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创新研究

2019-09-10 07:22赵裕玲
现代信息科技 2019年19期
关键词:读者服务工作高校图书馆互联网+

摘  要:“互联网+”时代环境对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图书馆如果能够充分地利用互联网与自身资源优势相结合,就能够更好地满足师生的阅读需求。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现状,阐述了“互联网+”环境下创新读者服务的作用及意义以及互联网思维对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新举措。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9)19-0124-03

Abstract:The era environment of “internet plu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service of readers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If university libraries can fully utilize the advantages of the internet and their own resources,they can better meet the reading need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ader service in college libraries in China,this paper expounds the func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innovating reader service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internet plus”and the influence of internet thinking on library service mode,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new measures for library reader service work.

Keywords:“internet plus”;university library;reader service work

0  引  言

“互聯网+”是指以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为手段依托,将互联网相关技术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的融合,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行业发展态势,具有跨界融合、连接一切和创新驱动的特点。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师生对于文献信息资源获取的方式及阅读形式要求的多样化,促使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建设不断地适应“互联网+”思维,及时转变读者服务的理念并更新服务的内容体系,从而为高校师生提供更为优良的读者服务。

1  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现状

1.1  主要依靠人工查找文献资源,读者服务满意度较低

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依然主要采用人工方式对书籍进行整理和摆放,这就使得图书馆员在工作效率上显得较为低下,突出表现在高校图书馆经常会出现长长的借阅或是归还书籍的队伍。在图书馆读者服务方面,借阅图书的师生常常是需要自行到书架上寻找自己所需的文献资料,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并不会为借阅者提供准确的图书在架信息,这在很大程度上给读者带来了不方便。

1.2  获取文献资源方式途径较为单一,不能吸引读者的兴趣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高校师生在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及途径上有了更多的选择,因此高校图书馆传统的借阅服务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时下师生的需求。不过,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还没有建立健全的互联网络服务,主要的文献资源提供方式也是纸质书籍,这就使得那些想要通过APP阅读电子书或是使用光盘进行文献阅读的师生需求得不到切实的满足,从而使读者渐渐地失去了阅读馆藏文献的兴趣。

1.3  图书馆员服务意识较为缺乏,读者阅读环境较差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图书馆馆员缺乏服务意识,且由于文化层次的关系普遍在专业知识及计算机专业技术等方面缺乏知识储备,不能够很好地与“互联网+”的时代要求相适应。因此,高校图书馆常常会出现一些读者在馆内大声喧哗而无人管理、借阅归还书籍的服务窗口常常排起长队、馆藏文献书籍遭到损坏或是丢失等现象,使得在图书馆内进行阅读的读者得不到良好的阅读环境保障。

2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创新读者服务的意义

2.1  能够从整体上提高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素质

高校图书馆馆员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应该积极打破传统的图书馆服务理念,摆正自身作为图书馆读者服务主体的位置,在扎实掌握图书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融合掌握计算机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等的知识,以便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从而更好地为读者服务。高校图书馆领导层应当定期组织本馆馆员与其他高校图书馆馆员之间的交流培训,并请校外互联网企业的有关技术人员到图书馆进行馆员的计算机互联网应用等方面的培训,努力将馆员打造成为具有“互联网+”思维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2.2  能够建立个性化的读者服务新模式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能够打破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从而建立起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反馈机制,促进图书馆馆员读者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的提升,使读者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高校图书馆在“互联网+”环境下,能够建立个性化的读者服务新模式,在这种新的服务模式下,高校图书馆领导层可以通过在各个院系建立图书文献咨询服务中心来对读者进行文献查阅方面的宣传和指导,既能够使读者及时掌握图书馆藏文献资源的最新动向,又能够加强馆员与读者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掌握读者的阅读需求信息。并且,读者可以为馆员的读者服务水平打分,将这个分数与馆员自身的工资相挂钩,而图书馆馆员则是定期地提交读者的阅读分析报告,为图书馆的文献资源采购提供切实参考。在这种模式下,高校图书馆馆员为了得到更高的读者服务水平绩效评价,就会积极地寻求提升自身的素质能力和服务水平,转变自身传统的与“互联网+”时代背景不相适应的旧的服务理念,全面提升读者服务的质量。

