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越辩越明

2019-09-10 07:22梁劭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5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研究性学习初中历史

梁劭

【摘要】本文以笔者执教的辩论课《百家争鸣》为例,阐述笔者对初中历史课堂研究性学习方式的理解,探索辩论在初中历史课研究性学习中的实践及模型建构,以及论证该学习方式对课堂效益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个性发展、学习兴趣培养、学会合作等方面具有的重要意义。笔者结合长期的初中历史课堂辩论实践,针对研究性学习方式在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实施做了探索。

【关键词】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辩论实施模型;批判性思维

经过多年的初中历史教学,笔者深感学习兴趣是初中历史教学的生命线。根据新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历史枯燥灌输的教学方式和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鼓励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新的教学方式,通过丰富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和个人观点。新课标在三维目标的方法与过程目标中,明确提出要注重探究式学习,达到学会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现实问题目标。由于笔者长期对辩论感兴趣,在上大学和工作后曾分别担任学生和市桥城区教师辩论队的教练,所以结合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尝试把辩论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经过长期的摸索,最终形成了自己“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记忆为基础、辩论为突破” 的思辩结合课堂模式和独特的教学风格。怎样才能在初中历史课堂有效实施课堂辩论呢?笔者以自己上的辩论课《百家争鸣》为例,尝试探讨研究性学习方式中的重要体验方式——辩论在初中历史课堂的实施模型及论证这一教学法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历史课堂辩论的实施模型

课堂辩论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方式,它有别于一般的辩论赛。课堂辩论的目的,不是为了输赢,更多的是希望学生通过辩论方式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达成教学目标的方式。要通过课堂辩论成功地实施研究性学习方式,课前准备部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性学习环节。课前准备不充分,没有培训、收集筛选资料、分组讨论等环节,课堂辩论就会沦为“走过场”,就不是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笔者认为一个完整的课堂辩论模型应包括以下步骤:课前部分:活动培训——分工合作——筛选材料——小组讨论——确立目标;课上部分:活动导入——代表陈词——自由辩论——总结陈词——教师点评。

1.课堂辩论课题的选择

选择《百家争鸣》作为课堂辩论研究性学习实施的案例分析,因为它具有典型意义。 首先,《百家争鸣》的内容非常适合进行课堂辩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作为诸子百家的代表思想,观点鲜明,可辩性强。其次,有五家观点,学生分组更多,参与面更广。第三,对于初一学生来说,诸子百家的观点理解起来有难度,但更适合进行研究性学习。

2.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设置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辩论的实际,笔者本节课设定的三维目标就是:第一,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课前准备阶段,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及其主要思想主张,初步理解这些思想的基本含义。第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辩论,充分张扬个性,学会在辩论中主动获取知识,学会分析材料,提升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课堂辩论,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历史使命感。

3.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

(1)课堂辩论活动的培训阶段

初一的孩子,很多对辩论一无所知,怎样对他们进行培训呢?笔者采取了一下的方法:第一步,先把大学生辩论赛《人性本善/人性本恶》的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让他们对辩论有感性的认识;第二步,对学生进行辩论准备过程资料收集和筛选技巧的培训;第三部,对学生进行辩论的流程、规则和技巧的培训,让学生初步掌握基础技巧,减少失败的风险。

(2)课堂辩论活动的策划与准备阶段

笔者认为策划与准备阶段跟课堂辩论阶段同样重要。以本课为例,笔者首先对学生进行分小组,第一步,通过分析学生情况来进行分组,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特长、个性等,以确立适当的分组与分工,一般情况下笔者会选择强弱搭配。第二步,确定小组自由选举负责人,然后引导小组进行如何分工、如何做计划、行动的时间表、遇到不同意见如何处理等问题的讨论。第三步,要求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之前,都要参与资料的搜集,让人人有事做。第四步,指导小组讨论分配课堂辩论期间任务,落实代表发言、总结发言、自由辩攻守安排等。在分组分工过程中,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协调能力会得到明显提升。

