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

2019-09-10 03:52杨润龙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2期
关键词:教材思维课堂教学

杨润龙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提问是一种艺术,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不光要重视提问,更要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不断跳跃,积极思考,汲取无穷的知识。

何为有效的课堂提问,简单来说便是能够使学生认真思考并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提问,能够让问题于无形中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提问。思考从问题开始,如果沒有问题,思考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而,对于课堂而言,提出行之有效的问题,才能让孩子们更好地思考。

1.吃透教材,精心设计问题。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教师,只有谙熟教材,以教材为基础,精心设计备课,吃透所要学习的内容,才能透彻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去探索和发现。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适时适度,灵活多样。所提问题紧扣所学关键内容,在恰当的时候引出来,让学生的思维能跟随着不断深入。问题的设计要必须。

2.控制难度,灵活变通问题。

课堂是复杂多变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的基础上,仔细研究学情,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找准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适时提出符合学生知识水平的问题。提问语言要清楚、准确,切忌笼统、含混不清;要让学生感到所提出的问题需要经过一定地思考,不是唾手可得的,但又不能高不可攀;同时,对一些繁难复杂的问题,可转化为一系列小问题、浅问题,循序渐进,化难为易,在解决一个个小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到问题的中心。这样既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才会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课堂提问势必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把握问题的“量”。

课堂提问的问题并不是越多越好,充当引线作用的提问,要在课堂四十分钟内让学生理解消化知识,就要注意处理好“量”的问题。不能一味地一问到底,这样的后果往往表面热闹,实际收效不大。既然要问,就要问得适时,问得巧妙,问得有趣,问得有价值,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点拨作用。

4.问得方法,各有所得。

提问也是一种艺术,需要掌握方法。对于教师而言,问题应面向全体,兼顾众生。有效的提问能让差生增强信心,又能让优生有所悟。因而,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变换不同的角度,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充分自如的展现自己,这是有效提问的一大特点。如果一堂课下来,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都有表现的机会,离我们理想的教学目标就不远了。有时候提问的方式也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差异。如果提问的内容新颖,注意变换角度,使学生对问题有新鲜感,就能激发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提问的形式要不断变化,如整堂课采用形式单一的提问,就会使学生感到乏味,造成学习上的“疲倦”,从而失去有意注意,使教学的效度下降,甚至趋向无效。

5.投入情感,感染学生。

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使学生更加自如地听课。特别是提问的措辞及语气恰到好处,如果教师能在提出问题时多用“你知道吗?谁来告诉我?谁愿意告诉大家你的想法?……”看似很随意的几个字,听起来却特别亲切,不给学生高高在上的感觉,而成为学生的姐妹朋友,这样才能让学生乐于走近教师,乐于倾听,乐于表达,从而激励学生振奋起来,主动探求知识,寻求答案。

6.双向提问,共同探索。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的追究问题罢了。”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驻足在要学的知识点上,引导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答疑可以发挥小组合作的强大作用,集众人智慧,再集体交流。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

课堂提问看似简单,其实蕴含着巨大的智慧,由此而进行的研究也需要伴随实践不断完善。作为教育者,我们将继续做课堂的有心人,本着科学、艺术的原则,以激活学生思维为契机,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发展学生地思维,让孩子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让教育伴随孩子幸福成长

(作者单位:诸城市孔戈庄学校)

猜你喜欢
教材思维课堂教学
教材精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