3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方式的变化

3.1  读者信息服务类型发生转变

“互联网+”思维是推动技术变革与效率提升的基础性保证,其对高校图书馆读者信息服务转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首先,“互联网+”思维使得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打破了物理空间的局限,将文献资源的载体由物理空间延展到了网络虚拟空间,实现了较之传统纸质阅读时代更为开放的文献资源共享,促使了高校新人文关怀文化环境的产生。其次,“互联网+”思维使得高校图书馆在制定图书馆读者服务计划时,充分考虑到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拓展馆藏文献资源的存储容量,为图书馆资源开放创新思想提供了基础,从根本上挖掘出了更多的读者服务创新模式,在坚持传统的纸质书籍借阅服务的同时,打造出智能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实现了图书馆服务的个性化与多样化。

3.2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为读者服务

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打破了以往的被动服务方式,充分地利用信息化手段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如利用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的服务方式及时向校内师生推送馆藏文献的新动态,并且可以为读者提供在线预约借阅与归还纸质图书、读者意见建议反馈等服务。高校图书馆的这种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为读者服务的服务方式,使得其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读者的阅读动向与偏好,通过大数据挖掘及分析读者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馆配文献资源的采购方案和服务的方式,从而极大地提升读者服务的满意度。

3.3  提供区域高校资源共享的读者服务

在“互联网+”背景下,读者越来越方便获取到高校图书馆的各类馆藏文献资源,不过随着读者对信息资源的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单一的图书馆藏资源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读者信息多元化的需求了,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图书馆之间产生了区域内的馆藏资源联合共享。提供区域高校资源共享读者服务的高校图书馆,主要就是利用了“互联网+”的思维来推出诸如馆际资源共享、网上预约借阅、学术研讨会等的服务方式,从而使区域内各高校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读者能够便捷地获得更多的馆藏资源,进而有效发挥出图书馆的功用。

4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新举措

4.1  建立并完善“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平台

首先,要确立“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平台设计的总原则,为图书馆平台服务提供一个切实的基础性保障。高校图书馆应该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定出本馆读者服务的长短期规划与相应的建设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应当把握住本馆发展的基本原则,即要为师生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文献资源获取方式,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个性需求的读者用户的阅读需要,建立起一个适应“互联网+”时代背景的集知识与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图书馆。需要指出的是,在建立“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时候,要重点考虑到读者的隐私保护问题及获取文献资源的便捷性问题,从软硬件两个方面入手完善这个平台的服务体系,并且还应当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以确保这种网络服务平台的无障碍实施。

其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服务平台,有效地实现高校图书馆的跨界融合。图书馆的跨界融合,指的是将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存储空间与平台用户的研究活动进行深度的融合,从而实现双方的协同发展。高校图书馆可以借助数据挖掘技术、云存储、手机APP、互联网技术等与读者服务平台进行融合,如推出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云图书馆等服务方式,从而实现“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内容、方式、水平等方面的创新与提升,通过对读者大数据的分析与读者阅读体验的相互嵌入为读者提供更为个性化与便捷化的服务,充分发挥出高校图书馆为教科研服务的功能。

最后,要切实加强“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服务平台在信息层面的建设力度。高校图书馆应当抓住“互联网+”时代的机遇,加大加快自身的信息化建設,将图书馆的服务平台与现代化的信息网络技术(如移动网络、卫星通信网络、无线传感网络等)相结合,有效实现高校图书馆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拓展性融合,在馆藏文献资源服务、环境资源改善以及智能化管理水平等方面得到切实的提升。另外,高校图书馆也可以将图书馆馆员自身的知识服务能力与馆藏文献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将馆藏的各类文献资源通过数字化技术进行转化,并且在图书馆的服务平台上实现大容量的虚拟空间存储,全面推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发展。

4.2  丰富馆藏资源类型为读者提供多元化的阅读方式

首先,在“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应该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通过对馆藏文献信息的汇总与分类,建立一个馆藏文献的平台目录索引,方便读者用户的检索查询。在馆藏文献类型方面,应当尽可能地去丰富,如可以增加国外的书籍、期刊与杂志的引进数量,又如可以增加光盘、电子书等非纸质形式的文献资料,这些文献资料可以通过图书馆的网络服务平台或是APP客户端为读者提供查阅的服务,可以将平台的文献资料按照国内文献资料、外文文献资料、电子书等进行一级划分,在一级划分的基础上实现文献资料的二三级划分,尽最大可能扩展“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资源质量,从而方便读者用户的书籍信息的查询与获取。

