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诗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践

2019-09-10 23:46陈琼
当代家庭教育 2019年14期
关键词:唐诗小学音乐实践

陈琼

摘 要:唐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古人留给现代人丰富的文化财产。它的写意、它的深邃、它的无穷魅力,值得我们不断去追寻,去深爱。当前对于小学生而言,只是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并没有真正理解唐诗的意蕴和深刻的内涵哲理。另外,长期的死记硬背也会导致小学生对唐诗产生厌恶的负面情绪。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让我们的孩子们了解唐诗的魅力,它是中国文化的基石,每个中国人都在其中获得滋养和熏陶,我们身为中国人,应寻根固本,学习好、传承好传统文化,并从中习得兼容并蓄、有容乃大、重德好仁等优秀品质。因此把它融入到我们的音乐课堂,在音乐课上吟古论今,不仅是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

关键词:唐诗 小学音乐 教学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4-0106-01

通过调查发现,随便提问一个小学生背一首唐诗,他们基本上都可以背诵的相当流利,但是如果问学生“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啊?”能说上来的屈指可数。不懂意境的唐诗是没有灵魂的。理解一首唐诗的意境和感情,远远比只会流利地背一首唐诗重要的多。而音乐是完全可以辅助教学的,帮助小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蕴和情境,应该做到让融入了唐诗的音乐朗朗上口且代代相传。

通过本人两年多来的教学活动实践证明,让学生在音乐中欣赏唐诗特有的意境美,在吟唱中体味唐诗音律美,在身势活动中感受唐诗节奏美,在律动中演绎唐诗韵味美。不但领略到唐诗文化深远的意境,又从中汲取了民族文化与音乐的精髓,享受音乐与唐诗相结合之美,因此受到学生的喜爱和欢迎。

1.巧选唐诗歌曲,激发学生兴趣

在现有的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唐诗歌曲,明显学习量不足。但我们的老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选择适合小学生吟唱的唐诗,注重思想性、富有审美情趣和教育意义、内容积极健康的经典佳作,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活动,达到一定数量的唐诗积累。音乐曲调方面,选择具有民族音乐风格、符合唐诗节奏韵律,曲调流畅通顺、朗朗上口,易学易唱。例如,《新学堂歌》中短小精炼、旋律优美的唐诗歌曲,还有将传统的唐诗文化与曲风优美的流行音乐相互交融的唐诗歌曲等等。

2.身势游戏,让唐诗充满灵动

唐诗是有着不一样的节律,一般来说,五言诗的节奏是“二二一”或“二一二”;七言诗的节奏是“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唐诗的韵律,读唱出不同的唐诗韵味和情境。教给学生这些基本知识后,再引导学生带着感情吟诵,找出重音。按照这种方法吟誦时,学生就会不知不觉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诗中,对唐诗的意境体味得会更深。而当唐诗歌曲进入音乐课堂后,对节奏的把握就可以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当然,我们的教学也必须遵循音乐创作者的表达,而非胡唱乱唱,破坏音乐的美感。所以,节奏在歌曲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教学《锄禾》这首歌曲时,我们就可以屏显二声部节奏让学生一边朗读,一边用拍手跺脚的身势来练习伴奏,使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充分感受锄禾的场景,明白农业生产的辛苦,明白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学生理解唐诗,并表现唐诗,感受到唐诗的节奏美和韵味。

3.以演传情,让唐诗洋溢童趣

小学生是爱表现的,我们应创设一个轻松、开放的平台让他们尽情发挥,倾洒热情。通过表演来展示学习成果是再现唐诗意境的好办法。“表演”可以化抽象语言符号为生动直观的形象,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和体验。因而在教学易表演的唐诗时,等学生唱熟歌曲后,可激励他们上台表演。

例如,唐诗《游子吟》中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全诗的中心画面,表现了儿女们对父母的深情,是诗的精神所在。在学唱歌曲后,我让学生分小组来创编表演。他们分工合作,有同学扮演游子,有同学扮演母亲,还有人在一边演唱歌曲。月光下,诗人的母亲在一针一线的给游子缝着衣服,一针一线都是母亲对自己孩子的爱。整个情境设计的非常丰满,一边演唱一边深情的表演,其中的情感表现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真正的体会到。

4.律动表现,激发学生创造力

小学生是爱表现的,喜欢运用肢体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在理解唐诗内容的基础上,鼓励他们用律动表现唐诗内容,既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又可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且能进步加深学生对唐诗的理解、感悟和体验。如我在执教歌曲《春晓》一课时,当学生学会轻柔的、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后,引导他们创编律动。学生和我用双手并拢放至脸颊左侧做睡觉状,表示“春眠不觉晓”,接着食指在右边反复旋绕,表示“处处闻啼鸟”,然后张开五指由上至下抖动表示“夜来风雨声”,双手由胸前做小花状托举至头顶后向两侧打开表示“花落知多少”。

律动动作的表演既增加了诗句的美感,也培养学生的肢体协调性,让他们在律动表演中演绎唐诗蕴含的内容,从而也使他们在感受音乐与唐诗结合的节奏之美、韵律之美、意境之美中陶冶情操。

5.结束语

音乐是带有巨大魔力的,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唐诗又是一个较为深沉厚重的文化,二者的有益结合可以激发无限的潜力。音乐教师要敢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勇于实践,让唐诗根植音乐课堂,用优秀的唐诗音乐去培养学生感悟力、理解力和创造力,让古今文化有机集合,使得学生文化底蕴更厚实。

参考文献

[1]刘英英.小乐器大作用—小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与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03):104-105

[2]郑小芸,应晓芳.诗化音乐乐化诗歌—透过“音乐基本要素”分析“古诗新唱”多样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国音乐教育,2017.29

猜你喜欢
唐诗小学音乐实践
唐诗赏读
唐诗赏读
唐诗赏读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