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不同停车需求的智能化管理研究

2019-09-10 07:22王笛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2期

王笛

摘要:目前智能停车管理系统仅用于大型商场或住宅停车场,对于路内停车和不同停车需求的停车管理并不完全适用,对不同出行目的停车需求的停车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差别化的智能停车管理技术和问题,从而提出有效的智能停车管理措施,提高现有停车泊位的使用效率,加强静态交通管理水平.

关键词:智能停车管理;停车特性;停车需求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9)02-0059-03

1 引言

对不同停车需求的停车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基于不同停车需求的智能停车管理的关键技术和问题,对现有停车泊位的使用进行智能化管理,利用先进科技手段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使城市交通更加美好.

2 不同停车需求的停车特性分析

为了更好地解决停车难的问题,提出基于不同停车需求的差别化的智能停车管理措施,有必要对不同停车需求的停车特性进行分析.停车难的问题集中于城市的中心区,而城市中心区的用地性质主要可以分为住宅、商业、办公、餐饮等典型用地类型,因此城市中心区居民出行停车需求主要包括居住停车、购物停车、通勤停车、接送学生上下学停车、医院就医停车、娱乐休闲停车等.不同的用地性质决定了不用的停车目的,对典型用地类型的停车特性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不同停车目的的停车特性如下图1所示.

通过研究不同停车目的的停车需求曲线可以得知,住宅小区有两个停车高峰,小高峰在11:00-14:00,晚高峰始于17:30以后,停放高峰在夜间,早上驶离高峰在6:00以后,白天停车需求量少,夜间停车需求量大;而商业也办公用地正好相反,白天停车需求量大,夜间需求量少,且在中午11:30-14:00之间都有个驶离高峰;餐饮用地和以上几种类型用地的停车需求不同,停车需求高峰出现在中午11:00-14:00和下午17:30以后,上下午的空余泊位相对较多.以上典型用地的基本停车特性可用表1清晰描述,通过研究不同停车目的的停车需求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可以研究与停车需求特性相适应的差别化的智能停车管理措施.

3 差别化的智能停车管理措施

通过研究停车需求特性可知,办公、就医等停车目的的停车需求特点是白天停车需求高,晚間需求小;居住区、餐饮等停车目的的停车需求特点是夜间或晚间停车需求高,白天需求小;商超、休闲娱乐等停车目的的停车需求是假期停车需求高,工作日需求小.针对不同目的停车需求的停车特性提出以下智能停车管理措施.

3.1 完善智能停车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

将不同停车需求的停车管理全部智能化,通过完善综合的智能停车管理系统,有效地整合停车场及路侧停车位的动静态信息,从而对相应停车设施和各种交通管理资源进行控制,进而提高城市的停车管理水平.

智能停车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停车资源信息平台、停车诱导系统、路侧停车管理系统、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1]、违法停车管理系统五部分.目前,智能停车场和停车诱导系统的发展速度最快,对这两个方面的研究也最多,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也都建立了停车诱导系统,但是仍然存在着诱导系统覆盖范围小、系统落后、使用效果不理想等问题[2-3].对智能停车管理系统的整体研究比较少,缺乏系统性认识,完善智能停车管理系统,要考虑全局,把智能停车场、停车诱导系统、路侧停车管理和违法停车等系统加以整合,综合起来共同开发,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体系,这就需要完善智能停车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

3.1.1 完善停车信息采集、处理功能

完善的智能停车管理系统,要能及时地采集、处理相应的停车信息进行,并反馈给停车用户,这样才能提高停车管理水平.智能停车管理系统的设计应对智能停车场、城市的各个停车场、路侧停车位等收集实时的停车信息,然后通过后台软件处理,将相应的停车信息提供给相应的用户,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交通和停车指挥调度.

3.1.2 完善数据共享功能

智能停车管理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整个智能交通系统的兼容性要强,能把智能交通系统的数据和自身的数据有效的结合,从而实现数据传输以及信息共享等功能,这样有利于统一的管理和维护.实现数据共享,对智能停车管理系统的有非常大的益处,可以及时反馈信息,充分有效的利用当前所拥有的停车设施进行停车管理,进而实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

3.1.3 完善停车诱导与信息服务功能

停车诱导和信息服务在智能停车管理系统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智能停车管理系统是否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停车诱导和信息服务功能是否完善.通过及时发布相关的停车信息,对停车用户提供其所需的相关信息,为停车用户安排合理的停车路线进行停车,从而实现智能化的停车管理.

