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农村土地流转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2019-09-10 07:22严雨莹
宁波通讯·综合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农村土地农户土地

严雨莹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以土地为核心的农村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对奉化而言至关重要。自2014年出台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意见以来,奉化的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可否认,目前该项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笔者通过走访调查,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奉化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主体动力不足。一方面,农民思想认识不够,觉得手中无土地,生活无保障。部分农民将农村土地作为生产与生活的可靠依托,加之对流转政策了解不深,怕流转给专业大户以后自身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另一方面,传统农民大多缺乏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觉得手中无土地,进退很被动。部分农民甚至害怕土地流转后,如果入城务工失业,无地可耕,将被迫失业。

市场活力不够。一是流转市场不规范。当前,农民缺少土地流转法律法规方面的相关知识,市场又缺乏规范的法律咨询、资产评估、土地保险等机构,很多农户与流转接收方仅仅达成口头协议,并未正式签约。即使签订了,流转合同的接续、注销、变革、监督等程序仍不完善。二是农产品市场不完善。批发市场和销售点众多,但规模小、实力弱,且模式单一、功能少、机制不完善,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是市场價格不稳定。受花木、水果等经济作物影响,土地流转价格恶性比较、哄抬,增加了土地流入农户的成本,土地流转期限也无法保证。

要素杠杆不硬。一是资金难。对于流转经营户来说,农业生产周期长、市场波动大、抗风险能力弱,加之许多经营主体都是个体经营、各自为战,可抵押物少、资金规模不大。二是政策难。如土地流转期满后土地增值部分的收益归属,参与土地流转农民的长期生活保障等方面,配套政策还需进一步完善。三是技术难。虽然政府一直在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和指导,但由于农民老龄化严重,主要的技术矛盾已从简单的技术缺乏,转换为技术需求和支持的对接准确性矛盾。

深化土地流转的对策建议

健全流转服务平台,增强主体积极性。区级层面,要以农业产业带动农民培训,按照现有农业产业体系,结合“一村一品”农业产业布局,把打造“农业基地+旅游度假+休闲体验+健康养生”的多彩农业美丽田园示范基地建设与农民培训结合起来共同推进。镇(街道)级层面,要把非农技能培训放在岗前培训,实现农民工上岗技能和素质的双提升,减少其外出务工的盲目性。村级层面,要主动走村入户开展政策宣传,动态跟进流转工作,积极引导农民将土地经营权委托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整村连片流转。

规范流转运作机制,激发市场灵活性。指导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和监督管理机构,规范农村土地市场。推广“农业+互联网”的营销模式,深化农村淘宝等电子商务,积极构建适应乡村特点的商品集散平台和物流配送体系,提升农产品对外影响力。针对市场价格的不稳定、不透明情况,各镇(街道)要指导农户采用按实物折价、租金动态调整、流转年限递增等办法,以协商、投标等方式合理确定土地流转价格,保障农户利益。

强化流转保障机制,提高要素流动性。资金方面,健全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机制,完善农村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担保体系。要把握好“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机遇,完善信用等级评定体系,深化“政银险”合作,解决农业企业融资难题。政策方面,明晰参与土地流转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探索建立流转期满后土地增值部分的利益分配机制等。在政策方面,要继续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医疗保险、失业救济、养老保险等制度,筑牢土地流转接续化的基础。技术方面,积极引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增强技术带动力。

(作者单位:奉化区委政研室)

猜你喜欢
农村土地农户土地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研究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新形势下农村土地确权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分析
农户的社会资本对农户民间借贷的影响
论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制度设计与实现路径
全国42%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
土地承包法修改的基本原则
土地流转信托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