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深度阅读策略刍议

2019-09-10 07:22冯伟清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28期
关键词:经典阅读

冯伟清

【摘要】当前,在经典阅读的热潮下,中学生的阅读虽然开展得如火如荼,却存在着阅读浅表化、形式化的问题的情况。本文围绕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突破浅层阅读,提高中学生经典阅读的深度展开讨论,试图结合皮亚杰认知发展心理学的“同化”和“顺应”机制,对提高中学生经典阅读的深度的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经典阅读;同化顺应;阅读分享会;小论文

随着国家统编版语文教材在全国的铺开,整本书经典阅读迅速在全国上下掀起热潮。在校园内外,中学生的经典阅读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是,以往一直存在的阅读浅表化的问题却没能很好解决。尽管一线教师在这里进行了很多的尝试,指导的策略也甚为多样化,但很少有人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探究这个课题。而笔者及同事在两年前开始了从皮亚杰认知发展心理学角度去探究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深度阅读的行动,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现在整理如下,盼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心理学的“同化”和“顺应”机制在阅读方面的体现

皮亚杰认为,人的认识是在主体与环境互相作用的过程中实现自组织的动态系统,其中就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极其重要的机制。具体而言,同化作用保证了内部图式结构的连续性和新的元素整合入结构之中。就像一个人吃牛扒,牛扒被吃进肚子里,被人体吸收了,而人的内部图示结构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这就是典型的同化现象了。同时,在一定条件下,如果人的内部图式会发生变异,以适应现象,这就是顺应。这两种机制在阅读和学习的时候常常会发生。比如,人们受到传统认知影响,认为曹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奸臣,在阅读完《三国演义》之后,了解到小说中的曹操确实是做了很多亏心事,就会在心中强化曹操的奸臣形象,这就是“同化”机制起作用了。可是,阅读陈寿的《三国志》却发现,曹操为人不失光明磊落,做事替天下苍生造福。这个新的发现强烈地刺激了人的认知,从而改变了人对曹操旧有的看法,这就是阅读促使他的内部图示发生变异,这是“顺应”机制在起作用。

二、“同化”和“顺应”机制如何促进学生进行深度经典阅读

从上述的示例可以推断,无论是同化机制还是顺应机制,只要在阅读经典时有意识地运用他们,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那么,经典阅读是如何和在上述两种机制的推动下一步步深入到学生的骨髓之中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经典阅读的实践与探究一一来阐述。

1.开展阅读分享会

在“同化”和“顺应”两种机制的推动下,阅读分享会的阅读策略让孩子们愉悦地深入到经典阅读之中。为了推动孩子们更加深入学习经典,我们创设了丰富多彩的分享会策略。阅读分享会的形式多样,如课本剧表演会、辩论会、演讲会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分享会形式。这些分享会不仅深受孩子们欢迎,而且它们比传统的阅读方式来得更加生动和形式多样,是深度阅读的推动力。

例如,我们引导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分享会,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自我的选择扮演的角色和研究的过程就是吸收和同化的过程。在《三国演义》的角色扮演中,喜欢刘备的学生选择扮演刘备,他在探究和扮演的过程中,就会对刘备的人格品质产生认同感,慢慢地使到这样的品质同化为自己认可的品质。可见“阅读分享会”的阅读策略可以引导孩子们进行小论文创作的阅读教学策略,有助于语文教师把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变得更为深入和有效。

2.开展小论文创作

在“同化”和“顺应”两种机制的推动下,小论文创作的整本书阅读策略让孩子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尽最大可能挖掘经典的深度和广度。皮亚杰十分重视主体在认识上的作用,他认为,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真正的学习并不是教师传授给兒童,而是出自儿童自身,得让儿童自发和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在经典阅读指导中,教师引领学生阅读了整本书。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开展“读写结合”的小论文创作。

这里以《水浒》为例。学生对《水浒》的英雄人物和事迹大多耳熟能详后,可能会提出一些疑问,如“水浒太暴力了,那些人物到底是英雄还是暴民?”“武松杀了这么多人,他是正义还是邪恶的?”等。这时不要惊慌,这些疑惑正是引导学生深入经典的最佳媒介。此时,老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紧接着,组织学生分组、定题,让各个小组围绕一个个“存有疑惑”的专题进行深度研究。期间老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2-3次的指导。最后在论文结题之后,在全班范围里开展答辩,进一步深入探究经典。如此一来,不仅做到了经典的读写结合,还借助上述一系列的过程做到了“深入经典”,让经典渗透到学的身心。

3.开展项目式学习

在“同化”和“顺应”两种机制的推动下,项目式学习阅读策略让孩子们有序地深入到经典阅读中。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动态的学习方法,它注重于把学习或阅读以一个个的项目进行切分和组装,同时给予必要的支架,使到学习得到清晰的指令和有力的帮助。项目式学习阅读把经典阅读策略分成阅读目标、阅读任务、阅读过程、阅读支架等。这样一来,就把经典阅读的目标化笼统为具体、由模糊变为清晰。在孩子们遇到阅读障碍时,老师可以及时给予各种各样的“支架”推动阅读走向深入。下面以八年级上册《昆虫记》作为为例进行说明。

《昆虫记》是一部科普作品,但学生读着,不知不觉这本书就成了一本摄取昆虫知识的书籍。这样的课堂就与生物有关,与语文无关了。这样的经典阅读不说深入阅读,就连有效阅读都说不上。怎么办?其实,项目式阅读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定位好《昆虫记》的阅读目标——即作为语文学科定位下的科普类书籍阅读。其次,可以把《昆虫记》的阅读过程设计为几个项目:第一个项目:通过运用信息筛选的阅读方法,建立个人的昆虫档案袋;第二项目:通过运用批注的阅读方法,学习法布尔富有创造力的写作方法;第三项目:通过小组探究的阅读方法,与同伴探讨和体会人类研究自然界的科学精神。同时,在孩子们遇到问题时,给予必要的支架帮助。如孩子们在阅读一个个昆虫的案例时,他们根本不知道如何去探究昆虫的生活习性,更不知道该如何去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为此,可以给予他们一个支架:以屎壳郎为例,给予他们一个昆虫的探究方法(即支架):假设屎壳郎的生活习惯——一边观察、探究,一边修正看法——得出探究结果——得出探究结论。于是,很自然、合理地,经过亲自的探究过程,孩子们的脑海里有了自然科学探究的基本图示。而在此之前,这是不能想象的。这应该就是皮亚杰所说的“同化”和“顺应”的机制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了。

综上所述,尽管经典阅读的策略有千万条,但是,有序和有效地深入经典的策略才是硬道理。而结合皮亚杰认知发展心理学的“同化”和“顺应”机制,通过阅读分享会、创作小论文以及开展项目式学习等阅读指导策略,确实引领学生开拓出一条条深入经典的光明大道。

【注:本论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17年度农村专项课题“应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指导初中阶段学生经典阅读的行动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201564920)】

猜你喜欢
经典阅读
语文经典阅读教学研究
一树一树的花开,写给春天的信笺
关于高校图书馆开展经典阅读活动的思考
经典阅读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
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想象力都去哪了
略论经典阅读在大学语文教育中的位置
如何在经典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低年级经典阅读指导方法之我见
小学生经典阅读指导之我见