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J287天体的射电结构研究

2019-09-10 21:52李振旭吴忠祖

李振旭 吴忠祖

摘 要:OJ287是一个典型的BL Lac型天体,研究该天体对于理解BL Lac型天体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研究OJ287天体的射电结构、亮温度等性质, 本文搜集有关该天体的甚长基线射电望远镜阵(VLBA) 2 cm 观测数据(1995—2018年),并把这些观测数据分别单个导入DIFMAP程序软件进行成图和分量处理、拟合,得到以下结果:OJ287天体在VLBA 2 cm波段的喷流方向(单侧的且方向向右),该天体的总流量,该天体的喷流各模型成分的流量、大小、方位角,喷流各模型成分离核心的距离,以及该天体的射电亮温度(1011.8Symbol~A@1015.0 K)。由此可知,OJ287是一个高光度且光度变化非常快的天体,其喷流结构相当复杂。

关键词:OJ287;BL Lac型天体;射电喷流;亮温度

中图分类号:P164

文献标识码: A

耀变体(Blazars)属于特殊的活动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i,AGNs),其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包括高而极度变化的光度、高偏振以及射电成分的超光速运动,等等。耀变体包括蝎虎天体(BL Lac objects,BLs)和平谱射电类星体(Flat Spectrum Radio Quasars,FSRQs)。一般来讲,蝎虎天体含有弱发射线,或者没有发射线。OJ287是一个典型的BL Lac型天体,其首次在射电观测[1]和光学波段[2]中被发现。OJ287是一个高度变化的射电源,其红移z=0.306[3-4]。相关研究[5]表明:在大约一年的不規则时间间隔内该源的射电光变曲线由耀发主导,并且由一个更长的非周期性的时间尺度所调控。通过对OJ287天体的射电—光学耀发事件的分析,可以展现该天体的相关活动。USHER[5]比较了从1966到1978年的耀发事件,认为大多数的光学耀发和射电耀发是同步的。VALTAOJA等[6]研究了孤立的耀发事件,发现光学变化比射电变化要早几个月。从VLBI偏振数据(5 GHz)中,首次探测到VLBI成分的超光速运动,这些超光速成分的方位角在-80°到-120°之间,其中的一个超光速成分沿着方位角为-116°的方向移动[7]。对于方位角的变化,ABRAHAM认为是由螺旋式的进动喷流所导致的[8]。

TATEYAMA等[9]发现测地VLBI图中的6个成分的自行大约为0.5 mas/a。OJ287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BL Lac型天体,由于在光学波段一系列的耀发而被识别,这些耀发发生的周期为11.6年[10]。在pc[7]和kpc[11]尺度上,都发现OJ287天体含有复杂结构的单侧喷流。从射电和光学能量来看,OJ287是最亮的且极度变化的BL Lac型天体之一。该天体也是最受广泛观测的河外天体之一,自1890年以来就得到了其光学R波段的数据。通过研究OJ287天体的射电波段的VLBA射电图,表明了一个不稳定的pc尺度的喷流[12-14],该投射喷流的方位角变化大于100°[15]。在光学波段,OJ287展现了一个优越的偏振方位角,表明存在一个稳定的核心和一个混沌的喷流成分[16]。另外,γ射线和射电辐射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耀发的重大关联性与固定的射电结的超光速成分的喷射有关,这些射电结在pc尺度喷流的范围内,而且可以从VLBA图中看出[13,15,17]。在2009年耀发期间,从宽波段的光谱能量分布(SED)中,可以推断出一个耀发区域的相似位置[18]。

为了更好地理解OJ287天体的性质(包括该天体的亮温度、射电结构、射电光变等),我们搜索并下载了该天体的VLBA 2 cm观测数据(1995—2018年),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处理及拟合,从而研究OJ287天体的性质。

1 观测数据和数据处理

我们搜索了BL Lac型天体OJ287的VLBA 2 cm巡天观测数据,在表1中列出了每个数据的观测时间、频率、项目代码。这些数据都是自校准过的,然后把这些数据分别逐个导入DIFMAP程序软件进行成图和分量处理、拟合。通过以上工作,得出OJ287天体的喷流结构及其性质,拟合结果在表2中给出,表中各列数据分别为:(1)观测日期,(2)观测频率,(3)总流量,(4)模型成分离核心的距离,(5)模型成分的方位角,(6)模型成分角直径的大小,(7)OJ287天体的射电亮温度。其中模型成分的误差由LOBANOV所给公式算出,具体公式详见网址:http://www.radionet-eu.org/rnwiki/School Organ isation Pages?action=AttachFile&do=get&target=lobanov.pdf。

2 结果分析

2.1 喷流的结构及流量变化

图1给出了OJ287天体在15 GHz的6个VLBA图像。在这些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天体具有典型的核喷流结构。在这6个VLBA图像中,每个图像的模型成分数量依次为3个,5个,5个,4个,4个和5个。由此可见,同样是VLBA 2 cm波段观测数据,其不同历元的拟合成分数量也会有所不同。分析图1可知,即便是在同一波段(15 GHz),OJ287天体不同历元的流量以及成分分布有所不同,但是可以明显地看出该天体具有单侧喷流且方向向右。