3.2 构架基于车联网技术的路侧智能停车服务系统

近几年机动车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尤其是在城市地区,机动车停车位数量严重不足,路侧停车作为城市停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还没有有效的方式替代路侧停车[4],国内目前的路侧停车管理还主要靠人工进行管理,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存在很多管理漏洞,对路侧停车不能实时有效监管,导致各种停车问题的出现.根据银行、学校机构、换乘枢纽等场所的停车需求特点可知,白天停车需求大,停车时间短,停车用地紧张,大多没有专用的路外停车场,多靠路侧停车位提供其停车场地,为有效提高其停车管理管理水平,可构架基于车联网技术的路侧智能停车服务系统.停车服务物联网系统是独立的计算机系统,它可以和综合性停车信息服务平台发生互联,形成一个基于车联网技术的智能停车服务系统.通过自动呼叫中心、短信、手机访问和网络访问的方式,停车用户可以了解到具体的停车信息,这样可以方便停车用户及时的预约和快速搜索停车位,使停车用户极大地缩短寻找停车位的时间,从而提高路侧停车的智能化管理水平.

3.3 利用价格杠杆,提高泊位周转率

针对大型商超、公园、娱乐场所的停车特性,周末节假日停车需求高,停车时间随机性较大,可以通过提高泊位周转率来改善停车难问题.目前大部分商超、公园、娱乐场所都有配建停车场,但仍有大量小汽车因其他目的占用停车泊位,导致停车泊位紧张,不得不占用附近路内停车,目前大部分路内停车是不收费停车,这就导致大量“僵尸车”的出现.对此,可以改变停车位无偿占用与有偿占用的转换,对停车位进行分时停车管理,实时调整停车泊位价格,并在平台上进行发布,使停车管理收费标准能够做到快速响应.通过对停车价格杠杆的控制,来调控道路交通流量.还可以对停车场地附近道路状况进行预测,使交管部门能够快速反应,从而改善道路交通.与此同时,对商超、公园、娱乐场所的配建停车场也进行分时停车管理,利用价格杠杆,提高泊位周转率,缓解停车难问题.

3.4 大力推广共享停车的理念

针对办公、医院、工厂等场所的停车特性,白天停车需求大,停车时间长,在停车泊位紧张的情况下,可以利用附近住宅停车场临时停车,因住宅停车场的停车特性通常是夜间停车需求较大,白天会可利用泊位较多,通过大力提倡共享停车使停车难的问题得到改善.通过调查和研究先了解住宅停车场的停车高峰、车位使用率、车位闲置期等,并分析住宅停车场的社会化使用效果,从而更好地制定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同時,利用先进的停车管理技术,引进自动收费系统,简化停车与收费的程序.既便于管理,又可以减少占用的人力资源.引进自动停车收费系统,既可以避免停车场无人管理的无序停车,又可以避免因人工收费而导致的繁琐的停车程序,使停车者不会乱停乱放,而是乐于进入停车场停放,使泊位使用效率有所提高,减少停车对动态交通产生的干扰.如果城市某区域的土地利用性质属于住、商混合使用,利用共享停车的观念,可将停车场在闲置时间开放公共使用,将有助于缓解附近的停车问题.大力推广共享停车的理念,使建筑物有限的停车设施得到充分利用,减少停车设施的闲置,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停车难问题.

4 结束语

本文对不同停车停车需求的停车特性进行了分析,对差别化的智能停车管理措施进行了研究.通过完善智能停车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提高城市停车管理水平;构架基于车联网技术的路侧智能停车服务系统,改善银行、学校机构、换乘枢纽等场所的停车难问题;利用价格杠杆,对路内停车泊位及商超、公园、娱乐场所的配建停车场进行分时管理,提高泊位周转率,减少路内“僵尸车”停放,缓解商超、公园、娱乐场所的停车难现象;对于商住混用的区域,大力推广共享停车理念,使办公、医院、工厂等场所的停车泊位扩展到附近住宅等其他场所,并利用智能停车收费管理系统简化收费程序,避免乱停乱放.不同出行目的停车需求的停车特性不尽相同,对差别化的智能停车管理技术和问题进行研究,可以有效地提高现有停车泊位的使用效率,加强城市智能停车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丁远,柴思锋.基于物联网智能停车管理系统的应用研究[J].广西轻工业,2012(3):65-66.

〔2〕王泽河,樊月珍,毛恩荣,等.先进的城市停车诱导系统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27(2):188-189,194.

〔3〕陈茜,裘红妹,林群,等.全国智能交通系统示范城市建设示例[J].城市交通,2008(2302):33-35.

〔4〕王泽河,吕安涛,郑长青,等.ITS中路侧停车管理系统方案的研究[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5,33(4):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