其次,在“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应该积极采用多元化的读者服务工作方法,通过先进设备的引进,满足广大读者用户的多样化阅读需求。例如,在“互联网+”环境下,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用户使用范围急剧增大,并且使用的频次也逐年上升,这是一个值得高校图书馆关注的重要现象。基于这个实际情况,高校图书馆应该加强本馆文献资源与读者用户网络阅读终端的融合,积极拓展服务的渠道空间,增加本馆在读者阅读形式上的多样化服务,并且根据“互联网+”环境下的网络信息资源不会受到时空限制的特性延展自身的物理空间,从而为读者用户提供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

4.3  加强对高校图书馆馆员在“互联网+”环境下服务能力的培养

首先,在“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应该加强自身馆员的职业道德培养。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地向传统图书馆服务渗透,传统的实体图书馆服务模式将产生巨大的变化,移动图书馆、智慧图书馆的兴起也使得高校图书馆馆员产生职业成就感缺失的心理,认为自身在社会价值实现及个人价值实现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具体表现就是没有积极创新的意识和自我素质能力提升的意识,工作上消极倦怠、缺乏危机感、服务意识淡薄,读者服务满意度较低。因此在“互联网+”环境下,需要切实地加强图书馆馆员的职业道德培养,以便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工作态度,在完善的双向考核机制的促进下,激发出工作的热情和自我提升创新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读者服务水平。

其次,在“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应该重视自身馆员队伍的人才建设。通过各种形式的图书馆馆员业务培训,加强对馆员专业能力素养的培养,使他们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优秀人才。由于各种原因,现下高校图书馆馆员在人才结构方面普遍存在着不合理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高学历人才所占比例较少,并且馆员中具备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的人员较少的缘故。为了解决这个现实存在的不合理的情况,高校图书馆就需要加强自身馆员队伍的建设,从完善人才队伍的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两个方面入手。高校图书馆馆员人才队伍的建设,第一要务是要引进并培养图书馆专业领域的人才,这是由“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转型升级所决定的,如果高校图书馆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就会在图书馆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出现无法创新服务模式的情况;第二要务是要加强馆员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这是因为“互联网+”所倡导的协同创新、技术驱动等与高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是相适应的,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是否能够完成图书馆的转型升级和服务模式的创新拓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馆馆员是否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加强高校图书馆员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使他们能够将这些技术熟练地应用到图书馆的平台服务上,将这些技术熟练地应用到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流程当中去,就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阅读信息需求。

最后,在“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应该及时更新自身的服务理念,强化自身的服务意识。“互联网+”思维为高校图书馆服务提供了新的拓展方向,在“互联网+”思维的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该及时更新自身的服务理念,认识到读者用户是整个图书馆服务价值链上的核心要素,要以用户需求为根本,建立起“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作为馆藏文獻资源服务的提供者,高校图书馆应当与时俱进地不断更新自身的读者服务理念,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计算机相关技术及时创新服务的模式,力求在虚拟空间中构建出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新业态。高校图书馆运用“互联网+”思维构建出的新的文献资源信息服务平台可以使读者用户随时随地检索阅读馆藏文献,享受图书馆所提供的个性化服务。

5  结  论

高校图书馆应该运用“互联网+”思维,以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更加符合读者需求的服务为目标,打破传统读者服务模式的制约,从建立并完善“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平台、丰富馆藏资源类型为读者提供多元化的阅读方式及加强高校图书馆馆员“互联网+”环境下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 娄雨,段冠玮.“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创新探究 [J].教育教学论坛,2017(25):3-4.

[2] 杨跃,瞿晓林.“互联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馆员服务能力培养研究 [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3):15-16.

作者简介:赵裕玲(1983.12-),女,汉族,吉林松原人,馆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猜你喜欢
读者服务工作高校图书馆互联网+
谈艺术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特色
如何做好新时期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
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创新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管理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