从表2可知OJ287天体的喷流方位角在-38°到-143°之间,喷流成分的方位角变化约为105°。OJ287天体在VLBA 2 cm波段的总流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由图2可以看出,从1995年到2018年,OJ287天体的总流量变化非常大,总体呈递增趋势,2000年6月27日(2000.489)的总流量最低,为1.24 Jy;2017年3月12日(2017.195)的总流量最高,达到8.75 Jy;在近17年的时间里,其流量变化了751 Jy,平均流量变化量为0.45 Jy/a。由此可知该天体是一个高光度且光度变化非常大的源。

2.2 噴流的亮温度

我们利用VLBA高分辨率图像的模型拟合参数和式(1)[19],可以得到所有历元的射电亮温度Tb(见表2)。在式(1)[19]中,Sv为成分流量密度,单位为Jy;ν为观测频率,单位为GHz;θd为成分的角直径大小,单位为mas。

Tb=1.77×1012×Sv×ν-2 ×θd-2×(1+z)。(1)

由表2可知亮温度Tb大约在1011.8~1015.0 K。

3 总结

根据我们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OJ287天体的射电喷流的模型成分的方位角在-38°到-143°,其方位角变化约为105°。

(2)OJ287天体的VLBA 2 cm波段的射电总流量在1995年到2018年之间变化非常大,总流量总体上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的。2000年6月27日(2000.489)的总流量最低,为1.24 Jy;2017年3月12日(2017.195)的总流量最高,达到8.75 Jy;在近17年(2000—2017)的时间里,其流量变化了751 Jy,平均流量变化量为0.45 Jy/a。

(3)OJ287天体的射电亮温度大约在1011.8Symbol~A@1015.0  K。

参考文献:

[1]DICKEL J R, YANG K S, MCVITTIE G C, et al. A survey of the sky at 610.5 MHz. II. The region between declinations +15 and +22 degrees[J]. Astron J, 1967, 72: 757-768.

[2]THOMPSON J R, KRAUS J D, ANDREW B H. Optical identifications of Ohio radio sources with peculiar spectra[J]. Astron Phys J, 1968, 154: 1-3.

[3]MILLER J S, FRENCH H B, HAWLEY S A. Optical spectra of BL Lacertae objects[C] // Proceedings of Pittsburgh Conference on BL Lac Objects. Pittsburgh, Pa.: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1978:176-187.

[4]SITKOM L, JUNKKARINEN V T. Continuum and line fluxes of OJ287 at minimum light1[J]. PASP, 1985, 97: 1158-1162.

[5]USHER P D. BL Lacertae objects-The case for synchronous optical-radio outbursts in OJ 287[J]. AJ, 1979, 84: 1253-1269.

[6]VALTAOJA L, SILLANPAA A, VALTAOJA 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adio and optical variations in OJ 287[J]. A&A, 1987, 184: 57-62.

[7]ROBERTS D H, GABUZDA D C, WARDLE J F C. Linear polarization structure of the BL Lacertae object OJ 287 at milliarcsecond resolution[J]. ApJ, 1987, 323: 536-542.

[8]ABRAHAM Z. Precession, beaming and the periodic light curve of OJ287[J]. A&A, 2000, 355: 915-921.

[9]TATEYAMA C E, KINGHAM K A, KAUFMANN P, PINER B G, et al. Observations of OJ 287 from the Geodetic-VLBI Archive of the Washington Correlator[J]. ApJ, 1999,520:627-633.

[10]SILLANPAA A, HAARALA S, VALTONEN M J, et al. OJ 287-Binary pair of supermassive black holes[J]. ApJ, 1988, 325: 628-634.

[11]PERLMAN E S, STOCKE J T. New very large array maps of highly core-dominated BL Lacs: Testing unified schemes[J]. Astron J, 1994, 108: 56-63.

[12]TATEYAMA C E, KINGHAM K A. Structure of OJ 287 from Geodetic VLBA Data[J]. ApJ, 2004, 608(1): 149-156.

[13]AGUDO I, JORSTAD S G, MARSCHER A P, et al. Location of gamma-ray Flare Emission in the Jet of the BL Lacertae Object OJ287 More than 14 pc from the Central Engine[J]. ApJL, 2011, 726(1): L13.

[14]MOOR A, FREY S, LAMBERT S B, et al. On the Connection of the Apparent Proper Motion and the VLBI Structure of Compact Radio Sources[J]. AJ, 2011, 141(6): 178.

[15]HODGSON J A, KRICHBAUM T P, MARSCHER A P, et al. Location of gamma-ray emission and magnetic field strengths in OJ 287[J]. A&A, 2017, 597: A80.

[16]VILLFORTH C, NILSSON K, HEIDT J, et al. Variability and stability in blazar jets on time-scales of years: optical polarization monitoring of OJ 287[J]. MNRAS, 2010, 402(3): 2087-2111.

[17]SAWADA-SATOH S, AKIYAMA K, NIINUMA K, et al. Apparent Inward Motion of the Parsec-Scale Jet in the BL Lac Object OJ287 during the 2011-2012 gamma-ray Flares[J]. Publ Korean Astron Soc, 2015, 30(2): 429-432.

[18]KUSHWAHA P, SAHAYANATHAN S, SINGH K P. High energy emission processes in OJ 287 during 2009 flare[J]. MNRAS, 2013, 433(3): 2380-2388.

[19]GHISELLINI G, PADOVANI P, CELOTTI A, et al. Relativistic bulk motion in active galactic nuclei[J]. ApJ, 1993, 407(1): 65-68.

(責任编辑:周晓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