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问政”不如“问政”百姓

2019-09-10 07:22孙永辉
宁波通讯·综合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问政百姓民生

孙永辉

眼下,各地的各类百姓问政栏目方兴未艾,这些栏目围绕地方党委、政府中心重点工作和社会普遍关注的民生热点、难点问题,通过热线与群众直接对话,广纳民言、集中民智、凝聚共识,及时化解了不少“可以解决、必须解决、始终还没有解决”的突出问题,倒逼各级干部工作作风转变,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

但在各类现场直播、收视火爆的“问政”节目中,出现了令人忧虑的问题。一些官员“加大力度”“采取措施”“尽快解决”的现场承诺言犹在耳,可直播曲终人散了好长时间,有些问题仍然是泥牛入海,音信全无。

现场对人民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相对于尽职尽责做好工作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而言,已是亡羊补牢,没有理由不说到做到、说好做好。倘若发现了还不去深入调查,承诺了还不全面整改,问政后还不彻底解决,那就是典型的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是新的形式主义,不仅对群众造成“二次伤害”,也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必须严肃问责。

百姓问政节目形式“走红”的背后,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这类节目需要较长筹备时间,采取集中问政的方式,一年里只能是有限的几次,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千头万绪,能“问”到的问题也十分有限。“问政”栏目有不能承受之重,各项工作有不可拖之事,人民群众更有不可等之需,百姓问政只能是党委、政府查漏补缺做好工作的辅助手段。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興不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这就要求各级干部强化宗旨意识,深入纠“四风”,持续转作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变坐等百姓问政为主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始终掌握工作的主动权,以履职尽责、忠诚为民的实际成效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戴,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猜你喜欢
问政百姓民生
无所不为
问政“小事”解决民生难题
百姓身边的守护者
“媒体问政”如何走得长远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百姓看家“风”
百姓腰包更鼓了
上海民生轮船有限公司船期表
丹江口 《百姓问政》聚焦履职尽责
2016年我国民生发展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