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统编教材中有效阅读教学初探

2019-09-10 00:14张春花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42期
关键词:要素教材课文

张春花

为确保义务教育全国统编三科教材的顺利使用,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提出要求:“我们在培训中、在教材使用中,要充分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要把国家统编教材的政治方向、价值导向和编写思想传递给更多的培训者和每一位使用教师,确保义务教育三科教材的顺利使用。”2019年9月,四、五、六年级已全部统一使用语文统编教材。对此,该如何落实统编教材的阅读教学呢?

一、提高思想认识,把握整体意识

1.转变教育思想,明确编写理念

国家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在编写理念上,突出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我们语文教师要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强化革命传统教育,要开阔视野、增进文化理解力。

2.树立整体意识,把握教材特点

陈先云说:“我们要树立整体观,精读、略读要当作一个整体看待。教学目标层层递进,一个单元是一个整体,一套书是一个整体。我们反复强调整体。一是纵向联系,一是横向联系。必须要有这个意识。没有纵横的联系,教好这套书,就不太容易。”语文教材采用了“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即“语文要素”和“人文精神”两条线索相结合的方式来编排教材内容。“语文要素”重在听、说、读、写基本知识和能力,“人文精神”重在选文的思想性,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以文化人。值得注意的是,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以“有目的地阅读”为主线编排的阅读策略单元,不以双线结构的方法来编排,而是完全以阅读策略为主线进行编排。

二、注重语言积累,重视语感培养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要求:“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统编教材不仅重视语言积累,并有具体的分布层面以及积累的方法指导,加强语言积累,重视实语感训练,以朗读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让语感在诵读中回归。

以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桥》的实际教学为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印象。”而人文精神则是“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情节的叙述很有特点,语言形式也很有特点,而注重语言积累,重视语感的培养,有利于帮助学生对人物形象高尚品质的理解。

本课在课后习题的设计上,特别注重以读为主,在朗读的基础上,品词析句、积累语言,拓展阅读,培养语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短句。本课短句多,朗读时需注意不宜孤立地单句练习,而应结合故事情节发展,处理好语气的轻重和语速的快慢。如,第1、2自然段,语调略沉,不宜高扬,语气由轻渐重,语速由缓渐急,仿佛灾难由远而近,转瞬即至。

2.找出写老支书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结合相关情节说说你的理解。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谈体会,用多种形式朗读,读得干脆,体现老汉处理危机的果断,加深理解。

3.画出描写雨、洪水和桥的句子读一读。再联系老支书在洪水中的表现,说说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谈体会,读出紧张、危险的气氛,加深理解。

教师教学时,还可根据课文内容和单元主题,采用“1+x”方法拓展阅读,及时推荐相应的读物,让学生自主阅读,拓宽视野。

三、紧扣单元目标,习得阅读方法

统编教材的單元选文都是围绕单元训练目标来编排的,在教学时,我们利用教材,关注全盘,实现单元整合,落实重点训练目标。

1.单元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目标

每个单元的“导语”是点明语文要素;安排的“课文”是落实语文要素贯穿方法指导;“交流平台”是梳理总结并进一步提炼方法;“词句段运用”和“习作”是实践运用。统编教材语文要素凸显,重点目标明确,其学习方法渗透在单元课文、课后练习题、语文园地等助教导学系统中。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单元中的每篇课文,落实重点。

2.注重阅读训练,构建阅读体系

每个单元构建了“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快乐读书吧”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精读课文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略读课文注重运用学习方法,“快乐读书吧”注重课外阅读课程化,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实践。我们要聚焦学习方法,围绕本单元的语言要素,从学生的学习实践中提取可迁移运用的方法,总结出一些最基础、最重要的学习策略,使学生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更一步的认识。在练习中渗透方法,培养学生的方法意识。

统编教材中语文要素训练除了在本单元凸显,还在教材中的其他课文适时出现。教学时,我们要关注教材整体,前后关联,将语文要素反复训练,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比如,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词句段运用”和“习作”还引导学生实践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方法。单元各部分内容环环相扣,相互配合,使每个单元形成一个系统。

四、聚焦语言表达,落实语言实践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积累语言、习得方法,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

1.学会遣词造句,感悟内化语言

语言训练从来不是孤立进行的,要以文本为依托,以课后练习题为抓手。进行浅层次和深层次的训练。浅层次的训练:如,仿写精彩句子,比较词语的用法等;深层次的训练:如,课文后面的思考题,或让学生感悟主题等

2.运用构段方式,练习语言表达

段的训练,也是高年级的一个重要训练内容,是篇章学习的桥梁。如,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穷人》在课后安排了“小练笔”训练,让学生写一写桑娜的心理活动;“口语交际“则是说话训练……课堂中通过运用构段方式,能让学生有效进行语言表达训练,落实语言实践,为写好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形成教学模式,提升语文素养

阅读教学,要通盘考虑课文的教育价值,要体现本单元的重点目标,落实单元语文要素;要体现本课特点的个性化学习目标,挖掘有教学价值的学习内容;要落实学段的常规性目标,完成本学段每篇课文都要完成的基本任务。所以,我们要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现以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夏天里的成长》一文为例,谈谈统编教材中的“六步式”阅读教学模式。

第一步:激趣导入,扫清障碍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进行阅读教学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成功的开端。课前可用师生小互动、猜谜语、微课等进行展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预习扫清学习障碍,自主流利读文,为学习下文作好铺垫。教学时,我采用微课展示的方式,把“夏天里万物迅速生长”这一特点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快速抓住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步: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夏天里的成长》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题材生活化,离学生并不遥远。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也为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作好铺垫。

第三步:品析词句,了解中心

《夏天里的成长》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描写夏天里的动植物、山河大地,最后写到的成长,观察细致,中心突出。教学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去品析词句,去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这也为体会本课的语文要素作好准备。

第四步:结合导读,合作探究

本單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教学时,我结合“导读”,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先找出中心句,围绕中心句学习第二自然段,然后进行学习、交流、汇报。学生的表现令人有意外之喜。他们积极参与进来,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合作探究中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

第五步:小结学法,拓展训练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小结出了学法:读——品——议——悟——写”,并进行拓展训练。用“小练笔”的方式去尝试写“围绕中心句把事物写具体”这一内容,学生写起来较得心应手。

第六步:总结归纳,课外延伸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回归整体,从全文的角度,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发现写法,体会“围绕中心意思写”的表达方法,借助花瓣图形的板书,直观、形象地呈现,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外延伸也就水到渠成了。

统编教材的语文要素体现年段目标,训练要循序渐进并不断复习。在统编教材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做到心中有方向:明确单元重点目标;眼中有学生: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从语言积累、阅读方法习得、语言文字运用等方面,认真反复去落实,提高并形成学生的语文能力。

猜你喜欢
要素教材课文
教材精读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