供应链发展成为题中之义。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供应链管理。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促进形成大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的网络体系,形成完整高效的产业供应链。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同年,商务部、财政部在上海、深圳、宁波等15个城市开展供应链体系建设。

从深圳实践看供应链管理的价值

深圳集聚了国内80%以上专业化的供应链管理服务企业,拥有一大批该领域的龙头骨干企业,如怡亚通、腾邦等。从深圳供应链发展的实践来看,供应链管理有利于企业强化核心业务,在区域产业的发展中扮演着“催化剂”“加速器”的角色,其价值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支撑经济增长。供应链管理服务企业为区域经济增长带来了直接的贡献。以2017年为例,在当年的深圳百强企业榜单中,供应链管理企业占据了其中的9席,贡献了约4500亿元产值。

促进专业分工。供应链管理服务企业通过服务外包等形式,将原属于被服务企业内部的环节、流程剥离出来,使得各方都能够更加专精于自身的主业,从而提升专业分工水平。与此同时,专业分工的细化也为整个经济体创造出更多新的市场空间。

助推产业发展。依托供应链管理对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统筹,企业可以更加迅速、敏捷地应对市场,这也有利于一个区域的产业整体发展。

宁波发展供应链管理的现实基础

供应链管理属于服务其他产业的平台型经济,而非独立存在的业态。结合深圳经验和学界研究来看,发展供应链管理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产业的集聚度、规模均达到一定水平;二是企业信息化程度较高,物流设施等基础配套完善,信息资源通达性强。以此对标,宁波的制造业集聚规模大,港口物流水平高,工业信息化程度高,外向型经济发展良好,以上为供应链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经梳理分析,宁波发展供应链管理具有以下四方面基础。

供应链管理已获得初步发展。目前,宁波通过本土成长和对外引进,已拥有一批专业的供应链管理服务企业。在本土企业中,一批原先从事贸易、物流的企业转型成为供应链企业,其中最为典型、发展最好的企业是宁波阿凡达供应链有限公司,现已成为工业品商贸供应链集成运营商。在引进企业中,北仑区从2006年开始先后引入怡骥、攀驰等多家供应链管理公司。

部分龙头企业已引入供应链管理。雅戈尔集团经过多年布局,整合形成了自有的面料采购、中端成品制造以及终端销售渠道,利用3年时间实现了由“以产品为中心的大批量生产”向“以市场为中心的准时生产”的转变。2009年,曾专注于制笔的贝发集团向综合文具供应链转型,现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国际商贸服务于一体的大型文具集团,一举进入文具行业世界前八强。

相关技术已有所布局和积累。发展供应链管理离不开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支撑,宁波于此有着良好的基础。宁波通信网络设施建设在国内外均处于领先水平,已成为全国首批4个5G试点建设城市之一。目前,宁波拥有超过350家物联网企业,还建设了“生意帮”协同制造云等一批云平台,引进了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一批重点项目。

政府正持续推动。2013年外贸供应链工作交流会议上,宁波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个“培育外贸供应链管理企業试点城市”之一。2016年,宁波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共建了国内首个供应链学院——宁波(中国)供应链创新学院。2018年,宁波市出台《宁波市中央服务业发展(供应链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重点支持商贸连锁、第三方物流和托盘运营企业。

壮大供应链业态和规模实现“后发先至”

宁波发展供应链尽管前景广阔、条件优良,但仍有明显短板。企业层面上,供应链管理服务这一专业分工尚未得到充分发展;政府层面上,没有形成综合性、集成式的工作推进体系。因此,宁波需要充分发挥产业基础的优势,在制造领域的供应链流程再造上寻求突破,并通过营造适宜供应链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引育集聚一批供应链管理服务企业,迅速壮大供应链的业态和应用规模,从而实现“后发先至”。

探索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新模式。供应链管理服务作为一种复合型、平台型、网络型的新经济,普遍面临不能适应传统政策法规体系的问题。因此,宁波需要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契机,完善数据共享体系建设,促进商务、海关、质检等部门和机构之间公共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为制定政策和推进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宁波还需探索适用于供应链的评价和监管体系,研究利用新兴技术加强对信用评级、信用记录等信息的披露和共享。要鼓励支持企业、行业组织参与供应链产品信息、数据采集、指标口径等关键共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加强行业间数据信息标准的兼容,促进供应链数据高效传输和交互。

突破制造业的流程再造。目前,宁波制造业企业多为“大而全”“小而全”,社会化、专业化进展缓慢。企业仍习惯把生产性服务环节与消费性服务环节融合到生产过程中,既分散了做主业的精力,又忽略了生产性服务、消费性服务的重要性。因此,依托正在实施的智能化改造行动,宁波需选取一批基础较好、代表性强的企业,如模具、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开展供应链流程再造试点,做好典型示范。在技术上,由专业机构、行业协会多方联合对企业进行供应链诊断并形成具体方案;在资金上,通过政府支持和社会融资降低企业成本,同时引导保险机构开发支持供应链创新应用的险种,解决企业后顾之忧。

加快集聚相关人才和机构。人才匮乏是国内供应链发展普遍面临的瓶颈,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集聚相关人才和专业机构就是加快供应链发展的捷径。目前,宁波已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启动共建宁波(中国)供应链学院,下了一着“先手棋”。下步,宁波将继续深化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合作,强化师资交流、完善学科建设,共同提升宁波(中国)供应链创新学院办学水平。同时,各专业部门、智库机构要深度联合,研究梳理一批目标企业、领军人才,形成招商揽才清单,依托宁波“三会”“深圳?宁波周”等合作平台,开展专项推介和招引人才工作。

(作者单位: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驻深圳办事处)

猜你喜欢
宁波供应链服务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产品可靠性与供应链集成优化设计研究
喜相迎
两则跟服务有关的故事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