笔者认为学生收集和筛选资料的过程是最重要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就如本课为例,学生如何围绕辩题收集和筛选资料?笔者的做法是:第一步,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研究收集的方法和途径并进行分享,学生会提出上网搜索、到图书馆查书、问语文老师甚至去博物馆考察等等,笔者一般都不会给予答案,鼓励学生各种方法都尝试一下。第二步,让学生分析哪些方法和途径最优。这里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网上搜索的方式收集资料。但是,笔者会让他们思考讨论网上的信息如何判断真伪的问题,最终引导他们得出要理性对待网上信息,用客观分析和进行信息对比来验证信息真伪的结论。第三步,让学生讨论如何确定收集资料的范围和内容。这里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让学生知道辩论不仅要收集自己资料,还要收集辩论对手观点的材料,学会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第四步,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筛选收集的资料、哪些资料用在立论、哪些资料用在进攻、哪些资料用在防御、我方资料里有没有数据和事实支持观点、对方会用哪些观点和论据等问题。这里涉及到资料的分类,数据和观点的归纳整理、运用。第五步,指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筛选后的论据,进行辩稿的写作和自由辩的攻防演练,让学生学会表达和捍卫自己观点。这样学生在收集和筛选资料的过程,就达到了对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观点从认知到理解的过程,其实课程的认知和能力目标已大部分达成。

(3)课堂辩论阶段

课堂辩论阶段是研究性学习方式的一个成果呈现的阶段。笔者主要按以下步骤实施:第一步,老师进行简单的课堂导入,向学生强调辩论规则,让学生知道辩论是君子之辩,学会尊重对手。第二步,让各小组代表阐述观点,注意提醒其他小组安静用心聆听,做好记录。第三步,自由辩论阶段,这是最精彩的部分,但也是最考老师 “功力”的阶段。如何让课堂辩论不会冷场,又不能演变成“口水仗”和人身攻击?这阶段要求老师有很强的课堂调控能力和观察能力,一旦发现冷场就要马上介入挑起“战争”,一旦出现偏题也要马上介入引导回正题。而且,要观察那些同学没有参与,通过提问方式让其加入,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成为旁观者。第四步,小组进行总结陈词,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对比,让学生生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第五步,教师点评。这是一个关键的步骤,教师点评一定要起到华龙点睛的效果。如果点评不好,课堂辩论就会流于形式,失去了作为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但是点评的意义不在于评输赢,而是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历史知识思考和解决现实的问题。最后,还要布置学生写课后感受并分享,达到深化和提升的效果。通过本节课的课堂辩论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更深化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圆满达成了三维目标。

二、运用研究性学习对历史教学的现实意义

第一,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发挥了主动精神,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有同学在课后感受中写道:“以前的历史课,我都是老师的听众,想不到我也能成为“老师”。现在我终于学会了自己主动寻找知识的乐趣,我太高兴了!”

第二,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认真听,并不鼓励学生质疑与批判。通过课堂辩论的方式,很多学生逻辑思维得到提升,会多角度去分析问题。批判别人观点的时候,不再是情绪发泄,而是有理有据,学会更理性分析问题。以前学生表达不认同观点是经常用情绪式来表达,现在更多的是会用论据来支持观点。就好像在辩论过程中,同学们一开始经常会用“我感觉……”“我想……”这样的表达,但被对手质疑后,慢慢学会了用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让表达的逻辑更严密了。

第三,提升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因为在课堂辩论准备和辩论过程中,需要学生整合已有的知识经验,综合运用各科知识甚至课外知识技能来解决问题。好像在辩论过程中,讲到法家观点时还引用了思想品德课的内容,讲到兵家观点时还有学生运用了大量的课外军事知识。通过知识的整合,更好地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四,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在课堂辩论的整个过程,都充满争论与妥协,如何通过论据说服辩论对手?如果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与自己队友合作?通过课堂辩论一定能带给学生更多的思考与启示,让学生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

第五,加深了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更容易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课堂辩论的准备,阅读大量中华传统文化的资料,加深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了解,增强了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历史使命感。

三、感悟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符合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高效方式,更是学生“体验”历史和探究学习乐趣的重要途径。通过辩论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的历史学习更具趣味性,让学生更主动学习,使历史教学的课堂效益得到很大的提升。通过辩论方式,让学生是懂非懂的历史知识点越辩越明,达到理解和應用知识的目标。

笔者针对研究性学习做了一些粗浅的探索,希望通过自己上的辩论课《百家争鸣》为例,抛砖引玉,能为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有效实施探索出一条新路。

(注:本论文是广州市番禺区教育科学“十三五”项目课题《农村初中历史课堂辩论有效实施的行动研究》〔立项编号2016-XK085〕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儒德.学习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仇忠海.研究性学习模式探索[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研究性学习初中历史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